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诗会

+A -A

  这是全益州城每月最让百姓津津乐道的一项活动之一。

   这几年来,无数的文人骚客,都会在这望春楼诗会,绞尽脑汁,争奇斗艳。

   只为博美人一笑。

   李清在老妪的带领下,进入了望春楼的最高层。

   那是一个圆形的楼层,中厅什么也没有,空旷的像马场一样。

   木墙嵌入了九个被幕布遮挡着的房间。

   “请进吧!官人……”

   老妪用着极沙哑的声音,向李清说着,又伸手拉开了离李清最近的一个帘子。

   “嗯……”

   李清点点头,弯腰走了进去。

   那里面的空间,比李清预想的要宽敞上不少。

   除了一个桌子和一个坐垫,周围还余下些许空地,摆了几个盆栽,起了些美化作用。

   他安静的坐了下来,点了点桌上的文房四宝,确认无误后,便又开始研起墨来。

   老妪满意的笑了笑,苍白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在雅间昏暗的烛光下,显得有些恐怖。

   她放下帘子,悄无声息的出去了。

   一刻钟以后。

   随着外面的动静一个个传来又消失,李清知道,八个区域的胜出者已经全部到齐且分别落座了。

   而环绕墙壁设的九个雅间,最后一个,应该是留给这场诗会的主角——月见的。

   果不其然,一道磁感而又魅惑的女声突然传来,回荡在整个楼层以内:

   “在座的八位,都是这些人中,顶有才华的文人骚客了。

   也都顺利的经过了第一轮的考验,而距离见到我,也就只剩最后的一轮考验了。

   为了避免你们私通作弊,设了这几间互不相见的雅间,还请见谅。”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给了李清他们一点时间来消化,又接着说道:

   “下面我说一下这一轮的规则:

   你们各自在自己的雅间中,不得走动,我出一个题材,你们来依题作诗,谁先写完,谁就抄录下来,交给老妪来念。

   并由小吏誊抄一份并题上作者的姓名,张贴到望春楼下的榜单上。

   下面围着的,可是半个益州城对诗文有兴趣的看客。

   如果你们写的够好,自然也会有名扬益州的机会。

   最后,则由我依照喜好,选出最喜欢的一首诗。

   作诗之人,便会成为我未来一段时间仅接纳的客人。”

   听着她说的话,各个雅间内的人都渐渐坐不住了,他们的内心,已经出现了极大的骚动。

   李清也微微抬动些眼皮。

   说实话,名誉、美人,这些东西确实对这些文人墨客来说是极大的吸引。

   但自己如果想见到月见的话,就必须要用诗文来打败这些家伙。

   这又谈何容易呢?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

   楼下的榜旁,已经围住了一圈又一圈的人。

   李祎站在榜单的最前面,看着没有张贴任何的东西的光秃秃的榜单,竟暴躁了起来。

   他紧握着手中的折扇,牙齿也咯咯作响。

   一想到李清那欠揍的嘴脸,他就来气。

   但最终还是不得不长叹一口气,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人家在规则之内用合理手段得到的胜利,又怎么不算是胜利呢?

   想着,张十锦和路津突然凑了上来。

   “李兄,想什么呢?”

   张十锦问道。

   “还能想什么?”

   路津替李清答道:

   “当然是那个过关的小兄弟。”

   看着他们一唱一和的回答,李祎摇了摇头,仰望着天沮丧道:

   “不甘心啊,却又无可奈何。”

   周围的人越围越多,逐渐变得水泄不通了开始。

   “先生,我们去那边看看吧?”

   一稚气书童牵着毛驴偶然经过,毛驴上坐着一个瘦削的中年人。

   “好啊……”王维笑答道。

   等书童牵着毛驴停在人群后面,王维便拍拍肩,问了一个行人道:

   “阁下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吗?”

   “斗诗……”

   行人指了指望月楼,道。

   而说完这两个字,王维也顿时恍然大悟了。

   “什么啊?”

   小书童倒是听的云里雾里的。

   “这种青楼斗诗,在长安也十分常见,一些极度受欢迎而又不缺钱的名妓,会用这种方法来挑选客人。”

   “里面那些文人,倒不能比上先生丝毫。”书童接道。

   “诶……”王维制止道:

   “话不必说太满,这天下比我诗文好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既然先生谦虚,那小人也就不再这么说了。”

   书童很聪明,马屁拍的是字字珠玑。

   竟惹得王维大笑了起来。

   “你小子……”

   ……

   而此时,望月楼顶楼之上。

   月见在雅间内又再度开口了:

   “我给你们一烛燃香的时间,差不多一刻钟。

   让你们自由发挥,做一首边塞诗。”

   边塞诗?

   李清只记得,这盛唐做的最好的,便是高适与王昌龄。

   别的对边塞诗没有半点印象。

   自己在穿越之前,可是连作文都写不通畅的语文废物选手。

   又怎么会,做这种诗呢?

   而在他发愁的时间,其他雅间内的人已经纷纷动笔。

   开始着写起来了。

   忽有人拉动了意味着写完的铃铛,李清和在场其他人都愣住了。

   老妪只是不慌不忙的掀开帘子,从那人手里接了过来。

   又小步走到中厅中央,快速的浏览了一遍,眼神中突流露出了震惊的目光。

   她清了清嗓子,便开始念: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短短八句,四十个字,竟给人以置身边境之感。

   各雅间内的人纷纷发出惊叹,随即便是愤然搁笔的声响。

   卧槽?

   李清听着这熟悉的诗文。

   突然间一个想法横生在脑海之中。

   这tm不是杜甫的诗?

   他瞬间就想起来自己高中时语文课背诗的苦逼场景。

   那这个……

   李清透过幕布的一点点缝,看向外面,看着刚刚摇动铃铛发出声音的那个雅间。

   所以说,那个雅间中的人。

   便是前几天与自己在酒馆喝酒的青年。

   当时的李清是在周内臣的呼唤下匆匆离去了。

   之后也就没有再跟杜甫有过什么接触了,甚至连家门地址都没留。

   但依照他两次和杜甫的接触来看。

   这杜甫,就是一个活脱脱的二逼。

   但虽说按照自己这青年杜甫是个二逼。

   但人家未来毕竟是堂堂诗圣。这随手的两句诗。

   也足以让在场文人,望尘莫及。

   “备注:少陵子……”

   随着小吏的誊抄,下贴到榜上,也引起了围观人群的阵阵惊哗。

   “这小小益州,竟还真有深藏不露的好手。”小书童也不由赞叹。

   他跟在王维身边这些年,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懂得一些诗文。

   “看来,胜家已出……”

   看着小书童笃定的样子。

   王维却故弄玄虚道:

   “非也非也……”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灵异复苏之大唐小王爷 第二十章 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