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娘与你爹,便是一见钟情,娘也感恩于你爹,于是便嫁给了你爹为妻。”
莫璃点头表示听明白了。
却听杨氏又继续道:
“那你可是娘为何会家道中落吗?”
莫璃想了想,说出心中的猜测。
“莫不是跟这座宅子有关?”
“没错,的确跟你买的这座宅子有关。”
只见杨氏摩擦着一只簪子,似在回忆……
“十八年前,娘还是朝中一位四品官的女儿。”
“那时候家中和睦,你外公名叫杨佑明,是个忠义之人,外婆杨柳氏也是慈祥之人,你还有一个舅舅名将杨溢。”
“当年你外公正好担任朝中御察使时一职,你外公他清正廉明,耿直不屈,一生中为官清廉,从不贪污受贿,常常教导娘跟你舅舅一定要做个良善正直之人。”
“娘跟你舅舅一直听从有外公的教诲,不敢忘怀。”
“而你买的这座院子便是当年我们杨家被含冤入狱之前的家。”
莫璃听到这里才恍然明白事情的原委,看着这庭院中的布置,可以看出以前住在这里的人是个清正廉明,心有丘壑之人。
没想到竟是被自己歪打正着“买”下了这座宅子。
莫璃此时,只觉得无比幸运,兜兜转转之间还是到了她的手中。
只听杨氏又道:
“当时你外公耿直不阿,在朝中也有许多人对他怀恨在心,可是却始终抓不到你外公的把柄,只因外公一生清廉,少有纰漏。”
“那时他破了不少冤案,立了不少威名,京都百姓无不对他赞扬称颂,都道南临国出了一个刚正不阿的好官。”
“却没想到只因这名声却是遭到多人记恨,你外公耿直的性格弹劾了朝中许多贪污受贿,判冤假错案之人,由此树下不少敌对。”
“甚至有人贿赂你外公,可是他都不曾屈服于任何人,一直秉持着在其位谋其职,就是要为百姓谋福利,为百姓申冤的为官之道!”
“可是这样的性格遭到了更多居心叵测之人的忌惮。”
“而你外婆,也是个慈祥温善之人。外公一生从未纳妾,所以在杨家从来没有那些弯弯绕绕,大家宅院里的勾心斗角,只有和睦和欢乐。”
“可是好景不长……”
杨氏说到这里眉毛皱起,面上带着一丝愤恨。
“那些记恨之人,见你外公如此软硬不吃,又抓不到他任何把柄,于是便联合起来做了一个圈套,想要逼你外公就犯。”
“他们做了什么?”莫璃也是一脸紧张的问道。
“他们竟联合江湖亡命之徒,想要设计将你舅舅与我抓去,以此来威胁你外公让他就范。”
“我记得那晚月黑风高,没有一丝月光,屋外还下了雨。”
“那晚我恰好因为害怕打雷,吵着要与你外婆睡在一起,当时你那舅舅还嘲笑你娘我,说我胆小如鼠。”
“可是没想到当晚我却是不在房里逃过一劫,而你的舅舅便没有那么幸运了,被那些亡命之徒给抓了去。”
“当第二天醒来时,你外公外婆和我不见你舅舅踪影,心里很是着急,这时却是看到房间里留着一封信。”
“打开一看,上面写的便是威胁你外公,让他在一件杀人命案上作假,判那杀人犯无罪,而是让另一无辜之人顶罪,若是不这样做就要要了你舅舅的命。”
“当时我们三人都吓坏了,不知该如何才好,你外公一夜白了不少头发,外婆也是以泪洗面,而你娘我也是担心得茶饭不思。”
“当时你外公两难之际不知道该如何办,一边是无辜之人的生命,一边是你舅舅的性命,要从中取舍,又谈何容易?”
说到这里杨氏也是一脸愁容,眼中含泪。
莫璃见此,握住杨氏的手,以表安慰,并未催促于她,想着等他心中好受一些。
杨氏却是平复了一下,又继续说道:
“璃儿,若换做你面对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取舍?”
杨氏转过头看着莫璃的眸子,认真问道。
莫璃从未见过杨氏如此认真的模样,一时有些怔住。
想了想便作思考。
若自己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做?
