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绝北道

+A -A

  关羽说到这里,黄忠更是羞愧。

   关羽却不再多说什么。周瑜骄傲,关羽又何尝不比他更骄傲?

   周瑜跑就跑了,在关羽眼里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更何况,如今的周瑜还是像丧家之犬一样,败军之将。

   这样的周瑜更不会被关羽放在眼里了。

   虽然在董良和诸葛亮长期以来潜移默化旁敲侧击的让关羽不要小觑天下英雄。

   但是人无完人,关羽也是如此,骨子里的骄傲实在是去不掉。

   “天意如此,天不让周瑜死于此处,待我下一战亲自擒之。”

   关羽为这个结果下了最后的论调,并没有对黄忠做出什么处罚。

   而黄忠将此战中隐身的程普捉拿到,是个意外之喜。

   程普在江东威望极高,捉拿程普不比捉拿周瑜的意义小。

   程普这样德高望重的一个人被拿到了,对于江东人的士气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无形的压力会笼罩在吴郡孙权的头上,这对董良的下一步操作会有很大的好处。

   关羽不再去讨论关于周瑜逃跑的事情。

   只是让黄忠将伤兵们留下治疗。

   另外替换上一些好兵,命令他去将庐江郡各地的城池拿下。

   关平、刘磐他们已经出发了。

   再多上一个黄忠,很快就能将庐江郡彻底的掌握在手中。

   关羽十分的自信。

   将庐江各地的城池拿下之后,就彻底打通了庐江郡到合肥的通道。

   就可以对远征的邓芝和甘宁做出一些支援。

   于是关羽将众多将军分下去之后,立刻派人下去征调民夫。

   他认为,等自己民夫征调之后,庐江郡各地一定已经全部拿下。

   刚好可以分毫不差地将人从刚打通的道路送到合肥。

   合肥城也一定已经被甘宁拿下。

   打下合肥,自然要赶紧修筑防御工事,面对一座空城,自己征调的民夫,刚好是及时雨。

   ……

   新野县的南边,一场新的战斗正在打响。

   这一次,为了防备赵云等人在运粮途中的骚扰。李典亲自带队,希望能够遏制住敌军。

   运往西陵县的粮草被烧了一波。

   李典在后面也感觉到头大。

   固然是李典在官渡之战时表现了非凡的才能,运输粮草没有发生失误。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这新野县,或者说整个南阳郡,在半年前刚被曹操烧杀一遍。

   而曹操经过官渡之战,也不过刚过了半年。

   哪里就能收割许多粮草存储呢?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虽然说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就在积极的屯粮,并且大肆的进行屯田。

   屯田也需要时间呀,如今才过了半年。

   而单已南阳郡供应两万兵马的粮草,还是非常辛苦的。

   每被烧掉一批,都是在南阳身上割肉。

   随县已经开始向新野告急。

   李典没奈何,只能又搜刮一批粮草,准备运往前线。

   好在于禁那边虽然缺了,但是夏侯惇却不怎么缺。

   夏侯惇跑到了襄阳南边,烧杀抢掠。虽然打不下各处城池,但是乡野之间的粮食,也够他搜刮用的。

   所以夏侯惇一时半会还撑得住。

   但是,随县已经撑不住了。

   随县需要给于禁运粮,而随县自己也有守军。

   库房里的粮食已经运完了,已经开始从百姓手里抢粮食了。

   所以,接下来的粮食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李典自己带了两千兵马,四五千的民夫。

   浩浩荡荡的往随县走,前去运粮。

   以李典的才能运送粮草是难不倒他的。

   但是这一次却不一样啊,因为他的对手是常山赵子龙。

   绵延的粮车走在大路上。

   扭扭曲曲的,像一条大蟒蛇。

   在曹操阵营中崭露头角的李典亲自率队慎重的押运粮草。

   他往南边放出了许多探哨。

   防备着一切的伏击。

   但是它只防备了南边却没有看北边。

   他就是从北边新野过来的,怎么会担心后面有敌人呢?

