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姚种争功

+A -A

  早朝十分,李纲来的很早。

   姚平仲四下扫了一眼,见老种还没赶到。

   于是便上前跟李纲打了个招呼。

   “李右丞来得早啊!”

   李纲回应道:“原来是姚都统,你来的也不晚。”

   姚平仲笑道:“年轻人,哪有那么多觉可睡。平仲本事或许不大,精神头确实不错。”

   李纲也点了点头:“嗯,年轻确实是好。

   若是老种经略也能年轻个二十岁,咱们的压力就小得多了。”

   李纲说到此处,姚平仲却突然叹了口气。

   “希晏为何叹气,可是生活上有所不顺。”李纲如此问道。

   “那倒不是!”姚平仲摇了摇头:“不说也罢。”

   他越是如此,李纲就越有兴趣。

   “希晏,我虽然算不上什么长者,好歹也有几十年生活经验,有问题就说出来,我也好帮你出出主意。”

   姚平仲道:“李右丞,我所叹息者,并非是生活问题,而是军中的问题。”

   “军中的问题?”李纲脸色顿时一变:“军中有什么问题?”

   “现如今东京城内兵马众多,军队士气正盛,将士们摩拳擦掌,正准备大干一场。

   我这几天连连收到属下请示,问我何时出战。

   我也向种相公反映过,可是他却一直推脱,怎么也不肯给我确定的出战时间。”

   李纲也觉得宋军现在确实是优势,种师道一直驻兵不前,是为了等待弟弟种师中,捞取功勋。

   于是他便将城下兵马的指挥权私下里交给了姚平仲。

   宋朝的官职就是这样,庞杂繁复。

   很多人的职位都有重叠。

   李纲是东京留守,种师道是京畿河北宣抚使。

   两人都有统领指挥东京兵马的权力,但李纲官位更高,而且还是文官。

   他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将指挥权从种师道手中夺过来,随后交给姚平仲。

   姚平仲顿时大喜。

   他这个都统制本身也有指挥各路兵马的权力,但上面有老种和李纲压着,根本没人听他的。

   现在李纲支持他,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自主权。

   上朝之前,姚平仲来找李纲,姚古却直接去了后宫,面前皇帝赵桓。

   赵桓是个优柔寡断的人,立场不坚定,耳根子很软,很容易被说动。

   前者李纲劝他,他就要主战,李邦彦劝他,他又觉得李邦彦说的有道理。

   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没有定性。

   弄得朝堂众臣心烦意乱,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保持什么态度。

   赵桓在御书房里接见了姚古。

   姚古启奏道:“陛下,我军士气正盛,人马众多。

   只要此时出战,定能拿下金贼,还我大宋河山。

   然而宣抚使种师道存有私心,不顾全军意愿,拒不出战。

   无论如何都要等其弟种师中前来才肯动手。

   这分明是用大宋的利益,换他种家的功劳。

   请陛下立刻下令催促其出兵。”

   赵桓一听,顿时又变了风向。

   先前恨不得亲自去给金军跪下,现在又急着要将金军歼灭。

   他在朝堂上质问种师道:“种少保,朕听闻军中将士个个摩拳擦掌,正准备为国效力,你为何不准他们出战?”

   老种见皇帝突然改了风向,还有些不适应。

   昨天他分明不是这样的,还一个劲劝自己守好四门,防备金兵。

   怎么一觉起来就换了个样子。

   没办法,他只能回应道:“启奏陛下,金军虽少,却不可小视。

   臣是在等待双方实力差距最大的时刻再发起攻击,以保万全。”

   赵桓道:“东京被围,十万火急。

   你既已有胜算,便应该迅速击破金军,保东京百姓安宁。

   如此畏敌如虎,岂不是辜负了朕对你的信任。”

   种师道被赵桓一番话说的有些蒙。

   怎么是自己畏敌如虎,以种师道之见,整个朝堂上,最害怕金人的恐怕就是他这个皇帝了。

   不过他并不敢将此言说出来,见皇帝训斥也只能听着:“臣有愧!”

