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沙大爷一挥手,众人挥着铁锹开始埋土,孝子们开始嚎啕大哭起来,泥土一点一点将棺材慢慢掩埋。
形成圆土丘后,庆沙大爷指挥着孝子将“招魂幡”和“哭丧棍”一一插到合适的位置。
随后,对着坟头敬香、奠酒、磕头跪拜、谢客等按部就班进行着。
这其中,我看到了有行鞠躬礼的几个客人,气度相貌不凡,一看约莫是官府的机关干部。
奠礼叩谢完毕,大掌柜指挥着将纸屋纸人等抬过来,就看到该2个姑奶出场了。
因为接下来到了葬礼仪式末了的开光环节。
大姑奶手拿一面塑料框的圆镜子对着坟墓照了3下,然后将镜子对准了纸屋纸人照了照。
小姑奶一手拿着一件老祖奶留下的青衣大褂,一手比划着,嘴里念念有词说着民间开光咒。
“娘啊娘,开福光。开眼光,看八方,开嘴光,吃八方,开耳光,听八方,开鼻光,闻八方,开手光,拿八方,开腿光,走八方……”
开完光,有人将纸人,就是一对纸糊的可爱讨巧小娃娃拿过来递给大姑奶,大姑奶用力将圆镜子摔碎,接过小纸人,小姑奶顺手将大褂搭在了纸屋上,手里一人一个小纸人。
大姑奶指着手中的纸人说,“金童啊,金童,到了那边一定好好伺候奶奶和爷爷!”
就听小姑奶应了句:“一定好好伺候奶奶和爷爷”,算是对大姑奶话语的回应。
接着,小姑奶对手里纸人说,“玉女呀,玉女,在那边一日3餐饮食起居千万照顾好爷爷奶奶!”
大姑奶回:“一日3餐饮食起居一定照顾好爷爷奶奶!”
完事,有人递过来一把剪刀,作为孝子的子女们一人一剪刀,把支撑纸屋子的四个腿,其实就是4根芦苇,分别剪掉一节。
高度我看着约莫少了3厘米。
看到纸屋纸人摇钱树,多说几句。
纸扎作为葬礼仪式的主要祭祀物品,在民间传承多年。
纸扎纸扎,功夫在扎。民间艺人往往在“扎”上狠下功夫,假如扎出的造型不好看,东西走样,就无观赏价值,纸扎生意就会荒废。
所以,做纸扎的要求艺人必须会设计、造型、裁剪、糊纸、绘画等技能,同时,多少还得掌握工匠的基础技能,缺一不可。最后,成型后的纸屋纸马纸人等一众纸扎,必须突出好看轻便实惠等特点,自然会生意盈门。
后来,我查阅资料得知,纸扎看似简单,但是制作考究。
纸扎工具很简单,包括剪刀、纸笔、颜料、胶水、长尺、细绳等,制作工序12道,寓意一年12个月,月月生意兴隆。
具体工序为:1、选材,2、熏直,3、用料,4、扎架,5、整形,6、染色,7、画框,8、剪花,9、细描,10、贴花,11、糊纸,12、定型。
爷爷去世我去拿纸扎时,那个做了40年纸扎生意的老大爷告诉我,他的具体操作是:先用芦苇杆按照需要的各类造型扎好骨架,整好形状后,把事先刻画描绘好的各种人或物或花粘到白纸上,把纸粘贴到框架上即可。
选材主要有芦苇、白纱、彩纸、细绳(现在艺人嫌系绳麻烦,基本用细铁丝拧上即可)等,骨架一般用芦苇。图案均为自己描画,多以民间喜爱的菊花、牡丹花、喜鹊、蝙蝠等为主,或刻或剪,全凭纸扎艺人手上功夫。
一般一年下来,一个纸扎店轻松获利十几万,因为几乎没遇到过对纸扎进行讲价压价的。
等这些程序都忙活完了,就到了葬礼仪式最后一关“火烧”,主要是烧草纸、纸扎、遗留的衣物等环节。
寓意阳间之物焚烧后,在那边的亲人即可接到这些物品,有钱花,过日子不为难。
最感人的是烧纸钱的一刹那,孝子们悲痛大哭,吹鼓手一阵忙活。
我听着吹打的就是《大出殡》的曲调,调子凄凉,令人触景生情。
这时,人们就听到了“二豁”跟着嚎啕大哭,鼻涕水一扯足有一扎长。
很多人跟着留下无声的泪水。
远处传来乌鸦的“呱呱”叫声,显得气氛悲凉。
最后,将祭祀剩下的瓶酒、馒头、点心果子、一把折断的香等供品,在坟前挖坑埋掉走人。
这时,我们这些远门人都把白孝帽扯下来,把线用力一扯,孝帽就变成了一块四方白布,大多拿回家洗碗用。而孝子们的孝帽则留下继续用。
在另外一条回去的路上,孝子们则缓步回家。
不走回头路,也是整套殡葬文化的又一禁忌。
在农村有这么一说,说是葬礼结束后,孝子孝女回途时不能回头、也不能哭。
意思是孝子们在林地下葬时可以大哭,怎么哭都不为过,但是完事后,在回家的路上,孝子孝女们是不能回头看的,也不许抹眼泪,要表现得坚决彻底。
否则,哭着回头,会让去世的亲人内心不忍,灵魂会跟着回家,活人就会生赖甚至得病。
还有的说,“孝子回头,人会跟走(死)!”当然,这些都是流传于农村的一些传说。
就是图个吉利,不必深究。
后来,我去东岳城“灵应宫”见一道长时,恰逢一道士念诵“开光咒”,我听完默记在心。
他的开光咒语大致如下:乾坤恭敬,宇耀神圣;天精地灵,开光志诚;日之金光,月之华琼;十方光照,三界称雄;降妖伏魔,诸天皆拱;道坛神州,仙官众精;玉驾真元,星华光中;叩齿三占,九香涤凤;鹤松克之,四海荡平;金光开咒,善信虔诚;福禄寿喜,千香万灵;开了3600骨节,84000窍窍通,法众谢恩千咒符,万道光明神灵应!(言毕作3揖,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