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节 仙人(一)

+A -A

  上阳子曰:“外火虽动而行,内符闲息不应,枉费神功。

   ”盖言外火即元气也,内符乃呼吸之气。元气由呼吸而采归炉,亦由呼吸炼之,则炉中之,方成变化。

   故仙翁云:“火销金而气不败。

   ”若已归炉,呼吸之气半途而回,不应先天之气,则已耗散。及再行周天之火,与前不相续,亦不能成丹也。

   故守阳真人曰:“起火炼起火者,乃是起周天之火,行十二位也。

   非真有位,借火为位。又谓十二时,非真有时,借火为时。

   ”又混然子曰:“火逼金行。当起火之初,受气宜柔之是也。

   刘盼蟾云:“虽说伪时候,是真火候。

   呼吸两平均,节节刚柔明。栖处起止,爻象合度伸。

   ”故《中庸注》云:“道德则曰圣人,造化则曰天地,其实一理。夫妇未见其小,天地未见其大。

   鸢飞鱼跃,活泼此理。流动充满,无些子渗漏处。

   末节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矣。

   ”故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是也。

   阳和柳大澄问曰:“弟子欲观《西游》,无知先后危险,恳师垂训。

   ”答曰:“丘祖之心法慈悲尽矣,巧喻危险各有不一也,亦玄奘自投之危险。

   有逢魔摄去之危险,有入国传信招亲之危险,尔再精心细悟。

   余施一歌云:丘祖道成作《西游》,说与知音细搜求。

   石猴越海觅至道,偶遇樵夫指路由。自投菩提灵台下,三更跪师床下求。

   菩提翻身发梦语,汝从何路进边谋。石猴定性泣哀告,后门秘进恳渡舟。

   大发慈悲怜弟子,脱尘之恩敢忘休?悯惜生世蜉蝣苦,光阴瞬息转眼丢。争名夺利石中火,耄昧白头作骷髅。语住含泪连叩首,菩提坐上默点头。

   畜生况且知生死,涉路遥途叩玄修。复言此处无六耳,受汝筌蒂炼丹头。

   火降水升时既济,阴阳颠倒知添抽。

   静守动取阳来复,道性存德莫外游。

   前半太极有为法,后半无为刚变柔。

   自始至终涤尘垢,搜所精微穴中求。

   诸节焕火防危险,八十一难细追究。

   子当细悟危险紧要之事矣。

   ”规程节止受口传。规程节止者,乃行爻之度数也,名曰继周旋运之法。

   前言复至临卦有摄养之功,起临至泰有斗柄回寅之越,此法古人虽曰天然之理,必须有极之用,有无之间,是在师之秘授,亦在矧可射思夫微慧光神顾之分辨耳。

   察子思子《中庸》曰: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乃人仙之关节。

   尔若道德坚固,中途无险,层缕拨清,亦可小周还源,降栖入兑窟,故曰受之以口传,是致道也。

   尹清和继前歌云:“闻欲不闻好温存,见于不见休惊怕。

   只在勿忘勿助间,优而游之使目化。一阳动处众阳来,玄窍开时窍窍开。

   收拾蟾光归月窟,从兹有路到蓬莱。

   ”故程伊川曰:“若非窃造化之机,安能长生者乎?”《易经》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

   ”又古云:“黄芽颖露绿毛生,神慧灵明正气豪。

   六甲风雷三尺剑,炼光飞处鬼神嚎。

   ”又古儒云:“暖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更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昼省玉炉违伏枕,山楼纷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获花。

   ”故盼蟾子曰:“戏数金钱安时节,准箭射星望明月。吸升呼住十二缓,天机微秘感真诀。

   ”夫修士不可不细察哉!是人仙,运得小者,乃小周天是也,与大周功法不一。

   盖采行运用者,小暗合天干地支十二月度,不可差错毫厘。

   尔若不明升降之度,呼吸混杂,此小何能得乎?盖此法不明,多有谬误,伪贤者疑悟天然无为之理。

   苟谓有念堕入后天执着之相,故有真种产而自误矣。

   失却天道有极之用,故落空亡一徒弗悟是也。

   愚者着相求之,不待先天时现,而后天强运,失却无为,落于偏枯,故有识神发现,而人仙之关节万不能得矣。

   汝修道之士,当明二法相兼,故不能迷失候法,便行正果而得人仙者乎!

