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爷刚走不久,女掌柜跑来通告:“大掌柜,城东4姑已到,正在村口等候。”
“知,我来安排。”
庆沙大爷不愧是大掌柜的,抬高声音,三言两语就安排妥当:“所有孝子孝女稍事休息,响声班子暂停吹打,迎客人与吹鼓手随我一起去接应城东女儿客家,‘2掌柜’招待好来客休息。起-身-!”
大家分别应了,按令各自忙活起来。
我们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去迎接披麻戴孝的大姑奶,吹鼓手又开始吹吹打打忙了起来。
老远就看到60多岁的姑奶等人提前换好了孝服。
走近看到姑奶头戴拖地的6尺孝帽,说孝帽其实女的都是头上盖着一大块白布,后面一个年轻姑娘用手托着白布边,防止落地,据说孝帽落地不吉利。
她上身披一个麻袋片,胳膊上套着白孝章,腰里围着一节麻绳,脚踝处系着白色的2尺扎腿带,脚上一双白布鞋,踩着鞋帮趿拉着。
爷爷以前告诉我说,只有骨灰入土为安了,儿女才能提上鞋,否则被视为不孝。
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在农村会遭人唾弃!
趿拉着鞋是啥道理呢?爷爷当时没说清楚,我当时不懂,也不敢乱问。
欢迎懂得这规矩的朋友留言说下,谢谢。
在姑奶身旁,是那个姑爷,我认得。他带了一个3尺孝帽,其余同姑奶一样,身后是他们后辈吧,十几个,都是重孝加身。
这群人后面,有2个人抬着圆底两木框、揭去盖子的木盒,俗称“大盒子”,里面摆放着着生鲜鸡鱼肉供品,俗称“猪头3牲”。
另外1人挑着2个小点的四方木盒,叫“小棚盒”,里面一个装着单瓶白酒、香火和3样点心水果,一个装着黄表纸钱和元宝,满满当当的。
简单客套一番,庆沙大爷说准备好了不,姑爷轻微点头。
这时,响声班子里打铜锣的那人上来对着姑奶等人施行一揖,有个青年忙上来递过15元零钱说:“15人15块,多操心!”
敲锣人赶紧接过“赏钱”(类似小费,女儿家不给钱就不给好好吹打)致谢后,麻溜跑到队伍前边拖长高音,“鸣锣开道!起-身-!当-当-当-!”3声锣响。
这是接迎队伍开始动身的信号,好比部队高喊“齐-步、走”的下令一样。
姑奶就开始嚎啕干哭,我清楚记得她念叨的是“俺那苦命的娘来捏,没-有-啦-!啊,啊,啊。俺滴个亲娘啊!恁咋这么没福啊,100岁就走啦-啊-!100岁!”
诸位朋友听出啥来没有?姑奶不是哭,是在表功!
她给大家的表演,意思分明是表示她娘活得岁数大!很骄傲,不然为啥非得突出那个“100岁”呢?
说老人没福,她这是说反话,实则是说很有福,才活到100岁的呢!
我仔细看,姑奶用手帕捂着一个眼看路,其实没掉一滴眼泪。因为不到灵堂,她只是在路上做样子,掩人耳目。
进了大门,掌柜大爷示意众人停下,他大步流星走到灵堂前,大喝一声“城东女儿家,客-到-!”
就听男孝子“娘呀,奶呀、祖奶呀”哭声一片。原来是得按照先男后女的顺序行祭拜礼。
过来3个迎客的人接过“大盒子”、“小棚盒”,将“猪头三牲”和点心果子在桌前摆放妥当。
姑爷对大掌柜轻轻点头说了句“行8拜大礼”,那掌柜大爷重重点头回礼。
与爷爷领我们祭拜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点是,姑爷身为女婿,干嚎3声哭的是:“我-滴-大-娘-!”
为啥不哭娘?其实在我们l省一些地方,按照孔孟礼仪,女婿对岳父岳母以“大爷大娘和叔婶”相称。
不知朋友们对岳父母是如何称呼的呢?感兴趣的可以留言说说。
男宾一行祭拜完成,进了堂屋会见主家,交谈一番就出来了,然后被2掌柜安排喝茶休息去了。
马上轮到女宾上场了,大掌柜下令“城东女儿家,内-眷-客-到-!”就听女孝子“苦命娘啊、奶奶啊、祖奶啊”一片哭嚎。
姑奶直接一屁股坐下,用力“啪啪”拍打着草席,嚎啕大哭起来,“俺滴个亲娘,俺滴个苦命娘,俺滴个没人疼的亲娘来,啊-啊-啊-!”哭声老大了!
姑奶边哭,声音边拖长尾音带拐弯,确实令人动容。
唢呐班子这会也“喂哇喂哇”卖力演奏着,我听着像唢呐悲曲《哭娘》,现在或许叫《哭妈妈》。有听过的朋友没?受环境感染,泪窝浅的一些人开始也跟着抹开了眼泪。
花千城不解地问我,“怎么大姑奶嗓子像老牛?”
我瞪他一眼说:“亲娘过世,心疼的!”
花千城忙说“对、对,亲娘,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