   赵桓命道:“即是如此,朕命你速速出兵,击破城外金贼,不得迁延半分。”

   “老臣遵旨。”

   下朝后,老种是百思不得其解。

   肯定在他不在的时候,又有人给皇帝灌输了激进思想。

   这回连李纲也不帮自己说话了,其中明显有问题。

   他回到帅府之后依旧没有现在就出兵的打算。

   老种的目的很明确,一定要在金军返回北方,士气最低的时候再动手,那时胜算才最大。

   而且他早就和齐军约定好了出兵时间,古代作战,传递消息远远没有现代方便。

   信息和计划不可以随便更改。

   最重要的就是恪守时间。

   如果自己不等齐军,便先动手。

   先不说能不能打赢金军。

   宋齐双方布置的计划都会被打乱,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事情。

   老种叹了口气。

   之前陆阳就说过,宋军内部肯定会遇到各种阻力,现在阻力就来了。

   得看老种能不能顶的过去了。

   两天时间过去了,老种依旧没有任何出兵的动作。

   根据后方军士传来的情报,种师中最多还有个五七天时间就能率军赶到东京。

   到时候姚家就会彻底被种家踩在脚下。

   姚平仲和姚古焦急之下,准备再添一剂猛药。

   他们来到了李纲的府邸。

   李纲面见两人。

   姚平仲开门见山的说到:“李右丞,种相公这两天依旧没有任何动作,他是铁了心要等小种经略前来。”

   李纲道:“其实种相公的法子也是老成持重之谋。

   我觉得也不坏。”

   姚平仲摇了摇头:“那怎么行!李右丞想想看,金军为了防备我军追击,特意要康王殿下和张少宰去了金营为质。

   若我们按照种相公的办法,在金军撤退时追击。

   敌人手中握着康王殿下的性命。

   到时候金军若以其性命相威胁,我们还怎么打仗。

   不说别的,陛下肯定要保康王的安全。

   我们打的束手束脚,还何谈大胜?”

   李纲沉吟片刻,这确实是赵桓干得出来的事情。

   如果按照老种的计策,在金军渡河的时候追击。

   金军用康王的性命威胁他们退兵,圣旨一下,他们就只能乖乖给金军送行。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姚平仲说道:“我军人数众多,士气高涨,哪怕正面与金军对阵,也不会输。

   唯一担心的,就是金军手上握着康王的性命。

   要赢金军,必要先救出康王。

   金军过河之后,与我军便没有大规模的摩擦。

   其心中定然心存侥幸,认为我军不敢出城。

   可我非要反其道而行之。

   于今夜子时,我率领一万精锐马军杀入金军大营,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不仅要救出康王,还要摘下奴帅翰鲁补的首级。”

   李纲闻言,顿时觉得此计甚好。

   “希晏此计,倒是有些意思。

   明日我们就去见皇上。

   顺便跟种相公讨论一下,是否可行。”

   姚平仲立刻阻拦他道:“李右丞,种相公一心要等小种经略,你要是现在告诉他,此事必定横生波澜。

   派兵劫营,只要有您和皇上同意不就行了吗?

   为何非得有种相公首肯?”

   种师道是京畿河北宣抚使,这么大的行动要瞒着他,确实不太好,

   李纲叹道:“这样吧,此事你还是容我考虑一下,明日再提。”

   姚平仲的计策虽然得到了李纲的肯定,但他却并没有立刻决定支持自己出兵。

   于是姚平仲只能直接来到皇宫,求见皇帝,将夜里劫营的计划和盘托出。

   皇帝听闻之后,连呼妙计。

   赵桓是个没什么耐心的人。

   一听姚平仲此计,便立刻决定实施。

   有了皇帝的首肯,姚平仲便不需再向任何人请示。

   他告了声退,随后便返回了自己大营,准备集合兵马,出城劫营。

   姚平仲出御书房大门的时候,却正好被赶来劝赵桓投降的李邦彦看到了。

   两人打了声招呼,随后便各自办事去了。

   李邦彦随口问了一下门口值守的太监:“姚将军这是要去哪啊?”

   太监说:“姚将军刚刚向陛下提议要去劫金营,陛下已经同意了,他这是去做准备呢!”

   “哦!”李邦彦点了点头,随后也不去御书房了,反而径直出宫,返回了自己家中。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水浒真说 第七百六十一章 姚种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