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补充

+A -A

  孙权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没有和张昭进行商议。

   而这么大的事情,吴夫人也是一定会知情的。

   那就说明,想出这个办法的人,一定是非常的得到吴夫人和孙权的信任。

   最起码是比现在的张昭更受信任。

   既然如此,张昭自然也就不去管他。

   免得遭人憎恶。

   “会稽陷落可有战报记述?”

   诸葛瑾从袖口中掏出文书,“会稽郡战事声势浩大,我只到了余杭。各县官员皆知吴郡空虚,大多尸位素餐,只紧闭门户。”

   “或许也是因为以为是百越叛军,掉以轻心。”

   “我在余杭调查过后,发现是刘备军队。各方情报皆在公文上有所记述,已经加盖余杭官印。”

   张昭接过诸葛瑾手中文书,掀开看了两眼。

   随即便自顾自的和上塞进了袖子里。

   “我即刻去将军府求见,这一次,必须要立刻下定决心了。”

   张昭走进孙权的府邸。

   日光西斜,房间已经被阴影笼罩。

   孙权坐在上首位,机械的翻动公文。

   厅内光线不好,孙权也没有点灯。整个人隐没在阴影之中。

   张昭站在门口,影子被夕阳拉得长长的,斜伸到孙权的面前。

   孙权顺着蔓延到面前的影子抬头向前看。

   这一对名义上的师徒,都目光复杂的看着彼此。

   张昭好像想到了一年前。

   一年前的孙权也是像今天这样消瘦。

   也是像今天这样,满面愁容。

   只不过,那时候的愁苦仿佛是对少年的磨砺,他依然充满着激情向自己请教。

   而现在在更显得消沉。

   在孙权眼里,在这种时候,张昭不会无故来找自己的。

   而看张昭这个凝重的神情,也知道不是什么好消息。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张昭默默的走到了孙权跟前。

   这短短的几步路,走起来是这样的漫长,但又是那么的短暂。

   当张昭拿着公文的手伸到孙权的面前时候,答案终究要揭晓了。

   张昭的一点点靠近,让孙权感觉一点点的恐惧,但是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

   孙权缓缓的抬手,他的手略有一些颤抖。

   张昭公文递给孙权后,也不在乎什么礼仪的,就原地坐下。

   坐在上首位的小台阶上。

   木板上铺着的苇席并不硌人。

   大厅里的安静持续了很久。

   光线也越来越弱。

   终于出现了一些响动。

   似乎是有人啜泣了起来。

   张昭也有些伤感,自己经手的事物走向衰亡,人都是难免伤感的。

   孙权的哭泣声音终于渐渐的大了起来。

   张昭也动了自己为数不多的恻隐之心。

   伸手拍了拍孙权。

   此时此刻,孙权从桌案上抬起头来,早已经是满面泪水。

   抓着张昭的胳膊痛哭流涕。

   孙权其实并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但是他知道父亲和大哥的心血终于在自己手里葬送了。

   他不知道该不该后悔,但是又不知道后悔什么。他不知道该不该恨,但又不知道恨什么。

   后悔对刘备发兵吗?可是与刘备的这一仗迟早是要打的,而且刘备发展的那么快。

   现在打不过,以后说不定更打不过。

   痛恨刘备侵犯自己的疆界吗?可他也知道,这天下并不是自己的,大家都是在逐鹿,江东的地盘,也是父亲和兄长从别人手里抢来的。

   成王败寇,恨,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恨的。

   而且这些东西传到自己手里还不到一年,孙权对于他的归属感并没有想象中的强。

   毕竟这个势力还没有重新的成型,刚刚平定了叛乱,还刚刚萌芽的孙权,就这样被扼杀了。

   但是孙权就是心里说不出来的难受和酸涩。

   让一个年轻人面对这样痛苦的选择。

   孙权是这样的悲伤,这样的难受,却又连找一个发泄的对象都找不到,不知道该归因于谁。

   责任又推卸不掉,可自己也觉得委屈。

   终于憋屈的哭泣了。

   说了那么多,心中的悲伤,也许只是因为自己的无力。

   说到底,是因为自己的才能不如刘备,自己在与刘备的交战中失利,输家满盘皆输。

   既然并没有找到自己身上犯的错误,不认为自己有值得悔恨的地方。

   那只能更残酷的承认一个现实,就是自己无能。

   孙权此时此刻的痛苦,就是在宣泄自己心中的无能为力。

   天下掌管有两个郡的地方势力,也不是一股小力量。

   而孙权更难过的就是,自己手里明明还有将近两个郡,刘备的军队还没有开到自己城池的底下,将自己围困的弹尽粮绝。

   自己明明看起来似乎还有回旋的余地。

   但是却束手无策。

   空有千里的疆域,只能看对方一点一点的蚕食。

   孙权的哭泣,正是哭这种无力。

   终于,哭声渐渐停止。

   只是在生理上还有一些惯性。孙权不停的更咽着。

   渐渐松开了张昭。

   孙权长出了几口气。

   “罢了,罢了……”

