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经过!

+A -A

  话说到这儿,乔嵩也不再卖关子了,他直接开始讲述事情的经过。

   原来,由陈麟所率领的这支军队,是从洛阳出发,准备前去兰州支援的。

   大概一两个月之前,那个从兰州跑来昌平县报信的骑士,离开昌平县后就直奔洛阳去了。

   将这件事上报了朝廷后,朝廷大为震动。

   兰州匪患一事,他们也不是最近才知道的。

   但是朝廷也是一直没有重视。

   天底下闹匪患的地方多了去了,凭什么对兰州特别的关注?

   而且兰州那边拥兵近十万余,只是小小的匪患,就能叫他们束手无策?

   所以兰州州牧每每发书信向洛阳汇报,并且求援之时,朝廷方面都总是给出模棱两可的答复。

   结果今天一听兰州城被贡献,满朝文武无不震惊。

   如此看来,匪患的强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皇帝是个只知道享乐的,听完之后也不急不忙。

   反正兰州远在天边,那边的人就是把脑浆子都打出来了,也影响不到他在洛阳的吃喝。

   不过大臣们可不会坐视不理。

   下朝以后,众人聚在一块一商量,最后打算跟皇帝进言,让皇帝批准,派个人统军去兰州剿灭匪患。

   不过,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最难的一点,就是找这个去说的人。

   因为当今天子荒淫无度这件事,大家心里都清楚。

   为了劝说他回归正轨,有不少的忠义之士以死谏言,结果人家皇帝根本就不为所动。

   眼看着那些忠心耿耿的臣子死在自己的面前,这位皇帝反倒还嫌弃人家死的姿势不好看。

   这把其他的大臣们气的是敢怒不敢言呐。

   哪有这样当皇帝的,这也太不把大臣们当回事了。

   但是呢,做臣子的最会自己安慰自己。

   后来大家伙为了接着过好日子,也不跟皇帝闹这个别扭了。

   反正他正事又不管,大家自己私底下处理了就完事。

   而现在,这样的大事,肯定不能再几个大臣开个碰头会就算处理完了。

   肯定是得皇帝点头,才能开始召集兵马。

   然而,谁去跟皇帝说这件事,就成了一个难题。

   恰好此时,陈麟来到了京城。

   陈麟是何许人也?

   这是大郑朝的秦王殿下,是皇帝一奶同胞的亲哥哥。

   而且他的年纪,还比皇帝大了将近十岁。

   正所谓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别看皇帝除了酒池肉林之外,什么都不在乎,可面对陈麟,他怕的很。

   按照父死长替,兄死弟及的规矩,原本这皇位应该是由陈麟来继承的。

   但是陈麟先天有缺陷,一来,他生不出孩子,二来,在他年幼的时候,跑去外面闯荡江湖,争强好胜,跟人家比武,瞎了一只眼睛。

   当皇帝的一不能生孩子,二长相上又有缺陷,这肯定是不能叫他当的。

   因此,皇位没传到陈麟的手里,而是传到了他弟弟的手里。

   陈麟心里头也明白,所以他根本也没有什么争抢的心思。

   自己做个亲王,在自己的属地过日子,也算不错。

   说句老实话,这位秦王殿下,乃是如今朝廷之中难得的一股清流。

   他的属地,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从来都没有出过什么贪官污吏,荼毒一方的事情。

   这是因为陈麟这个人一身的正气,那些贪官污吏连皇帝都不怕,唯独就怕这一位。

   他手下那十三太保,都是他的义子。

   个个都有着绝顶的武功。

   但凡是贪官污吏叫秦王殿下给盯上了,不出三个月,人证物证都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要是平日里再鱼肉乡里,祸害老百姓,那连埋在什么地方都能替你选好了。

