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守村人“二豁”

+A -A

  那会,俺村有个智障人,下唇轻微豁裂,我得管他叫“二豁叔”,说话有点缺心眼,大抵算是“守村人”。

   只要附近3村5庄谁死了,他准知道!会第一个带着他那分不清黑白的“白孝帽”和掉了“孝”字的黑袖章去主家家里帮忙洗盘子洗碗,跟着丧局连吃3天。

   因为他一到,准搞笑,大家谁也不真让他干活,怕他打了盘子摔了碗,就是图逗个乐子。

   但是据我多次观察,不管哪回死了人,入坟下跪磕头时,属“二豁叔”哭得伤心,好像死了自己爹娘一样悲痛,鼻涕耷拉半尺长。

   虽然看起来人傻一些,但他心底纯善,能给大家带来不少乐趣,却也讨人喜欢。

   回到现实,爷爷见准备妥当,回头轻轻看了下“账房先生”,账房先生大多都是由本家退休教师凡德哥充当,他赶紧用胳膊捅咕了一下旁边的“钱柜子”庆滩叔,会意的庆滩叔麻溜滴拿出一包“大鸡”烟递了过来。

   父亲接过烟来,客套说:“3位费心,我们过去啦。”

   说着话,我们离开。

   我看到父亲没把香烟放自己袋里,刚过了迎门墙,他把纸烟轻轻塞进了爷爷口袋,爷爷轻哼一声算作表示对父亲这一举动的满意。

   院子很大,用长长的蛇皮化纤布搭着棚,俗称“灵堂”,灵堂下方两侧拉着2排粗铁丝,铁丝上挂满了“好看”。

   所谓好看,其实就是大家送来的青纱布,可做衣服,可留着下次“白事”送礼时用。

   以前穷时,农村常见很多人穿这种黑衣青裤,现在生活发达了,几乎不见穿这的了。

   就看见黑布明显处用粉笔写着xx人名,识字的一看就知是谁家送的,送的青纱布越多越有面,主家在村里就越风光。

   好看布随风一吹,飘起来,“呼呼啦啦”来回晃,铁丝上坠得耷拉着,一片黑,很有面,很壮观。

   缓步走到灵堂前,只见灵棚后方大黑布垂下来,正中有个大大的白“奠”字,下方一张尺八高的祖奶遗照正冲我们笑。

   管事的“大掌柜”庆沙大爷1.8米的大个,他嗓音洪亮高喝一声“客-到!”

   就听孝子们大哭,一片“我滴娘啊”、“我滴奶奶”、“我滴祖奶”的声音,围观的人们“哗啦”一下散开,容我们进去跪拜。

   假如亲戚来吊唁,就会有“三掌柜”通知客人在灵堂前稍事休息,他快步去禀告大掌柜。

   那管事大爷就会知道,是哪里客人到了,并记住细节,比如会高喊“xx村娘家客到”!

   “xx单位客到”!“xx朋友客到”等。

   因此,农村丧局问事的“大掌柜”都是记性好、会谋划事的人,一脑子浆糊的人是万万做不成管事“大掌柜”的。

   因为这得涉及提前给多少亲友报丧下通知、准备买菜打酒买烟买茶、招待多少桌客人、安排吹鼓手吹打迎送、安排村里东家西家借桌椅板凳,关键还不得超支治丧的预算费用等等,这一套下来,很复杂。

   不懂行、没经验的人,根本不敢做主管事。一旦弄岔劈了就十里八村臭了名声,谁敢再用你?

   我以前就听说外村有个人家不用庆沙大爷管事,非梗梗着脖用他们自己的族长问事。

   结果那个族长在丧局管事过程中卡了壳。

   问事“不是驴不走,就是磨不转”,丧局一直拖拉到天黑最后草草了事落了笑话。

   那主家完事一总结,钱也花超了,事也办砸了,还遭到全村嘲讽了。这家人事后都后悔地哭起来。

   所以,在农村没这两把“刷子”的人根本不敢揽这活。

   而丧局事后,主家会带着香烟好酒等好礼专程登门去感谢这几个操心管事的掌柜们。

   而刘家大掌柜庆沙大爷,是村里有名的“老书柱子”,不仅文化多,礼数周全,同时还是家族“庆”字辈年纪最大的人,花刘2家红白事都请他主持,一直到他去世。

   这时,就听唢呐班子声音立马由大变小,唢呐轻声“呜哇”着。

   因为接下来要涉及说话祭奠,所以唢呐声不能大得盖过祭奠者,不然就听不清楚说什么话了。

   爷爷冲庆沙大爷微微点头,“大掌柜”重重点头回礼,因为爷爷辈分大,他必须回重礼。

   假如我父亲对他点头示礼,他只需微一点头即可。

   这就是儒家流传下的礼节。如今不知几个朋友是否还懂得这些老礼数?

   因为深秋天凉,主家早早准备了几张芦苇席铺在地上供人跪拜行礼用,一是防地凉,二是干净些。毕竟农村院子净是土,下雨后都是泥,这也算主家人讲究。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阴阳圈:走进走出 第18章 :守村人“二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