第26章 “招魂幡”有说道

+A -A

  大掌柜一摆手,哭声先后停下,有人就送过来黄表纸和5个大馒头摆在地上。

   此时二孝子起身把遗像递给儿子捧着,他对着北方磕了3个响头,大声哭喊道:“娘来,回-家-喽-!”就见他哥哥往北挥舞着手里的“招魂幡”。

   于是,二孝子打火点燃了草纸,一边烧纸一边痛哭,随后,他把馒头扔进了火纸堆里,一会儿,就传来了烤馒头的麦香味。

   为什么烧馒头呢?其实这里面也有典故,都是老辈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我“取其精华”地做了一点文字整理。

   据传说3国时期,蜀国经常遭到南蛮首领孟获军士的袭扰而军心骚乱,于是,祖先刘备便派诸葛亮亲征带兵去擒孟获。于是就有了“诸葛亮7擒7纵孟获”的故事。

   当时,孟军主要在南中一带(今云南泸水)活动,那里瘴气重、水有毒。蜀军就有人提议杀了南蛮,用其头颅去祭泸水河神去毒。

   可诸葛亮并没有采纳这一主意,但是想出来一个妙计。

   他派人用面粉团弄成人头模样并且蒸熟,当祭品代替“蛮”头祭河神。从此,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人们感到叫“蛮头”太吓人,便用“馒头”来给替代了。

   而扔进火堆里烧了馒头以后,传说那边来缉拿魂灵的黑白无常等阴界差役闻到香味,就等于收到了阳间的这些礼食。

   俗话说“拿人手短”,阴兵界差们在路上就不会为难过世的魂魄,亲人去那边时路上就能顺利一些。

   看着烤过的馒头,闻到了馒头香味,有人急忙过来抢,也不怕热,从火里三两下就扒拉出一个馒头,“拍打”着上面的火星子,拿了烧馒头就走,主家这时候是不会为此动怒生气的。

   在我们农村,假如有小孩吃撑了不消化,上吐下泻的,就把出殡时抢到的烧馒头,掰下一小块,与小麦、玉米、豆子、大米等粮食凑成5样,在锅里慢火同炒至金黄出香,盛碗里加上适量的开水,也可适当加点冰糖确保美味。

   这种炒粮食水俗称“糊饱水”,喂小孩喝下去,喝一两次就能彻底消化食,比吃药、吃“xx草珊瑚”含片还管用。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可以试一试。

   这时,我看到了大孝子拿的“引魂幡”随风摆动。

   “引魂幡”也叫“招魂幡”,专门招引魂灵用的。

   这个幡用长约3尺,宽约5寸的白纸作成剑状,上方用线吊着,打幡人用5尺木棍斜上方举着。

   就见幡纸正中写着祖奶谧号,讳名等,一侧写有死者生卒年月,一侧写着“早登西方极乐殿堂”的祝福语。

   明白了吧,无论人活人死都向往西方,所以中国人跑去西方、去米国人多,就不足为奇了。

   想到这些,我就想笑。

   一看周围环境和人群不适宜,我不敢。

   “引魂幡”作为招引魂魄的主要标帜,一直供到做完“五7”(35天)才烧掉。

   因为五7之内,魂魄思念亲人时会回这边来“看看”,你把幡纸提前烧没了,魂魄就会找不到来家的路了。

   直到过了35天,魂魄彻底散灭转生,便再也不会来了。

   所以,北方的民间很重视烧7纸。过五7时,那天才一起给烧掉。

   后面的百天、周年、3周年等,都得烧纸纪念亲人。

   其实这种招魂旙,意思就是为死者的魂灵领路用的,以便死者能顺利走过黄泉路,早点通往西方极乐世界。

   除了招魂旙,我还看到了孝子手里的“哀棍”。

   哀棍也叫“哭丧棍”,大多用的是柳枝或竹竿,高度也就半米多。

   因为哀棍高度低,孝子们用手拄着,往往必须弯腰低头,缓慢走路,这样显得悲痛,外人看了就会夸奖孝子“真孝顺”。

   倘若孝子走路大步流星,那样的做派成何体统?

   而制作哭丧棍,北方地区竹子少,大多用柳枝。

   主家就会安排人找一棵大柳树,砍下一些稍粗的柳枝,粗而结实,代表家业兴旺。

   而细点的柳枝,上面多缠绕几道白纸圈,哀棍做得越多越好,寓意多子多福。

   如果砍的不是自家柳树,主家务必给树主家补偿一点钱表示谢意,而树主会欣然接受,不让主家觉得欠人情而有牵绊。

   这时,我看到大掌柜一挥手,于是,出殡队伍就痛哭着缓慢前行,一路上有人撒着纸钱。

   一看到有人撒纸钱,我就想到一个故事。

   我悄声对花千城说,我给你讲个有关撒纸钱的故事吧。他点头应许。

   我说,我们所熟知的主张戊戌变法的清朝的第11位皇帝是清德宗,他叫爱新觉罗·载湉an),百姓为感念其变法有功,在他被皇家国葬那天,下葬沿途有些百姓都心甘情愿跪送。

   我从一本地摊文学上看过,那是一个凉风呼啸草木枯黄的初冬,1908年11月14日,38岁的光绪帝在郁郁寡欢中与世长辞,慈禧太后与他虽然水火不容,但其葬礼依然庄重威严。

   据说在出殡队伍中,前头有64个引幡人,后面跟着128个身穿孝衣的人抬着棺椁,由1628人组成的仪仗队伍沿途撒下纸钱90多万张,车队由1400辆马车组成,队伍浩浩荡荡往清西陵进发,据称整个出殡消费白银超过了45万两。

   到后来,等73岁的慈禧太后在仪鸾殿死后,大清朝举行了“奉安大典”,老太太的葬礼比光绪帝的丧礼更加奢华。

   据说从京城到定东陵,送葬队伍走了5天,7920人的抬棺人同样是每班128人,分成60班,每班有4人做候补。但由于“老佛爷”的葬礼实在太声势浩大,反倒发生了“尹绍耕东陵照相案”,几个摄影师则被判了10年。而他们现场拍摄的每张照片都卖到数万元。

   花千城一吐舌头,皇家葬礼花这么多钱啊,光绪帝在那边怎么花得完?

   我们小声说着话,很快来到坟地。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阴阳圈:走进走出 第26章 “招魂幡”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