   也不呼唤仆人,孙权自己动手。

   拿来笔墨,自己缓缓的研墨,一边平复心情。

   张昭就眼睁睁的看着孙权慢慢的写下了这降书降表。

   “张师。你拿去吧。”

   孙权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接下来的事情都交给张昭去处理了。

   等墨迹晾干,张昭将降书降表收起。

   孙权摇晃着站起身来,这往后就没有自己的事了。

   有些失魂落魄的,晃晃悠悠的往后面走。

   见到此情此景,张昭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随机就准备回到府邸,召集众人议事,准备将投降书送到刘备处。

   一切似乎全都尘埃落定了。

   但是,尘埃落定的只是孙权的投降。

   一些暗中的争斗才刚刚开始。

   孙翊带着部曲,藏身于城外。

   想要立刻进城,却被部下边鸿拦住。

   戴员和妫览也都不同意。

   “公子要是贸然进城,被孙权所害。大家全都得死。”

   孙翊勃然大怒。

   “放屁。我二哥杀谁也不会杀我。如今情势危机,我二哥担心也是理所应当的,城中宗亲向我求救,我只要进城一趟,与我二哥说个分明,危机自解。”

   “情况哪有那么简单。公子不是已经看在眼里了吗?城中有人刺杀讨虏将军,如今气氛正是紧张的时候。公子贸然进去,万一引起大家情绪激动怎么办?”

   妫览也在一旁劝道。

   “三公子放弃宣城防守。贸然来到吴县,任谁看都会感觉不对劲的,大家很难信任你。”

   “对呀对呀,说不定讨虏将军会以为公子你也是来夺权的。”

   边鸿和妫览对视一眼,暗暗互相使了一个颜色。

   边鸿走向前说道。

   “属下愿为公子进城,查探情况。公子只需在此等待即可。”

   孙翊有一些犹豫。

   “公子万金之躯,怎能轻易犯险?莫要再犹豫,让我替公子去吧。”

   孙翊终于下定了决心。

   “我在城北山中下寨,等你回来,给你三天的时间,超过三天再没有消息,我就亲自进城,有身边这三百兄弟,我相信就算发生什么骚乱,我也能及时控制住。”

   边鸿点头听令。

   “请公子取出印鉴作为信物,若在城中发现只是误会,便以此信物求见讨虏将军,将情况说个明白。”

   孙翊刚想拿出印鉴,却又停住了。

   在怀里摸了摸,掏出了自己用的一个私印。

   故作无事的将复印交到了边鸿手里。

   虽然只是一枚私印,但也够证明孙翊的身份,边鸿拿了之后也不在意。

   这边乔装改扮之后就进了城。

   ……

   孙权失魂落魄的将投降的消息告诉了母亲之后,没想到母亲只是短暂失落,可又瞬间警醒起来。

   “刘备势大,我们力弱,无力抗衡,只留有用之身便罢了,天下争雄,非一日可决,安心等待时机。”

   “今日暂时示弱,留住孙家基业。将来之事,尚未可知。若无机会,则忠心耿耿,孙家不失富贵。若天赐良机,趁机起兵,一呼百应,江中之人,皆随我等一起,诛杀刘备,再立基业!”

   虽然孙权知道自己的母亲吴夫人非常的有能力,但是每一次从母亲口中听到这样铿锵有力的话,都不禁感叹母亲的气魄。

   有时候甚至有点自惭形秽,若母亲不是女儿身,替掉自己的位置,一定能做的更好吧?

   吴夫人走近前来安慰自己的儿子。

   “现在不是伤感失落的时候,虽然已经交上了降书降表,可危险就在这里面。”

   “等张昭召集群臣,商议毕投降之事,城中众人皆知,孙氏失去江东共主之地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孙氏地位不保,难免有人生起别样的心思。”

   “此时此刻,必须加强城中巡防。将各处严密监视起来,万万不能生什么乱子。”

   孙权这才重新又严肃了起来。

   “孩儿随后就吩咐孙河去做。”

   这段时间以来,孙权的安危一直是靠着孙河来保护。

   孙河也是兄长孙策留给孙权的遗产之一。

   虽然张昭回到府中,还没来得及将投降的消息告知群臣。

   但是在孙权的吩咐之下,孙河已经派遣重兵,说重兵有些夸张,真正精锐的部队都已经调往前线了。只是城里的守军,不过这些守军也已经算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了。