   远远的跟着他们后面的赵子龙难以被发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赵子龙的人手太少。

   三百余骑骑兵。

   虽然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但是在李典庞大的车队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渺小。

   赵子龙的士兵也很不理解,为什么要从北边追踪李典向南走。

   战斗的双方情报都是靠猜的。

   虽然各自都心知肚明自己的实力能够做到知己,但是很难完全的做到知彼。

   两方又不会互通有无。李典也不会将新野困难的情况告知赵云。

   赵云虽然可以猜测到南阳郡供养着两万大军是比较困难,但是却猜不到究竟困难到什么程度。

   “此次劫粮,从北向南攻。”

   “截断他们的退路,从后方偷袭。”

   赵云在马上,藏于树林里。

   用手指着前面的队伍,给身边的士兵做着解释和安排。

   “但杀破了敌军。务必驱使其往南跑。不可让其返回新野。”

   “将军,让他们往南跑,岂不是给曹兵增加力量?”

   身边的士兵对赵云的做法提出了疑问。

   也就是在赵云这里,他们敢和赵云这样问一下。

   赵云有意栽培他们,本人也比较温和。

   “敌军没有粮草,南边的人越多,负担越重。再者,将溃败的敌军赶到南方,让他们把吃了败仗的消息,后路被断绝的消息以及粮草被烧的消息一起传过去。”

   “夏侯惇他们的士气必然会受到影响,军心大乱。这叫攻心。”

   赵云解释完这一条之后,又解释第二条。

   “不让他们返回新野,是不让新野得到他们的情报。”

   “免得敌军收到消息,立刻又引兵来援。其援兵多少且不论,南边的曹兵得到了北边有援军的消息,想让他们士气崩溃就很难了。”

   “再者说,我们不知道南阳郡的虚实。曹操那里到底还有多少余力,也不清楚。所以尽量不让他们把坏消息带回去。”

   “如此一来,没有确凿的消息,北边的人支援就慢。调动士卒,也不卖力。”

   “既可以给我们创造机会。也可以使南边的敌人置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赵云对左右解释一遍,众人才明白赵云的高瞻远瞩。

   有赵云这样言传身教,经过这场战役,日后这些人到了下面做中层军官,一定都可以独当一面。

   “进攻!”

   赵云只淡淡的吩咐了一句。众人勒马,小碎步前进,准备发起冲锋。

   比起在举水之上,赵云率几十骑冲击于禁军阵,这三百余骑冲击李典的运粮队,实在是十分轻松。

   一来是因为李典的运粮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多的是民夫,而不是士兵。

   二来是李典虽然才能出众,但毕竟是初出茅庐,与成名多年的于禁比起来差之远矣。

   第三就是赵云的兵力比只在举水时扩充了十倍。对于赵云来说,这个是一个相当富裕的仗了。

   再加上赵云偷偷跟在李典的车队后面,以有心算无心,突然袭击之下,骑兵冲击,李典根本形成不了什么有效的抵抗。

   赵云骑兵队的马蹄声逐渐的响亮起来。让李典整个运粮车队中每个人的心里都在发慌。

   “敌袭!敌袭!”

   外侧防御的士兵声嘶力竭的吼叫了起来。

   士兵们惊慌,但并不散乱,这也足以见到李典本人的才能。

   但是那些运粮的民夫表现就十分不堪了,这些毕竟只是普通的百姓,李典也无可奈何。

   惊慌失色的民夫四散而逃,慌成一团,几乎要将李典的军阵冲散。

   李典手提宝剑,慌乱之中目光坚毅地布置着命令。

   “莫要慌乱。冲撞军阵者立斩不赦!”

   李典坐在高头大马上,在随风飘扬的李字旗下下令。

   百姓们哪里听从军令,依然是无头苍蝇一样乱窜。

   李典命令士兵下辣手,将冲击军阵的百姓全部砍头。

   在死亡的威胁下,百姓们终于不敢再靠近军阵。

   四散而逃,往北逃的,有往东逃的,又往西逃的,还要直接闪开绕过军阵往南逃的。

   “将粮车围成团,以车为樊篱,抵抗敌军。”

