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万里风雪赴秦地

+A -A

  王良与桓伊也算相识多年。倒是第一次从桓伊的脸上看到这么明显的表情变化。

  “桓丞相终究也是凡人呐……”王良执壶为自己蓄满一杯茶,语气竟有些失意。

  这么多年,他把桓伊视为对手。多次交锋,桓伊从来都端处上风。他几乎要以为这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存在。甚至从心底开始有些钦佩桓伊。一个让人找不到丝毫破绽的人,是无法打败的。而现在,他找到了他的破绽。

  桓伊,此局我必胜你。

  桓伊压下心头千般思绪,直视王良,“云低于我确是重要之人,可你伤不到她,又有什么可威胁我的?”

  云低在秦国既然能躲过静竹阁的跟踪,肯定是有权贵相助,如果猜的不错,应该是秦相王猛。以王猛之能,王良在秦国绝伤不到云低。

  即使这样想,桓伊心中仍一丝不安。不知是因为王良太过笃定的神情,还因为自己太过在意。

  王良呵呵笑道:“桓丞相说笑了,我为什么要伤她?我只想让桓丞相离开晋国,离开皇帝而已。毕竟她一个女子,漂泊异国他乡,很令人忧心。”

  桓伊心下松了松,“我早已知道她在哪里。”可我不想亦不能再去打扰她。

  “桓丞相知道她在哪里?”王良略有些惊讶。细一想,他收到的消息说,云低在秦产一子,生于升平五年秋天。消息上说,把此事告知桓伊他就会离开晋国。既然桓伊知道云低在秦国,那么他不知道的是……“那么,丞相可知,云低育有一子?”

  果然,一语出,桓伊神色巨变。

  “孩子生在升平五年的秋天,说起来有三岁了呢。”王良继续欣赏着桓伊的失神。

  半晌,桓伊霍然起身,一言不发的朝外走去。

  只在快走的门口时略停了一下,“王良,不论你追求的是什么。可不要忘了你生于斯长于斯,大晋是你的家国。”

  语毕再不停留,大步而去。

  王良怔了一下,冷哼道,“明明已经输了,还要教训我吗?”

  追求的是什么,他从来追求的只是一个温暖的家而已。可是他的苑碧死了,他连一个替代品也留不住。家已不家,何来国?现在他只能追求无上权利,随心所欲……

  桓伊回到丞相府,马上换了衣服进宫。

  太后听说他要离开,震惊又失望。可她知道桓伊为人果决,也不再劝,只说让他尽早归来。

  皇帝却不如太后明白。先是哀哀叹息,又恳求他不要离开。

  桓伊劝道:“陛下不必再挽留了。伊有不得已的理由。”

  皇帝仍试图改变他的想法,“丞相,大晋离不开你。如今大晋刚有起色,正是百废待兴,丞相怎么能一走了之……”

  桓伊皱眉,“臣只是一个臣子,陛下才是大晋的皇帝。大晋百废待兴,这是陛下的责任。陛下须知,陛下有诸多臣子,大晋却只有陛下一个皇帝。大晋是否能复昔日繁盛,终是要靠陛下。”

  “可是……”皇帝为难地说,“朕不知道要怎么做。此前有丞相帮朕,往后朕要听谁的呢??

  桓伊看了看早已成年,却丝毫没有主见的皇帝,不由有些愤懑。不欲再多说,“臣已写成奏表,将臣认为的可用之人,及可继续施行的国策大致列出。陛下可作参考。”

  “朕最信任的还是叔夏你啊。叔夏就不能为了大晋,为了朕留下吗?”

  桓伊沉默的作了一礼,态度明确。

  皇帝失望地挥了挥手,让他退下。

  桓伊直到走出皇宫时,依旧面色晦暗。

  皇帝这样,若不能有人好好扶持,恐怕晋国就此危矣。

  天下太平是桓伊平生所愿,他当然更希望是大晋一统使得天下太平。可天数有定,实不可违。一国帝王才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司马丕并非为君之才……

  出了皇宫桓伊就乘车直走桓府。

  此去秦国万里,不知路途艰辛,也不知何时能归,他琢磨了一路,也不知该如何同母亲开口。

  母亲年事已高,虽然康健,却也经不起长途奔波。他只能让母亲独守健康,实在有些不孝。

  对国算是不忠,对家也是不孝。这样不忠不孝之举,他却别无选择。

  从听到云低生子那一时起,他就有了决断。

  桓母听了桓伊要去秦国,倒出乎意料的平静。“吾儿是因为那个女子要去秦地吧?”