   所以说,不止是皇帝,很多官员看到陈麟心里头都犯怵,两条腿肚子都转筋啊。

   因此,别看陈麟是秦王,但实际上他在京城里不怎么受待见。

   陈麟本人也并不喜好这些虚名,不是很在意别人对他的态度。

   加上他绝大多数的时间也都是在自己的属地活动,倒也落得个清静。

   最近这是到了他母亲的忌日,所以他才特地回京,准备祭拜一番。

   如今的朝廷里,大臣们也分为两派。

   一派是畏惧陈麟的贪官污吏。

   这帮当官的,可以说是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专心致志的坑害老百姓。

   另外一派呢,则是身在官场,身不由己,想要改变,也无能为力,只能随波逐流的。

   这帮人,相比那些贪官污吏,人数较少。

   但大多数,都是手握实权的。

   朝廷干什么,不干什么,他们大概掌握了七成的话语权。

   本来还应该有第三派的,就是忠义之士,只不过这类人大部分都已经死了。

   没死的也心灰意冷,辞官回老家种地去了。

   言归正传,听说陈麟回来,一众大臣们十分高兴,大家凑在一块一商量,最后打算让右丞相,乔晏去找陈麟。

   一来,乔晏地位比较高,比他官大的就只有左丞相裴海了。

   但裴海此人能当上左丞相的原因,是因为他马屁拍的好,本身没多大的本事。

   他是皇帝忠实的狗腿子,比宦官还像个宦官,因此深的皇帝宠幸,才提拔他为左丞相。

   这样的人,大家都不屑与他为伍。平日里对他所说的话,也都是左耳进,右耳出。

   而乔晏就不一样了,乔家给大郑朝打工已经有了七八代人了,每一代不说是尽忠职守吧,至少也不会出现什么贪污腐败的情况,在士人之中,名气很大。

   另外,乔晏跟陈麟关系不错,他们俩从小就是一起长大的。

   虽然后来是分开了,可是彼此之间仍然有书信往来,逢年过节,相互之间也会送礼。

   偶尔陈麟回京,第一件事就是邀请乔晏过府一叙。

   总之,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乔晏也没推脱,当天晚上就去找了陈麟。

   陈麟对于所有发生的事情一概不知,还被蒙在鼓里。

   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说乔晏来了,十分高兴,吩咐厨子要做一桌好菜,今晚他要跟乔晏一醉方休。

   结果乔晏来了之后,还没吃饭,就把发生的事情跟陈麟一说。

   陈麟一听,是勃然大怒,大骂那些乱军无法无天,也痛斥皇帝的不作为。

   于是,俩人深夜又进宫见了皇帝。

   要说陈麟还真是这位昏君的克星,这皇帝正在后宫之中跟几个妃子享乐,听说陈麟来了,大热天的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急急忙忙遣散妃子,穿戴整齐去见陈麟。

   陈麟见了皇帝,就是一顿臭骂。

   皇帝也不反驳,也不生气,就跟个犯了错的小学生似的,低着头挨骂。

   这时候就得提一嘴了,当今天子虽然昏庸无道,可他却是一个实打实的大孝子。

   父亲死前,抓着他的手一个劲的叮嘱,今后他走了,长兄为父,不可忤逆陈麟。

   他记得倒是清楚。

   陈麟把他骂了一顿,他还问人家渴不渴,要不要喝水。

   终究是自己的亲弟弟,陈麟也没舍得再骂下去。

   总之,陈麟和乔晏就把来的目的一说,皇帝立刻点头答应,虎符当场就找出来给了陈麟。

   因为陈麟本身是有领军作战的经验的,论起军功来,朝中很多的将军甚至都不如他。

   因此,陈麟便拉起了一支以他自己为主帅的军队,再把京城里那些显得屁股都长了毛的将军们一股脑全都带出来了。

   人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全副武装。

   至于乔嵩,他来的原因,很简单。

   自从乔安洋当初找到了唐重,并且修书一封送去山东老家给老太太看过之后,老太太的病竟然一下子好起来了。

   大家都十分惊讶,而老太太却说,这辈子要是看不到自己的大外孙,她说什么也不能下去见阎王爷。

   老太太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大家伙都担心她这是回光返照。

   在山东找了不少的名医,也没人能看出来什么,最后众人一商量,让乔嵩把老太太送到京城找大夫看去了。

   正这时候,就有了先前的事情。

   乔晏回家跟家人说起这件事,老太太听到兰州乱军这几个字,顿时就不淡定了。

   她大外孙就在兰州边上的灵州城里呢!

   于是抓着乔晏的胳膊,非要他保证,把唐重完好无损的带回来。

   老太太应该是整个乔家为数不多的老人之一了,对于她的要求,乔晏即便如今是家主,却也不敢不从。

   琢磨了一番之后,他干脆把乔嵩也给一起派出去了。

   乔嵩自幼习武,身手矫健。

   乔晏是没多想,因为他并不觉得乱军会往灵州去。

   而且,就算去了又如何?乔安洋现在不是还在昌平县呢么?

   有她在身边,唐重想出事,恐怕都不容易。

   老太太听了乔晏的安排后这才松了口气,赶紧催促着乔嵩出发。

   然而乔嵩也不能孤身一人上路啊,等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大军开拔之时,他这才跟着一起出发。

   一直就到了今天,土遭大雨,道路被泥水和石头阻塞。

   正当官兵着手清理前方的路段时,几个人从一旁的树林里窜了出来。

   一边往外跑,一边大喊道:“别误会!军爷!自己人!自己人!”

