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拜师为计

+A -A

  皇太子之长女赵讳芙菁者,矩则有仪,至孝敏慧。先是,公主祀礼于太岚,虔奉夙修,持躬淑慎。及帝告命承天,随传庙祝,载怀温情,有切黄昏。帝甚慰之。九岁,封昭言大长公主,并执承天寺奉虞,食邑二千六百户,俸四百石。

  ——宏迦十四年八月廿二兰台令著于《宏迦实录》

  自开国以来,大汕已历建元、兴平、承平、宏迦四朝。先帝在位时,兴水利、,广积粮,及至本朝,人口激增,国力昌盛,堪称盛世。赵氏皇族原是北地游牧民族,自马上得天下后改了汉姓,迁至山南,建都于大兴。

  为了巩固皇权,太祖曾大力提拔山南士族入仕,后宫亦多选睐南方佳丽。

  不料此举渐招致北地武将不满,承平朝就曾发生过大将军之女丽妃弑君谋反之事。此后,高祖乃下旨,凡入宫嫔妃、皇女,皆不可习武,并沿用为惯律。

  但宫中盛大的节日宴饮,扔须施以“投壶礼”。即用名木、香草、珍翎、兽皮扎成铜壶兽首,着奉虞骑射之以礼神。“奉虞”指的就是承天寺奉虞之职,历来多由皇族担任,一般是君王信任的亲王,由公主而任的,我还是第一个。因此,虽不习武,但我须得学习骑射。

  颜嬷嬷说过,但凡日升月落,花开花败,总得有个起头的征兆。而我的命运也一样。册封不久后的一个湛朗清晨,我并未想到,随之邂逅的几个人,都将和我羁绊半生。

  那天颜嬷嬷正在殿外说话:

  “你是说,这次除了边疆将领,回京述职的还有宁王和寂王?”

  “是。”

  “各自进城都带了多少人马?”

  “不过二十来人。属下暗中探过了,都不会武功,该都是些家将奴仆。”

  “那就好……也都带了家眷么?”

  “是。是宁王世子赵元晖和寂王世子赵元显。”

  “呵。这两只兔崽子倒也乖觉,没学他们父亲不识好歹的瞎翻腾。皇上现在还在东华门外?”

  “是。皇上说众将领守边不易,要留那十几位年轻有战功的,暂编入龙禁卫,在京城里安了家,待过了除夕再去。”

  “既然这样…….你便去托人告诉皇上,就说昭言公主要寻师傅学骑射,想在留下的将领里选一位合适的。”

  “是,属下这就去办。”

  听到这里,我鼻子忽然有些痒痒,忍不住打了个喷嚏。颜嬷嬷想是听到了,从容的转朝向我的藏身之处:

  “偷听够了吧,还不快出来?人精似的。”

  “嘿嘿。别说是‘人精’,就是修炼成了妖精,我也逃不过嬷嬷您的法眼嘛~”我讨好着说着,从大花瓶后面钻出。刚巧正遇着刚才那禀事的退出来,我见她一身普通仆妇打扮,容貌平凡无奇,毫不惹人注意,只面熟得紧。

  在山上的时候,我就知道颜嬷嬷背后有一股势力。嬷嬷大多数时候派他们出去都是打探些事,回禀的时候,即使我在场也不怎么避讳。现在看来,他们大概就是皇祖父和颜嬷嬷手上的“线人”了。

  “既然已听到了,我去找件精短的衣服给你换上,咱们拜师去。”

  “啊~?真要拜师啊?我可不喜欢那些大头兵。”我皱着鼻子,大头兵都可悍了。

  “又胡说!没有那些大头兵谁给你皇爷爷保家卫国去?快随我去!”

  随即她给我换上了一身窄小易行的戎服。完了拉着我左瞧瞧右看看,还不满意,又找了根点翠攒珠大抹额,束好了发,这才带我出去。

  “哈哈哈哈!”一上东华门,我那九五至尊的皇帝爷爷,看到我这身扮相,就很没形象的哈哈大笑。

  “我不干!皇爷爷你笑话我!”我气得直跺脚。

  “哎,哎!别跺脚,别跺脚!”皇爷爷忙拉着我,“刚才朕看你在点将台下面,远远地,还以为是个小公子,误闯到皇宫来了。朕还琢磨着这是哪家的,怎么就生的那么俊俏。结果,你看看你,现在一跺脚,扭捏了!全没气质了!”说完背过身佯装生气,吹胡子瞪眼睛。

  “扭捏就扭捏!没气质就没气质!人家本来就是公主!又不是皇子!”我说着鼓起腮帮子也瞪眼睛,继续跺脚。

  “好好好,是皇爷爷不好,唉哟~气着我们乖乖小昭言了。言儿不气哦,来皇爷爷抱抱。”一看我急了,我那皇祖父立马投降,抱着我直告饶。

  “好了好了,公主是来选师傅的,又不是来给你唱大戏的,你们爷孙俩别闹了。”颜嬷嬷有些哭笑不得,把我从祖父身上扯下来,走向众将士。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乱世之复国公主 5、拜师为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