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有友如此

+A -A

  饮至酣时,虞致远不由得悲叹:“此去京城,山高路远,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听了这话,郝齐却一笑,道:“其实还有一事,正巧你说到,那我便直言了。”

   “郝兄但说无妨。”

   “你早过了院试,顺利从书院结业,却迟迟不去考学,属实是浪费了一身才学。”

   “但我知晓你的难处,这里有一百两银子。”郝齐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木盒推到虞致远面前,“是助你考学用的,我算了一下,足够官府的保身费和支持你上京的数目了。”

   听了郝齐的话,虞致远眼中流露出动容的神色,坐直了身体,心中思绪万千,最终还是将木盒推了回去。

   他何尝不想考学,读书十余载,少时名师教导,常做锦绣文章,谁人不赞一句天资聪颖,说日后必能做得一番成就。

   后先王施行了榷茶制,家中产业没能在动荡中坚持下来,一朝破败,父亲也阖然离世。

   书院束脩不菲,母亲从指缝里挤出余钱供他继续读书。

   他本想着早日考学,也好让家中轻松,没想到母亲身体早就不好了,为了不让他分心,只是强撑着。

   供他从书院结业后,母亲终日缠绵病榻,他想尽办法也没能留住,终究还是去了。

   留下他和一间破屋,以及希望渺茫的考学之路。

   阮国学子想要考学,首先得通过本地县试,经一名儒人和官员推荐后,才可获得进入几大书院的资格。

   完成学业通过院试,可以从书院结业,获得生员的名号。

   此时,成为生员的学子便可报名参加州试,只要获得名次,便是孺人的官身,可免赋税徭役,可见官不拜,开始拥有众多特权。

   县试和院试一年一考,州试每三年一考,中试者次年三月可上京参加春闱会试,会试共录取三甲,为一甲三人,二甲十人,三甲数十。

   春闱中试者可参加殿试,由王上调整预拟排名,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可入仕途。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规则只适用于普通读书人。

   因为商人出身的生员必须先向官府交纳一笔不菲的保身费,才能获得州试的报名资格。

   家族仍在经商的士人,十年内必须向国库缴纳三成所获利润,违者惩罚极重,直至其往上三代无行商记录为止。

   为了给母亲治病,别说保身费,虞致远现在连上京的银子都没有。

   但他还是拒绝了郝齐的好意。

   不是为了面子,郝齐还要赡养家中未长成的兄弟姐妹,这钱他不能收。

   郝齐看穿了他的想法,但又不好告诉他自己没有兄弟姐妹,只能劝道:“你不用担心我的情况,家中尚且富裕,足够匀出银子来。”

   “而且——”

   “若是一介白身,严家千金可就与你无缘了。”郝齐促狭地眨眨眼。

   虞致远本来还犹豫在两难之间,猛听到这话,霎时瞪大了眼睛看向郝齐。

   “你——”他涨红了脸。

   “我可没有胡说,那日在大石桥上,我可亲眼看到了,你盯着严小姐坐的马车可是看直了眼。”

   “我——”

   “莫非我说错了,你心悦的不是那位小姐,而是别的人?”

   虞致远一时语塞,被堵得说不出话来,只能呆呆的喝闷酒。

   “行了,今日这酒也喝的差不多了,银子你必须拿走,我还指望着你当了大官照拂我和小九呢。”

   虞致远家落魄也没有几年,哪见过这么直白的阵仗,还来不及反应,便被郝齐以长辈给红包的架势在怀中塞上银子,赶出了家门。

   咔嗒一声响,门栓落下,他被关在了院门外。

   路边枯树上一张黄叶摇摇晃晃飘下,掉到虞致远呆滞的肩膀上。

   他抱着银子,心里又是无措又是感激,静立半晌才离开。

   人送走了,郝齐惬意的躺在院子里,喝着剩下的小半瓶十里醉,得意地哼起了小曲儿。

   小样,他还治不了了?

