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逆徒生奸佞 窦武布囚笼

+A -A

  有文曰:妙行真人,轩辕师祖,遇师吕祖玄通。十年了道,归去得乘风。一纪三番下界,性正直,凡事依公。天上现,无为手段,超显自然功。黄巾彰宇宙,藏机隐密,妙在天下太平。

  这段古文,赞张角领导“太平道”为天下黎民,以无为,彰显正道。除强暴,均天下贫富,“替天行道”的英雄义举。

  书接上文,因京师洛阳骆铁匠被捕,黄巾“天公将军”张角派“追魂神剑”马元义、“铁杆扫江枫”杜琦率十名精明、武功高强的教友,前往洛阳营救骆膺。马元义不敢怠慢,在骆一驹的引领下,日夜兼程,赶往京师。

  披星戴月,顶寒浴雪。马元义一行奔波数日,这日达到洛阳,马元义、杜琦率众人趁黄昏前顺利赶进西门,来到皇宫城门外的“鲤鱼跃龙门一品堂”。唐周见师父马元义新年一过就来到洛阳,心存疑虑,忙出店迎接。周唐将马元义、杜琦等请到里屋雅室,上前礼拜师父、师叔。置酒宴款待,吃过晚饭,马元义等因路途劳顿,早早安息,一夜无话。

  次日唐周又备酒宴款待马元义、杜琦。午后,马元义向唐周问起洛阳教务,唐周轻叹一声,颇有怨气道:“师父在上,是徒儿无能,这次腊八大会徒儿也没资格入会,加之一个‘代’香主,名不正,言不顺,徒儿手下众人也没把弟子放在眼中”。

  唐周一顿,瞅了一眼师父的脸色,见马元义脸露不悦之色,忙缓和了口气接着道:“至于洛阳教务徒儿惨淡经营数载,也有两三百之众。听说“大贤良师”要在甲子举义,但祥细情形弟子一概不知,在张教主心里哪有徒孙地位?这次师父亲赴洛阳,还望多加指教。弟子心满腔委屈,也望师父、师叔体谅一二。”

  马元义见唐周心存怨恨,对教主不敬,听罢心中震怒,一拍桌案,大声道:“好个唐周,教主让你代管洛阳教务已是对你莫大的恩典。你不但不思报答,反来责备教主,象你这样,不遵教义,不敬师长之徒,怎么担当不任。何况天公将军已把你列入方将军位,还敢说教主心中没有你的地位,真是不知好歹的东西,气刹为师了!”

  杜琦见师兄发怒忙出来打圆场道:“师兄息怒,唐师侄这些年来、,在洛阳为本教作了不少事情,确也辛苦了。教主并非不知,这次英雄会本应教唐香主参加,是因为京畿是天子脚下,百官睽暌之下怕有什么纰漏,就会造成大祸,还望师侄体谅教主的苦心。”

  唐周那里相信这小师叔的话,他见师父发怒,只好双膝跪下道:“师父明察,并非徒儿不遵教义,不敬师长,实是教主用人不公!他看徒儿不起,也是看师父不起也!”挑拨之意溢于言表。

  “追魂神剑”马元义这一听更是怒发冲冠,蹲的站起,“铛”的拔出宝剑,吼道:“逆徒,无耻!气刹我也!”一挥剑向唐周斩出。站在傍边的“铁杆扫江枫”杜琦一见,不好!忙一递铁杆将剑架住,对马元义道:“师兄不可鲁莽!唐周虽有失之道义,但今举义在即,正用人之际,切不可因小失大,自伤和气。”杜琦也怒指唐周道:“还不快向师父请罪!”

  刚才,唐周见师父挥剑斩来,早吓破了胆,此时听了杜琦的话,忙连连叩头谢罪。

  马元义仍怒气冲冲,一脚向唐周踢去,怒道:“滚!”这一脚踢得周唐向后连翻几滚,一头撞在墙上,跌得头破血流。也因这一脚,让马元义身遭不测,车裂京师。

  杜琦见唐周被踢伤,心中不忍,忙亲自将周唐扶起,好言安慰几句后,又吩咐同来的教友,扶周唐到后屋息养。

  唐周本来是个心怀狭窄之人,原以为一腔委屈向师父马元义倾诉,可得师父的同情和支持,帮他挽回一下面子,提升一下自己的地位。谁知反被马元义怒骂,险此丢了性命。他回到卧室越想越气,越气越恨,越恨越恶。

  一连几天马元义不是教训唐周就是闷坐房中,多亏“铁杆扫江枫”杜琦从中化解才与唐周没当场闹翻。杜琦在骆一驹的带引下,多方打探骆膺的消息,并无结果。

  光阴冉冉,这天已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日唐周只得忍气吞声,备了酒菜请师父马元义等过元宵,傍晚又邀师父等到皇城内观灯。“追魂神剑”马元义想到临行时教主再三叮嘱“必须在正月下旬赶回巨鹿”。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营救骆膺的事仍无眉目,而几日来因逆徒的事气恼,将正事耽阁了,心烦意乱,那有心情观赏元宵灯会。他与杜琦一边饮着闷酒,一边打开军师锦囊,斟酌营救骆膺的计策。

  已鼓打一更。马元义心生烦燥,便要留下杜琦与十名教友在客店息憩,自已要单独去窦府打探消息。

  真是:心烦三刻非谨慎,鲁莽一时惹祸来。

  杜琦听了师兄马元义的话后,坚决反对。他劝师兄道:“大师兄,不可意气用事!我师父出发前曾反复叮嘱小弟,万事不可鲁莽!等到明天,我们就按军师之计,依计而行吧。”

