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 东船西舫悄无言

+A -A

  只说了几句,裕嫔已经意识到这一次是自己心大了——她坐在绣墩上,尴尬地换了一个姿势。

   但是宫女们已经重重叠叠地围着皇后,遮掩得裕嫔已经都快瞧不见皇后了。

   裕嫔磨蹭了半晌,终究是悻悻地起了身,刚想跪安,倒是皇后开口了——说是让人将前阵子送来的好皮子择几样给裕嫔拿去,以备秋装。

   裕嫔受宠若惊,赶紧起来谢恩。

   别看眼下才是初夏,但贵人们的新衣裳提前半年先准备起来,都已经算晚的了。

   毕竟越是繁复的花样,人工越得耗时间呢。

   从皇后这里出来,裕嫔行走在朱红的宫墙之下,心中百感交集。

   这么些年了,宫里不是没有人嫉妒羡慕恨皇后。

   纵然皇后待人并无半分跋扈之处,主持后宫事务也是一应公平在理。

   裕嫔的视线落在了身边宫女手中捧着的皮子上。

   的确是好东西不错。

   但皇后这么一点恩惠,又算得了什么呢?

   皇后对谁,都是大方的。

   除了她的男人。

   她牢牢地把持着万岁——不愿意分给任何人一杯羹,就光是这一点,就足够众人恨她妒她了。

   ……

   雍正七年夏,万岁携皇后及亲要大臣南巡。

   太子监国。

   先帝在的时候,曾经南巡了六次,时间跨度长达了二十三年,而到了当今天子——这还是第一次呢。

   一路上,帝驾所到之处,百姓们都想一睹天子风采。

   康熙时期,黄河泛滥,夏季尤甚,万岁六次南巡,不仅是下江南,也是一路南巡治河——对黄河流域进行实际的考察和调研,监督黄河治理工程,

   其次才是安抚民心、笼络人才。

   而胤禛这一次也差不多。

   顾幺幺搂着弘昼,坐在车中,就看外面所达之处,御道之旁,尽管护卫重重,但还是挡不住兴奋激动的人群。

   若不是皇上出了紫禁城,下了江南,等闲百姓谁又能有这机会,亲眼瞅一瞅皇上长什么样呢?

   这边人头攒动,另外一边,还有当地官员准备的丝竹宴饮,还有一些白发老人被子孙们扶着,颤颤巍巍的过来磕头,祝皇上长命百岁,寿与天齐。

   顾幺幺严重怀疑这些都是当地官员给找来的。

   老人们的一番吉祥话显然是刚刚才被教过的,虽然说的难免有些不伦不类,但是却让万岁很高兴。

   雍正四年的时候,虽然在皇后的恳求和劝说下,胤禛恋恋不舍地停止了继续服用丹药,但是宫中谈佛论道之风,确实一直没有停歇。

   毕竟,到了如今这年纪了,说长生才是让人觉得最吉利的。

   ……

   看着人越来越多了,护军们在皇后车架旁边重重保卫,弘昼还挺好奇,伸着小手要去掀起马车窗帘子,想趴在马车窗上看,也被顾幺幺给按住了。

   又过了几天,换了水路了。

   一路湖光山色,风景甚佳。

   虽然万岁一路都嘱咐不可扰民,但毕竟天子出行,官员们谁又可能真的“从简”?

   相反,正因为万岁再三强调不要张扬。

   于是官员们的准备:既要低调,又要不失皇家气派。

   这就更麻烦了。

   ……

   夜幕降临。

   画舫灯火星星点点,顾幺幺好不容易给弘昼讲完了故事,哄着小儿子睡下了,正想出去走走。

   于是她被一大群宫女簇拥着,从满覆流苏璎珞的画舫舱里出来,就看天上明月,满如银盘,倒映在湖水之中,满湖水光月光,粼粼合在了一起,碧波万顷,无边无际。

   隐隐的还能听见两岸山间有长吟之声。

   这是在圆明园里怎么也看不见的景致——顾幺幺静静的站在画舫船头,瞧得正出神,就听见身边人全部都跪下去给万岁请安了。

   顾幺幺听着那熟悉的脚步声,没有回头,只觉得肩膀上一暖。

   是胤禛伸手揽住了她的肩头。

   水面风平浪静,画坊行驶的又极缓,顾幺幺走了几步,还是微微脚下晃了一下,被胤禛给揽住了腰。

   两人在画舫船头的小案旁坐下,不一会儿,细细碎碎十几只小碗已经送上来了。

   都是用江南应时水果做成的水果冻。

   水果冻装在晶莹剔透的琉璃碗里,被水光月光映照着,看上去跟各种颜色的宝石似的。

   一桌子甜甜的口味,都是皇后喜欢的。

   “来。”