   众官兵抬头一看,就见四个人灰头土脸的从树林里头往出走。

   身上的衣服都跟泥巴一个色儿,脑袋上的头发都成一块一块的了,这狼狈劲就甭提了。

   他们嘴上说是自己人,官兵们哪里敢掉以轻心。

   七八个军兵一下就围上来,手里端着长枪警惕的盯着四人。

   之后又来了个军官,皱着眉头要四人证明自己的身份。

   为首那个,身材瘦小,尖嘴猴腮,听了这话,赶紧把手往怀里掏。

   掏了半天,最后掏出一个小竹筒来。

   然后双手将这竹筒奉上。

   一个士兵接过来,递给军官。

   那军官拔开竹筒的塞子,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手中。

   这东西皱皱巴巴的,上面还有些字迹。

   军官老脸一红,他不识字啊。

   于是咳嗽了一声,说道:“你们几个在这儿别动,我去找大帅请示。”

   说完他一路不停,直奔中军找陈麟去了。

   陈麟把这东西拿在手里一看,十分的惊讶,这是官府的文书,上面写着几人的身份和他们出来的目的。

   陈麟看了上面写着昌平县,脑袋嗡了一声,莫非是昌平县被乱军攻击了?

   赶紧叫这军官把那四人都带过来,不多时,四人就被带上来了。

   陈麟也不介意他们这狼狈不堪的模样,开始询问起四人的名字。

   不必说,这四人,自然就是谢山河、张三、胡万里、荀裕农。

   话说他们四人自打从昌平县出来之后,那叫一个吃苦遭罪啊。

   刚绕过乱军跑到下柳坡唐家村去,就碰上了一伙乱军。

   几人拼死作战,总算是把乱军杀退。

   唐家村众人听几人讲述,再加上方才亲眼所见,当然是信以为真。

   不过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荀裕农。

   荀裕农这人在年轻人的眼里没什么印象,但在昌平县周边这些年纪稍微大的老百姓眼里,可就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当初这家伙满昌平县到处乱跑,煽动农民们跟他一起去抢地主手里的土地。

   虽说那时候很多人都不打算跟着他一起干,但是他的态度却是得到了大家认可的,方式确实是有问题,可这并不能阻止他那颗火热的心所散发出来的温度。

   因此,老百姓们都很愿意相信他,就是别跟着他干就是了。

   后来他入了狱,百姓们还替他惋惜来着。

   而现在,他又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有他在,谢山河等人所说的话就更加可信了。

   很快,唐家村的老少爷们们,都开始收拾起了家当,不多时,全村人就都坐上了车子逃命去了。

   他们的目的地自然不能是昌平县,他们开始朝着灵州城的方向逃命。

   护送唐家村的老百姓走了十几里之后,几人骑着马返回,又赶往下一处村落。

   这中间也有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少年轻人想要帮他们,跟他们一起去,但都被谢山河拒绝了。

   理由很简单,他们四个,除了荀裕农之外,都是有武功在身的。

   遇到危险就算打不过人家,逃命自保也是不成问题。

   这些年轻人除了有力气之外,就再没有什么其他的特长,荀裕农好歹还能把这张脸拿出来,叫大家相信他呢。

   所以最后,四人依旧还是这四人组,也没多一个,也没少一个。

   就这么在外头奔波了七八天啊,几人风餐露宿,每个人都肉眼可见的瘦了好几圈。

   不过附近村庄镇店的老百姓,也在他们的通知之下,免于遭难。

   很多时候乱军的劫掠部队来到此处,发现此地空无一人,不过百姓们急着逃命,很多东西都没带上,乱军来了,扫荡一圈后也不算是空手而归,也就不太在意人都去什么地方了。

   在外面的时候,几人就常常会想,如今县里的状况如何?

