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收了东西

+A -A

  张易之睁着卡姿兰大眼睛,表情有些懵的看着李未。

   李未给看的都觉得瘆得慌了。

   “易之何故这样看我?是否我哪里说的不够清楚?”

   “殿下!易之必须让女皇知道才行。否则易之就算家中有这些东西,也不能私下交给殿下!”

   李未一听,这特么的为毛?如果这样我找你干嘛,直接找武曌不好?

   “殿下,易之现在已经让朝中大臣恨之入骨,他们巴不得女皇陛下把我们张家兄弟俩挫骨扬灰才好。这时候,易之若是给殿下弄来了那些祭祀品,朝中大臣一定会把易之弹劾至死。”

   “如果陛下知道了,那么就算易之给殿下更多的祭祀品,那些大臣也不会弹劾易之的。”

   李未这才明白,张易之现在基本在朝堂上就属于人人喊打的对象了。

   看来还是得告诉武曌啊!

   “不过殿下,稀罕药材,百年人参,三彩陶俑,金丝楠木这些易之府中也有很多,明日朝会过后,易之必然要去大理寺过审,殿下如果美言几句,易之感激不尽。”

   李未觉得这个可以有,反正武曌也要求自己务必保下张易之的。

   “明日必定给易之美言几句。”

   这时候宦官端上了汤水,李未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张易之接过汤水一饮而尽。

   “易之慢些!”

   李未满满的假笑着客气。

   随后俩人又在一起吹了一番,李未主要是想通过张易之了解一下,现在的朝堂到底什么样。

   不过听了这孙子的话,李未真想骂一句,去尼玛的!

   合着你兄弟俩都是大周朝廷的有功之臣,一向清正廉明,大公无私。

   以后要弄死他的时候,一定让他临死前看一下那个名义,好好给他上堂人生最后一课。

   不是想多了解一些人际关系,李未早就让他滚蛋了。

   张易之喝了几杯汤水,有些内急,这才依依不舍的告别了李未。

   张易之出了宫殿之后,觉得这个皇孙殿下还是很亲和的啊。

   自己说的自己都不信了,殿下还能听的滋滋有味。

   还能笑容满面,还能礼遇有加。多好!

   李未也就是不知道张易之这样想的,要不然就不是看名义的事了,我大清十大啥的,给你来两回。

   不过张易之走的时候还是留下了两块玉器。

   一块是满绿挂玉,一块是羊脂白玉的把件。

   李未见到张易之出了宫殿这才拿起了两块玉器。

   入手果然非常温润。

   李未把武器收了起来以后,让宦官给收拾收拾,这才准备眯瞪一会儿。

   晚间不提。反正一夜过来,李未觉得有些硌人!

   早晨五点(这里用现代时间换算,省的说这个时辰那个时辰的,看的人会烦。)李未就起床了。

   朝会是六点左右。

   唐宋期间朝会基本都是这个点儿,也就到了朱元璋那会儿,穷比刚刚当家做主,想法太多,于是这老家伙成宿的不睡觉的去琢磨,然后想到啥就召唤人来开会,这才渐渐变成了四点多开朝会。

   到了大清,那些个外地来的,坐稳了江山后,一了解,你特么起那么早开会?你行我也行!

   于是大清那会儿也是四点多开会。

   夏天还好点儿,这大冬天的,早晨四点多开会,你得几点起来?作者写的都觉得瘆得慌!

   另外汉唐时代其实不太限民的!就是你到处乱窜,也没人管你太多,只要带着能证明身份的竹条,那就没事儿。

   也就到了大明时候,朱元璋觉得这不行啊!得限制民间百姓流动,要不然自己挂了以后,万一哪个子孙皇帝做的不太好,不就容易造反了。

   所以大明就是封建王朝控制户籍最厉害的开创者。

   随后大清是有样儿学样儿。

   所以真正坑了汉人血性的是从大明开始的,朱元璋是个杰出的皇帝,但是不是一个好东西,脾气暴躁,人品差。

   别看他杀那些贪官你觉得他就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统治阶级在宋代以前基本都是所谓的贵族阶级的,到了大明那是最底层的阶级里面出的人统治了啊。

   因为刚创业老朱穷啊!大家想想,你如果在穷人手里抢饭吃,穷人还是快饿的要死了,你试试看!

   纵观咱们历代封建王朝,明朝的百姓是最穷的!

   明朝初期最富的是老朱家的所有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

   所以最后老朱家的没落是必然的!

   只要你搞党争,必然完蛋。

   什么小冰河时期,那也是扯淡!就跟其他封建王朝一样,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而已,再来点儿外敌!崇祯不上吊谁上吊!

   什么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的,更是朱棣为了抢侄子皇位再迁都北方而忽悠老百姓的,以表其位之正,气魄远超建文之举。

   老朱家虽然没有门阀了,但是产生了更可怕的宗族势力,地域势力。

   说远了,继续回到有了李未的大唐。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我的祖母叫武则天 第6章 收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