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千人计划

+A -A

  王志伟沮丧地走在大学校园里,平日里看着秀美幽静的林荫小径也失去了颜色,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间漏下来,本该显得很有诗意的斑驳光影,却让他觉得更加糟心。

  就在刚才,导师明确拒绝了他加入新课题组,加上这段时间求职的不顺利,让一向理性的他都开始怀疑,当初来美国这所学校读航空航天专业的决定是否是个错误。

  王志伟从小就对航空航天很感兴趣,读书又很有天赋,凭借优异的成绩,拿到了这家美国常青藤名校的全额奖学金,进入了该校最好的学院之一——工程学院就读。兴趣加上努力,很快在学生中脱颖而出,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并成为了航天专家斯密特教授的弟子。

  看上去一帆风顺的人生,问题生在即将毕业的最后一年,他想找家专业对口公司进行实习,突然现一向优异的学业不起作用了,每次只要面试主管知道他还不是美国国籍,就算之前对方表现出了再大兴趣,也只有一句“抱歉”。直接一点的面试官更是说,“我们的公司不是美国公民是不能进入的,即使是,也需要通过安全审查。”

  连续碰壁后,他才从师兄那了解到,在美国对身份要求最低的相关单位竟然是nasa(美国航天局),接近一半的岗位只要求持有绿卡,而像其他航天公司如spanetg、aerospace等,一律对员工身份有严格的要求。

  最近的一次挫折来自于导师。他的导师新领导了一个研究电推火箭的课题组,正是他的专业方向,却拒绝了他的加入。就在一个小时前,导师很遗憾地和他说,“你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学生,可惜却不是美国国籍,课题组所在的实验室和政府有协议,不能让国际学生接触敏感技术资料。”

  摆在他眼前的就只有两条路:如果要坚持学以致用,不想改变自己的专业,那么就只能回国寻求机会,或者继续在美国攻读博士。他更倾向于选择第一条路,只是对国内的航空航天单位了解不多,有点没有头绪。

  正当他低头思考着在校园里瞎逛的时候,眼前光线突然一暗,抬眼一看,一名面相和善的中年站在他的前面。

  “你好,王同学,我们又见面了。”

  “你好……,我们认识吗?”

  “上个月华人商会举办的中秋晚会,还记得吗?”

  王志伟想起来了,前不久中秋节时,本地的华人商会举办了一场中秋晚会,邀请了很多美国高校的中国学生参加,他就在晚会上碰到了许多学习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学生。他记得晚会上,这位中年人主动找到他,邀请他毕业后加入无限未来公司。

  国内的民营航天公司?是我听错了什么吗?欧美的私人航天公司也不过是刚起步,国内的民营航天公司只能说是刚萌芽,从事的业务也属于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王志伟对此没有兴趣。即使是现在遇到了一些挫折,他也没打算委屈自己,当场就委婉地拒绝了。

  正当王志伟思考着该用怎样的词汇来再次拒绝对方,这名中年人却先递过来一份资料,“这是电推火箭技术的一些资料,也是我们公司的技术储备之一。”

  “电推火箭?”王志伟接过资料,先是满怀疑问地扫了一眼,然后就被彻底吸引进去,直接站在那里就激动地翻阅起来。

  全电推火箭是目前全世界航天界都在全力推动的展方向。目前主流的化学火箭,是通过推进剂催化反应或氧化剂燃烧剂反应产生高温,将推进剂加热后喷出;电推火箭不使用化学燃料,而是用电能加热或电离推进剂,使其加喷射而产生推力。

  对于同样的宇航任务,电推火箭消耗的推进剂约为化学火箭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具有振动小、低成本、长寿命和较安全等一系列优点。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推力太小,一般小于1oo牛。在地球上,质量为1公斤的物质所受重力大约为9.8牛,也就是说目前单个的电推进系统所产生的推力普遍不过1o公斤,对比单化学火箭动机可以达到的数百吨推力,还差得太远,只能在无阻力的太空环境下应用。

  现在各国的此类研究其实就是为了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提升电推进系统的推力和比冲指标,二是继续减少电推进系统的消耗。王志伟导师领导的课题组,就是着力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也是王志伟的专业方向,而他现在拿到手的资料里,就记载了数条提升推力的成熟思路。

  这些资料自然是陈文浩从外星科技中摘选的。他想在航空航天领域有所作为,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孤军奋战,技术上或许不成问题,但是他并没有长三头六臂,不可能同时完成需要几十人上百人的专业团队才能实现的工作量。当然,外星科考船上的加工设备已经修复完毕,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让小西生产出需要的黑科技设备。可是这样的话,对提升地球科技水准能起到多少作用?

  最近几个月,陈文浩和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全力推行人才招揽计划——这个被称之为“年轻学者千人计划”的招聘方案,将瞄准全国乃至全球的著名高校的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各大科研院所的年轻技术人员,邀请有潜力的人才加盟。

  这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学生,若是按照国内现有的体制,在各大科研院所里只能按部就班地从事很基础的工作,想出头想做点有新意的研究,敖个七档中的航天组人员名单中又添上了一个新名字。

  最近几个月,眼看着公司的新基地即将竣工并将投入使用,人力资源部门全体人员连轴转,要为将要进一步铺开的摊子填满成百上千的萝卜坑。

  基础人才都还好说,中国的人力市场资源足够的丰富,却是老总陈文浩重点关注的航空航天组,要招揽合适的人才却是用足了脑筋——只要有潜力的年轻人才。

  如今,航空航天组的名单人数已经过3oo人,都是经过内部筛选符合要求的年轻人才,其中近一半来自国内各大科研院所,因为不适应体制内的气氛才挖到的。但是目前这些人都只是初定,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不少人都等着参观过公司的航空航天基地,然后才能做出最终决定。

  一向不信奉鬼神的苏京冬都忍不住要祈拜过路神佛,即将竣工的新基地一定要给力啊。他参观的时候还只有框架,再说外行看着规模宏大,在专家眼里或许又是另外的一种评价。若是不能让这些人满意,这个行业圈子又很小,再回去后一说一传,人才还愿不愿意来都是其次,公司的招牌就此就做塌了。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