  桓伊一愣,他从来没同母亲说起过云低,更没有说起过她去了秦国。

  桓母说:“儿啊,你曾对母亲说过你有一个喜欢的女子,此后却没再提起过。这三年你魂不守舍的样子,母亲看在眼中。你一生顺遂,恐怕唯有这个女子是你的心结。如今你既然想通了,就去吧,母亲这里你无需担心。”

  桓伊不禁心头有些愧疚。这三年他为了不去想云低,日夜沉浸国事,每次看望母亲也是来去匆匆。从不知母亲竟为他担心了这么久。

  “母亲……难道不怪儿吗?母亲年纪大了,儿却又要远行……”桓伊有些说不下去。

  太后的失望,皇帝的恳求他都可以不在意。因为他对他们无愧。离开大晋愧对的是他的志向,而不是皇帝和太后。

  可是,对于母亲……

  桓母笑了笑,“母亲怎么会怪叔夏,母亲活了这么大年岁,已不求别的。只求吾儿能平安喜乐。儿若一直像先前一样萎靡,才让母亲忧心呢。”

  桓伊只能收起愧疚担心,也对母亲笑笑,“母亲说得是,儿子这就去把您的儿媳接回来。待儿回来时,就是一家团圆之日。母亲只需照顾好自己,等儿归来。”

  桓母点头应了,又嘱咐桓伊几句,就让他早些回去收拾东西。

  第二日一早,桓伊就乘车离开了建康。

  一路北行,天气愈来愈冷。

  到得豫州境内竟然飘起雪来。

  马车难行,祁连等随从劝郎君等天气稍霁再继续赶路。

  桓伊却执意不肯,弃车从马,继续冒雪前行。

  进入豫州城时,由于连日疲惫和寒冷,几个随从都患了风寒,连马都倒下几匹。桓伊只得停下暂做休整。

  豫州刺史闻听桓伊到来,忙将他们一行迎入刺史府招待。

  现任刺史仍是陈郡谢氏的人。当年桓伊豫州一役,以多胜少,即成就了他自己,也避免了谢氏因豫州失守获罪。后来桓伊回建康,豫州仍是谢氏掌权。因此谢氏——尤其是在豫州的谢氏诸人,对桓伊是相当感激的。且桓伊身为晋国丞相的职务,并未免除。刺史对桓伊一行的招待自然殷勤备至。

  刺史着人打扫了桓伊先前在刺史府的旧苑,说是让桓丞相能住得更习惯些。桓伊却婉言谢绝了,说那是刺史府正苑,应是刺史的住处,他只在豫州稍作休整几日,随便住在后苑即可。刺史应下,又赶忙让人去整理后苑。

  桓伊由着仆役打扫整理,自己闲步走出房间。

  初雪方落,地上只添了些泥泞,房顶树梢却已是薄薄一层白。若有红梅,当是美景。可惜豫州是北地,连年战乱之下,早没了南人的那些附庸风雅。苑中大部分地方都是些杂树,冷风一吹秃秃的树桠随风摇摆。

  只在一处亭子旁,有几簇竹子,仍迎雪展翠。

  那还是当年他初来豫州时,依着自己喜好让人移植来的。

  竹子移来后,偶来府上做客的慕容颜还说,一苑子都是绿泱泱的实在不美,应该栽几株花树映衬。

  他想起住在樵郡的云低,问,“女子都喜欢花树吗?那什么花树好些?”

  慕容颜高兴地说,女子自然都爱繁花,若论最美,当属琼华。

  于是,他亲手从别处移来琼华树。只希望他日云低来时能多点乐趣……

  那时候,他已同她在樵郡同处几月,渐渐生出要将她留在身边的心思。

  现在回首看,分明是已经动了心,他却不自知……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人道大圣校花的贴身高手混在漫威的玩家们惊天剑帝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无敌升级王军王猎妻之魔眼小神医太古龙象诀武映三千道从时间停止开始纵横诸天
谢氏云低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万里风雪赴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