   时间飞逝如流水,很快便到了出发那日。

   郝齐叫着小九早早起床,在院子里锻炼了几个时辰,虞致远才姗姗来迟。

   “来迟了,来迟了。”

   “你再晚一点,我和小九可就不等你了。”郝齐放下手中木棍,从腰间抽出汗巾擦脸,一边打趣道。

   虞致远满脸无奈的告罪,又说:“这不是为了等这两坛子十里醉吗,知道你喜欢,带着路上喝。”

   “行,算你有心。”

   郝齐接过酒,打开喝了一口,这才高兴了。

   “小九,换身衣服走了。”

   喊过小九,两人换好衣服,背起早就收拾好的行李走出去。

   锁好门,郝齐将院门钥匙交了一把给虞致远,拜托他闲时给自己看看门扫扫院子。

   三人乘上租赁的马车,马夫发出一声短促的“驾”,马车便朝码头驶去。

   一路颠簸行了半个时辰,马车抵达码头外。

   下了车,只见前方人声鼎沸,充斥着狭窄的等候区域,他们要乘坐的大船已经停泊在岸边。

   因是八月前往京城的船舶,此时等待上船的多是拖家带口来送的读书人。

   车马停满了码头外的大坝。

   有富贵人家的子弟,家中配了几个小厮团团围着,也有家境寒酸者,身着补丁布衣,乘着牛或驴拉的木板车,身旁除了双亲,还有妻儿来送。

   “上船了,前往京城的上船了!”

   拦住众人的麻绳被解开,一个船夫放亮了嗓子吼道:“拿好船票,去京城的上船了,一个时辰后开船啊,过时不候!”

   听到这声招呼,不管是互诉衷肠的,还是涕泪横流的,都收拾好行李包袱,抹抹眼泪,准备作别亲人朋友。

   “致远,就此别过了,我在京城等着你的好消息。”

   “定不负兄所望。”

   两人躬身作别,郝齐毕竟不是土生土长,实在生不出那么多离愁别绪,潇洒告别后,拉着小九流入熙熙攘攘的人潮。

   目送两人检票上了船,又被安排着离开甲板,虞致远这才登上马车往回赶。

   检完票后,船夫们数好人数,分批的将人领到船舱去。

   每个小船舱里住了十人不等,郝齐和小九虽然是两个人,但因小九年纪尚小,便只分到一个床位。

   因为这批乘客大多数都是读书人,所以船舱的环境看起来还算干净,看得出来主家特意吩咐人收拾打扫过。

   毕竟乘坐自家船上京的基本都是孺人官身,要是撞了大运,里头还可能出个状元探花啥的,可不得伺候好。

   一来不落口舌,二来以后没准儿还能搞个噱头。

   俗话说,文人的笔,杀人的刀。

   要是抱好文人大腿,他们那只笔也可以是登天的云梯。

   沾了这些读书人的光,郝齐稍微收拾了下,便靠坐在床上,拿出虞致远送的十里醉自饮自酌起来。

   天色虽早,船舱却因为没有窗户而显得格外昏暗。

   现下船还没开,甲板上鱼龙混杂,乱糟糟的,实在也不是个好去处,郝齐什么也干不了,只能一边修炼,一边喝酒打发时间。

   幸好小九十分乖巧,见郝齐在床铺上坐下,便和衣枕在他膝盖上睡午觉,一点不受周围嘈杂环境的影响。

   可能是郝齐的模样太过悠闲,一瓶酒还没喝完,便引来一人搭讪。

   “在下连明诚,旅途孤寂,不知可否与兄台共饮?”

   抬眼望去,一名身着宝蓝色细缎长袍的少年站在郝齐床铺前,稍作了个揖,声音清朗,一双明亮的瞳子向下微弯,好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郎。

   “请便。”

   郝齐动也没动,随意回了个礼,示意连明诚自便。

   少年也不拘谨,将鞋脱下摆放好,盘腿坐在了郝齐对面。

   待他坐好,身后一个不起眼的小厮搬来一个小木桌放到床上,同时放上两瓶酒。

   “尝尝,全州最好的玉还酒,百年老字号,极品佳酿。”

   连明诚阔气的推了一瓶给郝齐,眼神却直勾勾地盯着他手上的十里醉。

   “抱歉,此酒是友人所赠送别酒,我就不和你交换了。”