   古儒曰:“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亦行之哉大车者,大周天之候法;小车者,是小周天之候法也。

   道曰大小河车运无间断,用者不一;释教曰**,故亦曰车,内有大小之分耳。

   冲虚子诗云:“元精何故号先天,非象非形未判乾。

   太极静纯如有动,仙机灵窍在无前。梦回妙觉还须觉,识到真玄便是玄。说与后来修道者,斯言不悟枉谈仙。

   ”此诗乃将仙机泄尽,指示后学,圣真仙佛,天人必当参悟。

   尔初现先天,即行周之首也。

   余解明恐真修无下手处,虽欲空谈无下口处。

   盼蟾子歌云:“久望桥边意住森,余乃敲蹻指知音。念念顾守欢喜地,捻出莲花现宝珍。

   慎勿惊惧尘须寂,止而复起斗回寅。

   宾主魁罡翻卦象,扶上银河缓越伸。

   ”《易》曰:“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后升前降合天然。后升前降,乃是二气灌溉之理,自然薰蒸上行循还之机。

   盖后升者,吸之上升,至顶而止;前降者,呼之而下,由顶至于坎宫深部。是为河车之路也。道曰小周天,释曰鹿车灌顶。

   盖此天机内有清浊邪正难辨也。

   正者是得诀之人,妙在神斡之步,乃一意二用,天机自周旋也。古圣曰:“意住轮心,元神斡运斗杓,须要清静法身,方可得真阳之资,是为仙本,亦非初手之修用。

   ”若到此步位,无不通晓矣。

   奈因之际,乃仙人之分界,故俗夫无所知也。

   盖浊者是盲修之士,亦未嫡指,次序弗明。每遇阳生时,以为至道,而斡运周天,亦不合卦爻之度,亦无论阳火阴符沐浴之规行,久而返生咎也。

   苟不深参领受古圣之踪迹,无不是清源修来,故曰:“法门不二。

   ”盖清阳弥笃上灌,虽曰天然合发,尔若不知的处缓步,而阳生易耗矣。

   其不空自守老惑误也。

   故吕祖云:“四六关头路坦平,行人到此不须惊。

   从教犊驾轰轰转,尽使羊车轧轧鸣。渡海经河稀阻滞,上天入地绝欹倾。功成直入长生殿,袖出神珠彻夜明。

   ”又继大周云:“九六相交道气和,河车昼夜迸金波。呼时一一关头转,吸处重重脉上摩。

   电激离门光海岳,雷轰震户动婆娑。思量此道真长远,学者多迷溺爱河。

   ”盼蟾子曰:“祖师之慈悲大同,小法稍隔呼息也。

   ”子进阳火三十六,生进火,六六之步数,盼蟾子答于憬和曰:“三十六乃必须百日之后,真阳盈盛,后天去净,先天独存,方与此行,不然堕入旁门之外道。

   并进阳火者,乃神气并行之周,须用慧剑瞩之。

   盖兹机之妙,亦在吸提呼合缓越之凑,方合六规之爻度,不然终不能结丹。”冲虚子云:“元精流布而欲下。

   ”盖元精之根在丹田,若将生精则必欲下行于淫根。我不令往下而返归于根,非升不可,故必升之,曰采取。盖六阳时从子后升之,六阳者,子丑至巳六时为阳,故曰子后也。

   纯阳祖曰:‘子后午前定息坐,夹脊双关昆仑过’者是也。皆升以升之,升之即采取也。阳生随用火之子,亦曰子,此而采取,即子后升。

   六阳气归于乾,即所谓还精补脑是也。

   故《易时皆以升,故能令经》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易》言吉凶刚柔变化,故君子所居而安者。

   ”故变悟道人问曰:乃卜筮之占,何闻修身之论?”答曰:“此乃在尘之儒耳。

   苟无志遁脱名缰欲海,故而一偏求所欲利也。

   尔不思羲皇文武作《易》之心法,观天伏地之象,其非一日研穷妙理,乃笃尽于婆心。其能留后人卜占迷愚者乎?”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仙王要听鬼故事 第三十六节 仙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