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栗子
栗子形状古怪,外形像刺猬,内核却一颗紧挨一颗,其中有颗扁的,叫脐栗,味道与其他栗子没啥两样。
第一次见栗树。在小学附近的小山坡,有片栗树林,树皆高大茂密。进林要经过一片墓区。我不敢单独走过。唯一一次穿越,却被当成贼,落荒而逃。
一次偶然,得知外公家的山,也有一片栗树,全是野生的。山上的栗子,俗称尖栗,家乡人叫金栗。外形也有硬刺,但内核只有一颗,呈圆锥形。这种栗子少见,直到前两年,我才见水果店有卖,但是改良版的,大了五六倍,价格也贵,近二十元一斤。我只在山上摘了一次金栗。那天,我从山上,扛了一麻袋金栗回家,肩膀已不能碰,来不及休息,先剥了几颗,手却被扎了几下。生栗脆嫩,但栗壳难剥,内皮尤其难除。母亲教了一个办法,把栗子入火烧刺。这办法馋了伙伴,比谁手快,烫手也不愿松开,来回滚动,连连吹气使冷,剥开入口,香甜无比。
过了几年,家里也种了栗树。栗子有了存货,但难存放,极易生虫,一般放入竹篮通风,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皱,略软,吃起来细腻有韧性。父亲总会留存一些,等我们回去,做红枣栗子鸡汤。
如今生活质量提高,大家更趋口味。湖南人喜欢老母鸡炖汤,但存有缺陷,鸡汤虽鲜美,肉却难以下咽,弃之可惜。如何解决?何总做了榜样。她把炖好的鸡汤倒出,肉专门做道栗子鸡,两全其美,不仅肉有了去处,还增加了一道菜。栗子鸡是名菜,做法亦简单,栗子去壳,加姜、老抽,水淹盖鸡肉,入少许盐同煮,焖干水分,直接入盘。其间无需锅铲翻炒,栗子易碎。
娄底求学,吃过一次炒栗子。其他超市门口禁摆东西,新一佳反其道,摆了小货摊。小货摊就卖炒栗子。我买了一包,甜腻,外壳粘手。
如今炒栗子非常普及,超市里也有卖。炒栗子一般用野生的,壳薄,炒熟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撕就掉,味道香甜。
炒栗子宋朝就有。汴京有个叫李和儿的,煼栗有名。“煼栗”,我想就是炒栗子。南宋有一使臣出使,有人遮道献煼栗一囊,即汴京李和儿也。一囊煼栗,寄托故国相思,也很感人。
步步高附近有家小卖部,卖西式糕点和饼干。其中就有栗饼,价格小贵,但味道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