   别四人在外面忙活了这么久,结果回去一看,县城叫乱军给打下来了,那他们真就是欲哭无泪了。

   差不多将近十天的时间,四人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斗得有数十次。

   不得不说这帮乱军为了抢点东西,真好似疯了一般。

   派出来的人基本上都是十几个人一个小队,然后密密麻麻的部署,瞅这模样,是连昌平县边上的山洞都不打算放过。

   四人这段时间即便是白天歇息,夜里行路,还专挑人迹罕至的地方走,也碰上了好几波乱军。

   挂彩受伤那都是家常便饭了,伤口发炎了也得挺着忍着。

   还好唐重给他们带了些烈酒,千叮咛万嘱咐,这不是用来喝的,这是给他们处理伤口的。

   四人除了张三之外也没人好这口,张三也能控制住自己,于是这四袋的酒可是起到了大用处。

   言归正传,这天四人正在逃命,背后是乱军的追赶,突然天降大雨,几人这时候正好逃进了山林之中,道路湿滑,基本上这四个人都从马背上摔下来过。

   后来站在高处看到远方的道路上有大军,一开始几人还以为是乱军。

   可仔细一看,这旗号也不一样啊。

   而且他们的穿着打扮,也比那帮乱军阔气多了。

   那帮乱军,一副盔甲三个人用。

   这个人有头盔,那他就没胸甲。

   这个人有胸甲,那他就没有臂铠。

   再看这只军队,各个都是全副武装,盔明甲亮,手中兵器,也都泛着刺眼的寒光啊。

   张三以前当过兵,仔细的一打量,便看出来了,这是官兵啊。

   跟谢山河一说,谢山河顿时是大喜过望。

   这才有了方才四人从树林里窜出来的一幕。

   陈麟了解到了情况之后,十分着急。

   想不到在这个不起眼的地方,还有人能坚持了这么久。

   一旁的乔嵩这时候也问谢山河,说你是从昌平县出来的,那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唐重的?

   谢山河一愣,随后立刻回答道:“嘿嘿,大人,这您可是问对人了。

   唐重唐县令,那正是小人的上官啊,小人就是奉了唐县令之命,出来办事的。”

   “哦?他还是昌平县的县令呢?”

   乔嵩还想再多打听,陈麟摆摆手道:“你们老乔家人要认亲等之后再说,现在先想办法解了昌平县的围。”

   不过转念又一想,眼前道路阻塞,泥水和碎石一眼都望不到边,将士们身上还都穿着盔甲,总不能叫他们去树林里头走吧?

   这走到了也得累个半死。

   所以略一琢磨之后,陈麟决定,让乔嵩先去给唐重报个信,正好他不是身手矫健么?想来进城也不算什么难事。

   于是,乔嵩晚上换了一身黑衣服,趁着夜色,悄悄咪咪来到了昌平县城下。

   后来跟城上的守军好一番交涉,最后才叫人家用吊篮把他给吊了上去。

   之后又把自己的身份凭证,和陈麟的亲笔信拿出来叫人家看了,人家这才上报了李二,李二便带着乔嵩来找唐重了。

   “事情的经过,便是如此了,表弟,你只要再坚持几天,援军就到了。”

   唐重是苦笑连连啊。

   “你说的容易,可我做起来却很难啊。

   你不知道,光昨天一天,乱军全力猛攻之下,我昌平县就有足足八百人的伤亡。

   城墙少说也有六次,差点就落到人家乱军的手里了。

   这县城里,满打满算,一共就只有三千多人,刨去八百人的伤亡过后,就只剩下两千多人了。

   且不说这两千多人能不能守住人家数万的大军,要是再来个八百伤亡,我能挺得住,他们可就不一定能挺得住了。

   这毕竟只是一群县兵,一周时间也不一定能训练个三五次的,我对他们不敢有太高的期待,也不应该有啊。”

   当着李二的面说这番话确实有点不太礼貌,不过李二就是想反驳也说不出什么来。

   话糙理不糙啊,唐重说的是对的,他李二不得不承认。

   听唐重这么一说,乔嵩倒也犯了难,摸着下巴,喃喃道:“这倒也是……唉,也难为你们能守住这昌平县这么久了。”

   “算了算了,不说这个。”

   唐重摆摆手,长叹了一口气道:“要不我本来也打算坚守下去,实在不行的话就跟他们打巷战好了。

   对了,呃……表哥,我问你,你是见到了我那几个属下了吧?

   他们看上去如何?”

   乔嵩一摆手:“哎呀可甭提了,这几个人那模样都老惨了,那都好像是几天几夜没吃饭没合眼说话都有气无力的。”

   “啊?!”

   “不过你不用担心,啊,既然他们找到了秦王殿下,于情于理,作为自己人,秦王殿下都不会给他们亏吃。

   你就放心吧,他们现在在军中,肯定被照顾的好好的。

   别的都不说,就说我出来的时候,他们都洗完了澡,换了身干净的衣裳,随行的军医还在帮他们检查身体呢。”

   “哦,如此说来,我便放心了。”

   唐重松了口气:“也难为他们在外面没有支援,过了这么久。”

   “好了,话我带到了,趁着天还没亮,你再睡一会儿吧。

   那个谁,那个兄弟,你也给我找间房,我也眯一会儿去。”

   “……”

   (本章完)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我只想当奸臣 第三百一十九章 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