  马元义道:“军师之计虽然好,但费时日,只怕唐周这逆徒心怀不轨,坏了大事。”他脚一顿,又叹了口气道:“不如趁这元宵之夜,窦府可能因些懈怠,正是好机会,等探明情况,再与你依计而行,方为万全之策”。

  杜琦道:“师兄如若坚持要去打探,那就让小弟前去,大师兄今晚好好息息,后面救人之事还得靠师兄指挥嘞”。

  马元义道:“师弟放心,为兄没事。我借此出去走走,这几天被这逆徒气得睡无好安,心神不定,也可消消几天来的闷气。再者,如果方便可行,我将趁机把骆老英雄救出来,岂不更好。”道罢他与骆一驹换了夜行装,前往“窦府”打探消息。

  杜琦知道兄脾气,多劝无用,也拦阻不住,便只好另想良策。

  且说唐周几天来遭师父训斥,心中不满,但白天还是装出笑脸假意殷勤。刚才他正要送酒进去,来到门外,又听到师父“逆徒”长“逆徒”短的,更加愤恨不已。

  唐周忙返身回到房,恨道:什么狗屁师父?无情不义。什么狗屁“太平道”?一点也不公平。老子在道观学道时,你马元义稍不如意就非打即骂。后来又利用我的关系,让老子投靠赵忠。老子一心为你们办事,传教收徒,把心都操碎了,有几次险些被赵忠的家奴发现,要不是本大爷人聪明机谨,武艺高强,才逢凶化吉,否则早见阎罗王去了。你等不但不予回报,反而妒贤忌能,心术不正。这岂是正道所为乎?好了,你们不仁,就别怪我唐周不义了。

  想罢,他一狠心,叫来店小二,吩咐他去请表弟王温来客栈议事。店小二阿牛答应一声,从马房牵出一匹黑马,向王温家奔去。

  这王温是何许人也。王温的父亲是西汉是未年王莽的后裔。想当年王莽纂汉,结束了西汉王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称帝后要将王莽灭九族。王莽生六子三女:长子王宇,为隐太子;次子王获,为戾太子;第三子王安,封新迁王,后来立为新朝太子;第四子王临,封统义阳缪王;第五子王兴,封功脩公;第六子王匡,封功建公;长女王嬿,即汉朝孝平皇后,后来改封为黄皇室主;次女王晔,封睦脩任;第三女王捷,封睦逮任。隐太子王宇,生六男二女:长子功隆公王千,次子功明公王寿,第三子功成公王吉,第四子功崇公王宗,第五子功昭公王世,第六子功著公王利;长女王妨;次女王媛,嫁汉朝孺子婴。这王温便是王利的曾孙子。当时功著公王利正住山东,知到刘秀要灭王氏一族,便逃到幽州,保住王氏血脉。东汉顺帝刘保继位后大释天下,王温的父亲返回山东。王温自幼聪明,在桓帝年间考为进士,在洛阳作个小史。王温的母亲唐氏,祖居洛阳,系大户人家,唐周的姑母。

  那王温为巴结朝臣,拜宦官赵忠为干爹,协助其办起了“鲤鱼跃龙门一品堂”,于是唐周顺利地进入了“鲤鱼跃龙门一品堂”,当上了总管。傍事少说,书归正传。

  且说店小二阿牛快马来到王家,敲门,早有家奴开门迎进。王温问明来历,忙同阿牛骑马赶到“鲤鱼跃龙门一品堂”。唐周忙将王温请到里屋,把马元义要夜探大将军府之事和“太平道”将于三月起义造反的秘密祥细告之。王温一听大喜道:“此乃天佑我也,表弟不要惊动这班贼匪,待为兄禀报赵相,带官兵捕之,到时便是大功在朝,少不了你我兄弟升官发财。”

  唐周悄声道:“这个自然,表兄速去。”

  那王温欢天喜地的别了唐周,离开“鲤鱼跃龙门一品堂”,策马奔向赵府,赵忠听家奴禀报王温有大事求见,便吩咐家奴带进来相见,王温大礼参拜后,便将“太平道”定于三月起义造反及马元义今晚闯窦府救人等事一一密告于宦相赵忠,赵忠见事情重大,连忙遣家丁速去通知张让等“十常侍”过府议事。又吩咐王温速往窦府,请大将军捉拿太平道贼匪。

  真是:安装囚笼擒猛虎,定下奸计害英雄。

  话分两头,花开二朵。且说“追魂神剑”马元义与骆一驹两人小心奕奕来到离窦府十丈外的小巷。马元义见窦府戒备森严,便向骆一驹耳语数句。骆一驹虽不情愿,但自已武功平平,又无轻功,不愿拖累马渠帅,只好头点答应,并一再丁嘱小心谨慎。

  马元义拍拍骆一驹的肩头:“放心吧,等我的好消息”,将行装一紧,提口气,如一道青烟问窦府射去。

  有诗赞马元义的英勇:

  满腔英勇秉正道,

  利剑豪情写春秋。

  丈夫一吼入虎穴,

  豪情满腔闯狼窝。

  帝都车裂酬壮节,

  青史留名上浮图。

  生前威凛身后杰,

  千古耸然望英楼。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我的模拟长生路乱世书左舷我的诡异人生危机处理游戏道诡异仙美利坚名利双收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惊天剑帝娱乐帝国系统
太平道传奇 第三十三回 逆徒生奸佞 窦武布囚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