   胤禛伸手拍了拍身边,让顾幺幺坐过来,然后拿了小银勺就要亲手喂她。

   平日在宫里倒也就罢了,但如今是在外面,顾幺幺大窘,下意识的就往旁边看了一眼。

   奴才们早就已经往后退了好大一块地儿了。

   胤禛一笑,无所顾忌地握着她的手,任凭这画舫在湖光山色之中缓缓移动,只听水声微微。

   隔了一会儿,隐隐还能听见弘昼在里面叫嚷的声音。

   估计是小家伙没睡沉,中途醒过来,看见皇额娘不在身边。

   不过,这小胖子很好哄——果然,不一会儿,叫嚷声就小了下去。

   是乳母和嬷嬷们哄着弘昼又重新睡着了。

   ……

   胤禛忍不住低沉笑起来:“弘昀小时候可没这小胖子好对付!”

   这话一说,顾幺幺也噗嗤乐了。

   弘昀小时候——那是什么时候?

   康熙四十二年。

   如今想起来,简直就跟上辈子的事似的。

   时光的流逝可真是无情啊。

   如今,弘昀的孩子都比弘昀那时候大了。

   再往前想想,康熙三十七年的时候,她才刚刚穿越到了这个时空,来到了四皇子府里的后院。

   两个人一边说着往事,顾幺幺似乎是觉得有点冷了,她缩了缩肩膀,往旁边胤禛的怀里钻了钻。

   胤禛立即拥住了她。

   她向后倒在他的肩窝里,看着漫天的星光,由着他的下巴在她发顶心轻轻挨擦,然后她就觉得脖子旁边暖了一下。

   是胤禛低下头来,在她颈侧轻轻亲了一口。

   气氛正好,她忽然就听他似笑非笑地冒出了一句:“话说回来——当年朕刚刚从外面回府,第一次召见你,你那是真傻……还是装傻?”

   顾幺幺一下就卡壳了。

   她从他肩膀上起来,盯着他看,在这一瞬间——数十年往事如流水。

   她清了清喉咙,眨了眨眼睛,对着胤禛很严肃地道:“臣妾不记得了。”

   讨厌,拒绝回答!

   胤禛开始还勉强绷着脸,后来看她紧张得眼珠子咕噜噜直转,活脱脱像个小狐狸似的,他一直憋着的笑意实在是憋不住了。

   他大笑了起来。

   他笑了,顾幺幺倒是不乐意了,拿了手指直戳他胸口,又去伸手捏他的脸——怎么这样啊!

   不能这么捉弄人的!

   一伸手,他把她搂进了怀里来,想着当年许多事,依旧幕幕在心头——娇娇软软的小姑娘,被他抱在膝盖上,抱着抱着就放不下手了。

   纵然耍小心眼,也不过只是想生存下去。

   让人想着都觉得心酸。

   顾幺幺搂住了他的脖子,窝进了他的怀里,静静的听着他的心跳一会儿,才觉得后脖颈上暖了一下。

   是胤禛低下头来亲了亲皇后的后脖颈,温柔地道:“晚上风凉,朕抱你回去说。”

   他抱起当年的小姑娘,起身就往画舫里回去了。

   ……

   湖上波光月影,万岁御舫犹如一座移动的巨大楼阁,随着夜深沉,画舫上灯火渐暗。

   重重护军无声无息地围绕在周围。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全文完)

   ------题外话------

   故事结束啦!

   没有打算一直写到男女主都离开人世,那样难免又得悲伤了

   所以设计了这样一个结局。

   谢谢小伙伴们九个月以来的陪伴,谢谢大家给这本书投的票和打赏,感谢!!

   这本书是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的,到现在秋风起,又是一轮冬春夏秋的轮回,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感恩!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清穿之四爷的小娇包 462 东船西舫悄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