一边是自己的儿子,一边是无辜受累之人。
都是生命,若要按照人之常情,一般人竟会选择救自己的儿子。
莫离想了想摇头道:
“女儿不知该如何取舍,因为女儿如今还并没有子女。”
“那就想象一下。”
莫璃想了想,还真是难以从中抉择。
“若是女儿,我便会假意答应那些人,将这封信上报于朝廷,让圣上知道这并非自己本意,然后再示敌以弱,假装判那无辜之人有罪。”
“再采取以偷梁换柱之法,总之我不会冤枉和误杀任何一个好人,拼了命也要救下自己最亲近的人。”
“至于要如何做,还要据实际情况而定论。”
“不知外公当时的情况又是如何做的?”
杨氏点点头,看着莫璃那睿智的目光只觉欣慰:
“没想到你竟是遗传了你外公的正直睿智,很好!”
“你外公当时也是如此,先是将那封信交于圣上,言明自己的迫不得已。”
“只可惜却是没有遇到一个好圣上……”
杨氏说到这里握紧拳头。
“此话怎讲?”莫璃有些疑惑的问道。
“你的外公当时将这事上报于他,本以为会得到圣上的谅解与支持,并且能够配合他演一出戏,可是却并非如此。”
“圣上得知此事,不仅不体谅你外公的苦心孤诣,反而还骂他无能,连这么小的事都处理不好。”
“并且言明,绝不可判错案,至于你舅舅的事,便是要你外公自行解决,并且还说了一句,就算是让你舅舅牺牲这件案子也不能让人诟病。”
“当时你外公心痛不已,没想到他效忠了这么多年的皇帝,竟是个如此无情不讲情面之人。”
“那外公最后是怎么做的?”
“你外公无法,最后只得请辞,告老还乡,不愿再查这个案子。”
莫璃听到这里却是明白了。
这是处理这件事最好的方法,那些人本意就是对外公不满,只要外公辞官了,那便对他们没有任何阻碍,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事情,至于最后这个案子移交给谁,还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只要外公不阻止他们的谋财之道,便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那么放了舅舅也无可厚非。
不得不说这是处理的最好方法。
“那些人见你外公呈交了辞官信,倒也还算信守承诺,将你舅舅给放了回来。”
“你舅舅回来之后,我们全家都喜极而泣,而你外公其实心中也并没有什么遗憾,因为当他知道了圣上的真面目,觉得自己效忠多年的是这样的一个人,索性也不愿再为官。”
“由此我们一家四口倒也很是乐观,只是这辞官事情却迟迟没得到应答,那时候我就感觉到很不对劲,总感觉这件事情不那么简单。”
“怎么说?”莫璃不解。
“一开始我们也并没有多想,可是随着时间越久,心里就越发不安,直到有一天却是终于等来了宣旨的公公。”
杨氏说到这里,眉头却皱得更紧了。
莫璃心思百转猜测道:
“如果不出女儿所料的话,那并不是同意让外公告老还乡的圣旨。”
杨氏闻言却是抿嘴夸道:
“我的女儿果然聪明,的确,那圣旨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那你也可知道上面是什么?”
“不过我猜的不错,应该是让外公顶罪的圣旨。”
杨氏听这话瞪大眼睛,一脸不可思议。
“璃儿是如何猜到的?”
莫璃想说,这个在她前世看了那么多宫斗剧,再怎么说也有了一些积累了,猜对这个事情并不难。
“我也是方才听亲娘这么说,那圣上也并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那些官员如此贪污受贿剥削百姓,他不可能一点都不知情,如果知道了还如此纵容不外乎两个原因。”
“哦,怎么说?”杨氏颇感兴趣的问道。
“第一,他们知道上面那位的弱点,而上面那位不得不受辖制,迫不得已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不得不如此。”
“第二,那便是他们跟上面那位本就是一路人,那他们所做的那些事情说不定就是上面那位示意的,所以他又怎么会自断臂膀呢?”
“而这时外公这耿直之人无外乎就是挡了那位的路,清扫道路上的障碍对上面那位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杨氏听莫璃这样一分析,顿时你豁然开朗。
之前她一直想不通的问题,原来竟是这样吗?
莫璃说的确实很合乎情理。
想到这里,杨氏又不解的问:
“可是他本就是圣上,又怎么会故意剥削百姓的钱财呢?”
莫璃闻言嘲讽一笑:
“娘,要知道能坐上这个位置的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根据我猜测,上面那位定是一个虚情假意,光会做表面功夫之人,既不想在百姓的眼中失了他爱戴百姓的名声,又想从中获取利益。”
“那么把别人当枪使,便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