   城里的守军严密的巡查城池各处,在街道上不停的巡逻。

   孙权的府邸之中,不知道有多少外人的眼线,但因为在将军府设下了严密的防护,军士之间也互相监督,不许随意进出,没人能够离开,消息也就泄露不出去。

   虽然消息泄露不出去,但是街道上军士们这样的动静也早已显示了今天的情况非比寻常。

   天色已晚,百姓们都趴在窗子前,偷偷的窥视着外面。

   看着士兵在街道上一遍又一遍的巡逻。那种紧张的氛围让百姓们在屋里都捏了一把汗,紧张的不敢喘气。

   孙权之所以和张昭决定和群臣相议,投降的事情交给张昭来办,就是因为两个人心里有默契。

   而张昭甘愿接下这份差事,也是为了孙氏尽最后的力量。

   从孙权决定投降的那一刻,吴郡就注定了要归属于刘备。

   那么孙权就不再是吴郡共同的主人,而是和其他的大户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世家大族。

   这种情况下,孙权就没有必要再露面,成为这个出头鸟、领头羊。

   像这种一方诸侯投降之后,最好是能够低调。

   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他强大的影响力惹的新主公忌惮。

   同时也避免了虎落平阳之后,和各大户在同一种水平的时候,还站在他们的前面,如今大家都是平等的,再压他们一头。很可能会让他们想起以往的不愉快。

   往常这么久的相处,彼此利益纠葛,身为老大的孙权自然要占更多的便宜。这些人如果小心眼一点儿,即便是以前已经忘却的旧账,这个时候也要在心头翻涌起来。

   或者也有可能并没有什么矛盾的大户,但只是单纯的想要脸面,现在大家明明都是同一水平了,你还在我前面,总会有些人,心里不平衡。

   日后大家都是在一个主公的手底下吃饭,地位是平等的,起步是差不多的。万一谁的时运好了一点,就超过了孙权。

   而这些人要是想给孙权难看,那就倒霉了。

   所以孙权这个时候让张昭来处理这件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决定。

   自己保持低调,也不去刺激昔日自己臣子的那些敏感的心灵。

   而孙权的地位又在这里放着,毕竟是昔日无尽的老大,做出投降的决定,也是他亲手写的降书降表。

   只要刘备前来接受的时候,孙权表现的恭恭敬敬的,那么在刘备这里就不会忘记孙权的功劳。

   毕竟孙权是实实在在的拿了两个郡的土地送给了刘备。

   所以说,保持低调,既能不沾上别人的仇恨,又不会减少自己的好处,这就是孙权和张昭的默契。

   而这一夜,对于吴县来说,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即便是严肃的在街上巡逻的士兵,也不敢阻挡那些官员疾驰的马车。

   各家各户大小官员家中大门洞开,主人出门的后又赶紧关上。

   一辆辆马车将张昭门前的宽阔道路堵的是水泄不通。

   ……

   (补充:戴员yun和妫gui览其实应该是三年后204年加入东吴阵营的。最起码妫览是的不过历史上两人一块刺杀了孙翊,这里也给放一起了。

   妫览是前吴郡太守盛宪举荐为孝廉的,盛宪是当时名士,孙策复吴之后大肆杀戮,对盛宪也进行了迫害,盛宪赋闲在家。

   孙策死后,孙权继续迫害盛宪,孔融知道盛宪处境不好,请曹操救他,曹操要征辟他,结果命令还没到,盛宪就被孙权杀了。

   成语不胫而走也是孔融为了让曹操纳贤救盛宪制造的,原意是珠宝没有腿也跑过来投奔你,引申为人才投奔求贤人,后来成为消息传开的意思。

   而妫览是在孙权杀盛宪后入吴,虽然说妫览不是个豪杰,刺杀了孙翊还要霸占人家老婆…曹贼!结果被人家老婆设计反杀了……更像曹贼了,曹操之于宛城ヽ(‘⌒′メ)ノ

   而刺杀孙翊的原因大概是孙翊像孙策一样,暴躁,多次责骂妫览,但是如果把人性想的光辉一点。这个妫览有没有可能,有那么一点点对孙翊不满的情绪,是想为老主公盛宪报仇呢?

   联想到孙策的死,我其实原意相信……

   为了情节需要就把这俩人出场顺序提前了,大家别太纠结,我也不再原创什么龙套了。以后人物出场略有偏差,可能是我查错了资料,但是大家就当我是刻意安排的就好了,哈哈。

   但是不得不说这即视感太强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许贡门客报仇杀死孙策,盛宪提拔的孝廉杀死了和孙策很像的孙翊。曹操爱人妻霸占张秀的婶子,妫览霸占孙翊的老婆。曹操因此被张绣背刺,死了大将和儿子,自己也差点没命,妫览干脆和哥们戴员一起见阎王。

   人啊!真是不长记性!)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第三百二十七章 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