   听了这话,连明诚虽然失望,也很能理解,当即表示不在意,还自豪的推荐了自己的酒。

   “送别酒喝的是深情厚谊,但我的玉还酒也不简单,情谊比不上,手艺可难说。”

   他打开瓶子,又给郝齐倒了一杯。

   见状,郝齐也来了兴趣。

   他对酒颇有爱好,不然前世也不会在酒吧兼职。

   以前害怕饮酒误事,喝得也不多,但自从踏上修炼一途,别的不说,酒量绝对是大有长进。

   不是他吹,现在的他称得上千杯不醉。

   阮国如今的酿酒工艺,酒精转化速度恐怕还赶不上他的分解速度。

   故而郝齐根本不虚,拿起酒杯先是小酌一口,然后一饮而尽。

   “好酒。”郝齐赞叹一声。

   听了这声称赞,连明诚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这才道:

   “那可不,我连家的酒自然是极好的。”

   郝齐恍然大悟,怪不得极尽夸赞,原来是自家产的。

   “我此去京城,一是科考,二是为了瞧瞧能不能在京城开上一家玉还酒坊,你若是爱酒,也可寻着名字来捧捧场。”

   连明诚看起来年纪不大,却不怯场,说起话来也是朝气十足,颇讨人喜欢。

   “一定一定。”

   连明诚就是瞧着郝齐独自饮酒,身边还带着个孩童,觉得他不像那种不与商家子弟来往的清高文士,这才想来交个朋友。

   两人推杯换盏,饮尽了玉还,连明诚已经半醉,被小厮扶着回到自己的床铺上休息。

   这点饮酒量对于郝齐来说,完全是洒洒水的程度,但既然酒友已经醉了,他也不再继续。

   正巧小九觉醒,大船也按部就班航行了不短的时间,外面听起来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杂乱了,郝齐决定出去透透气。

   船舱一共三层,下面是桨舱和仓库,最上层住乘客。

   行过逼仄的过道,又上几步楼梯,耳边是呼呼的破窗声,湿寒的江风迎面扑来。

   全州不临海,山多树多,城内只有一条不宽不窄的大石河,他们出发的地方便是全州城唯一的码头。

   因为这条河是横穿阮国的阳川江的支流,故而虽因各种原因不好用于商路,却成为了每三年数百学子上京的最佳选择。

   眼下大船已经驶出了大石河,沿着阳川江的另一条支流向北而行。

   郝齐前世是坐过船的,所以还算适应,小九年纪小,有风吹着状态也还行。

   船上其他乘客可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踏上甲板,除了忙忙碌碌的船工以外,或蹲或站着十多位孱弱文人,多数年纪不算大,面色蜡黄的扶着船舷或桅杆,不时躬身干呕。

   甲板上风大,偶尔还有一两个人被自己的呕吐物拍得满身都是。

   船上的老人见怪不怪,任由他们吐着。

   “我要回去,受不了了。”

   “呕——”

   一个年纪稍大的男子才刚吼了一句,紧接着又是一阵狂呕。

   但船已在航程之中,哪由得他们操控。

   只有一个老船工放声回了句:“老爷们,船回不去的,你们再忍忍,回去睡上一觉,几个时辰就到下一站了。”

   但这话哪有用,晕船的人见海更晕,船舱里又闷又暗,还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浓重腥味儿。

   最重要的是和别人同住一舱,文人都好面子,比起这样,还不如出来找个宽敞的地方一个人吐干净了。

   皱眉看着甲板上随处可见的脏污印记,郝齐有点打退堂鼓。

   但看见小九希冀的目光,他勉强忍住不适感,找了个人少的上风口站着。

   小九身高不够,郝齐将她半举到双臂能够撑在船舷边上的程度。

   随着眼前一阵一阵的波浪,小九高兴地发出呜呀呜呀的叫声。

   船舶行驶在群山间隙,偶见飞禽挂壁,碧枝狂舞,白雨跳珠,吹浪打船,泛泛其景,美不胜收。

   郝齐欣赏着美景,又闭眼醒了会儿酒,担心缓过劲来的读书人又要吵嚷起来,没待太久便回了船舱。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从乞丐开始成为源师 第二十一章 有友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