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不是善茬

+A -A

  “韩郎中,不知这是……”来人忙看向韩长胜。

   他是洛河县衙的师爷林山岳。

   名如其声,品行亦如其名,在洛河很有声望,就连应城那边也有听闻。

   “林师爷,刚才我已与这些人明白说了,粮行三日等开张,还有粮已在运来的路上。”

   “这些粮都是要运往清河还有葛州、锦州那边去的,还要留一些在城外施粥。”

   “我好言请这些人体谅,谁知有人却当我与我身后的东家是软柿子,竟然说出……”

   “城外逃荒人哀鸿遍野与他们无关。”韩长胜说到这里,一脸无奈地叹了口气。

   “我们东家为了救济逃荒的难民,费心费力从南边运粮过来。”

   “又在应城捐粮捐钱,帮助城守府有钱南下买粮。”

   “如今我们北上,这一路放粮也是城守衙门的意思,是李城守的交代。”

   “没想到洛河百姓竟如此……”他又摇头叹息一声。

   “人之助人,量力而行,天道也。”

   “百姓之力,杯水车薪,李城守说也不能强求百姓掏出家底来帮人。”

   “但他身为城守定当竭力而为,以身作则。”

   “如今应城百姓多响应援手,出钱出粮。”

   “更多的人则是帮忙运粮、城外施粥、蒸馒头、帮着衙门登记逃荒人的情况。”

   “不管是城守衙门、市井百姓、生意人还是府学师生,皆是上下一心在帮助人。”

   “没想到洛河县离府城也就半日车马行程,竟然有这般自私泼悍无情之人……”

   韩长胜也不是迂腐之人,知道若不拿出态度,这些人怕是不买到粮不会罢休。

   说到底,还是当地人欺来路不明的粮行新东家。

   有粮就赶紧放卖,他们囤了粮才能安心,别人惨不惨关他们什么事?

   这种心思也算是他们的本分,但……

   他们维护自己的本分可以,却不应该贱踏别人的情分。

   韩长胜处处提到府城,提到城守衙门和百姓之间的态度。

   用以敲打这些不是善茬的洛河百姓。

   同时也是在提醒林师爷。

   县令不在衙门,衙门里能当家作主的就是这位师爷了。

   至于其他六房主薄?

   那自然也有他们自己的本职,不会出来处理城中日常事务的。

   林山岳能做师爷,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

   他听出了韩长胜的话里话外意思。

   但他同样也听到了粮食、赈济逃荒人的粮食。

   他连忙抱拳一礼。

   高声道:“是洛河百姓失礼,令府城来的贵客见笑了。”

   一句赔礼说得十分客气,但也在提醒韩长胜。

   这是洛河县,你来者是客,也莫要太欺主了。

   韩长胜了然,呵呵一笑,抱拳回礼。

   “三日后粮行开张,在此之前还请林师爷担待,这粮是要往北边拖的。”

   “能放在洛河县的囤粮,是用来施粥赈济城外逃荒人的,也是为了缓解城中缺粮压力。”

   “可现在遇上了两难的问题。”

   “这粮价便宜吧,家里有囤粮的会接着囤,吃不吃得完是另说,毕竟人家有钱,粮价又不贵。”

   “若卖得贵了吧,真正缺粮的人家又买不起,有苦无人知。”

   “这城中到底谁真正揭不开锅?可不是嘴上嚷嚷就能判定的。”

   “林师爷也知道,我们刚从应城过来,确实不熟悉洛河县的情况。”

   韩长胜强调了开张时间、粮食去向,以及粮行开张要面临粮价的难题。

   林师爷听后也是愣住。

   这人心隔肚皮,诉苦的只是会诉却不一定真苦。

   万一真让有钱的人趁乱囤粮,坐抬粮价,受苦难的还是市井小户人家。

   他身为师爷,自然是辅佐县太爷处理辖内所有事务。

   何况如今县太爷不在衙中。

   眼前之事,他更要小心应对。

   不能真的得罪贵人,也要为县城百姓谋取更多粮食,又不能出乱子。

   还要响应府衙号令,接济城外逃荒人,不能让人饿死了。

   这一瞬间,林师爷想了很多。

   “小爷有一策,可缓解此困。”

   苏意这时已与叶云寒在门内嘀咕好应对,这时又走出门外。

   “离开张还有三天时间,请县衙拿着册子对照各家各户各丁真实情况。”

   “再在衙门摆桌登记城中确实缺粮的人家。”

   “粮行开张第一天,会安排一部分粮以正常粮价,卖与真正缺粮人家。”

   “第二天会涨价,有余钱又不嫌贵的人家,可自由囤粮。”

   “第三天限定放粮,放完打烊。”

   “第四天……有没有粮就看实际情况了,毕竟其他粮食还在路上。”

   “但也请洛河百姓不必担忧。”

   “府衙、县衙都在尽一切办法买粮、筹粮,小爷家也有不少人手在南边收粮。”

   “或许不能像以前那样肆意吃喝、不能铺张浪费,但也真饿不着你们。”

   “再过一月,南边的新粮就要收上来了,定然会使粮价回归正常。”

   苏意一番话,直接敲定了粮行开张三天的经营情况。

   聚到这里想要买粮的百姓、路过来瞧热闹的百姓。

   还在排队等装粮的车马行的人、还有林师爷带来的一群人……

   听了这话关心的当然是粮价,心里也不禁琢磨起来。

   “好,此策甚好!”

   林师爷打量着说话的小少年,目光惊讶却没有去问他为何要戴着这样的面具。

   眼下,粮食和粮价最重要!

   “你们都听见了?”

   林师爷环顾四周,用他那大嗓门宣布结果。

   “明日一早到县衙门前排队,家中无粮或快要断粮者优先!”

   “若是被衙门查出你家囤了许多粮食,还来抢占别人买粮机会。”

   “轻者五大板,重则二十大板、押入大牢。”

   已经越聚越多的百姓人群,这时纷纷表示听见了,也赶紧离开、奔走相告。

   至于这家粮行何时换了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粮往外运,一时间竟是无人怀疑。

   毕竟粮行空仓,先前已关门大吉,连铺子都被放卖了。

   这情况大家还是知道的。

   至于谁是新东家并不重要,只要有粮食卖就好了。

   人群散去,街对面瓷器铺开着小门,那伙计却是看得一脸奇怪。

   “掌柜,这粮行才刚来人不久,咋个就有这么多粮食了?”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