   野外遭遇骑兵、步兵的感觉十分糟糕。

   用辎重车作为防御工事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可以有效的防备住骑兵的纵横。

   但可惜,今天他们运送的是粮车,赵云也是专门来烧粮的。

   李典的士兵们都围绕着粮车,紧张的等待着赵云的前来。

   李典自己攥着宝剑的手也出了一掌心的汗,湿漉漉的,让人难受。

   众人一动不敢动,只死死盯着赵云。

   赵云三百余骑,却并不组成锋矢阵型,是全部铺开,形成一张大网。

   大网扯开将往北逃的百姓全部往南驱赶。

   但是再往南跑,百姓们也不敢冲击军阵,自动的分成两股,从李典的军阵旁边绕开。

   赵云距离李典的队伍越来越近。

   大网微微合拢。

   却不跳进去冲杀。

   李典的士兵们都藏在辎重车的后面,不敢随意出动。

   见赵云靠近早已准备好的弓箭手开始放箭。

   箭矢纷纷而落。

   确实给赵云的手下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赵云本人来说,这实在是毛毛雨。

   赵云不光是马术高超,凭借着灵活的身形能够躲箭。长枪挥舞,眼疾手快的将要落在自己身上的箭矢拨开。

   赵云等人逐渐靠近了十步的距离。

   里面的士兵们也不再放箭,开始手持长矛,随时准备白刃战。

   可赵云等人从车队面前呼啸而过。

   从马鞍上取下几个挂着的小坛子。

   也不点火,就像使用流星锤一样,往车上扔。

   小坛子带着巨大的动能,落在辎重车上破裂开来。

   里面数量并不多的火油溅开。

   李典见状,大呼不好。

   没想到敌军根本没有和自己交战的意思,直接就要放火。

   不过自己粮车众多,他这样放火并不能烧掉很多粮草。

   但是李典却一点损失都不想受。

   这些粮草损失一点,都是在割肉。

   “出阵迎敌,出阵迎敌!”

   李典赶忙大呼,命令士兵出战迎敌。

   不能让赵云他们继续靠近车队。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这点损失他必须要承受。

   赵云根本没有从头冲到尾,只是冲到一半,将火油全部撒出,便立刻勒马折返。

   从南到北返回,就是从刚才浇上火油的车队经过一遍。

   微微放缓马速,众人都取下弓箭。

   从箭壶中抽出,早已裹好油布的箭矢。

   再从怀中取出火种。

   不得不说,赵云这手下几百骑兵都是骑术精湛。

   这么复杂的操作,需要他们在短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在马上完成。

   并且都得双手操作,离开马缰绳。

   只靠着双腿来操纵马匹。

   赵云他们顺利完成一切的准备工作。就将火箭射上浇上火油的辎重车。

   而李典的士兵刚刚开始出阵,虽然阻挡住了一部分,但并不能全部阻挡到。

   瞬间几十辆车燃起火来。

   这在荒郊野外,粮车上又浇满了火油,想要灭火谈何容易。

   只能忍痛将这些粮车放弃。

   命令士兵将燃火的车子推倒。

   一来防止火势蔓延,把其他的车子点燃。

   二来是希望他们堆在地上能够燃烧的不充分,产生灭火的功效。最后能剩下多少粮食剩下多少。

   把这些燃烧的粮车发出的烟雾和火焰又将躲在后面的士兵逼出来不少。

   赵云这些马上的健儿继续的围绕着李典的车队打转。

   然后一边向里点的车队中投掷竹筒,竹筒是早已准备好的烟雾弹。

   这正是在火药厂里试验出来的。燃烧产生大量烟雾的火药。

   赵云等人身上装备的也不多,如今就用在这刀刃上。

   这些烟雾弹扔到粮车后面,在粮车围成的圈里释放出了大量呛人的烟雾。

   逼迫着李典的人从车子后面钻出来。

   用烟熏的办法,李典不是没有见过。

   但是在野外这样方便快捷,却是第一次见。

   士兵们承受不住,不得不从粮车后面翻出来,准备与赵云野战。

   而赵云玩完了这两段花活,则不再留手。

   开始进行正式的残酷的厮杀。

   李典竭力地维持着军阵,与赵云争锋。

   但是他们的军阵却像雨打烂芭蕉一样,被疯狂的攻击,在狂风暴雨中摇曳着,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狂风骤雨压得他们抬不起头。

   经过好几轮狂暴的厮杀之后,终于忍不住的溃逃。

   换成于禁和夏侯惇,在这样的兵力之下,也拿赵云没有办法,何况是李典呢?

   ……

   (看了作者群才反应过来是七夕啊!他们吐槽今天看书的不多,订阅很少,原因嘛懂得都懂。但是我看看我的数据,偏偏比前几天增加百十个,还有几个看完免费开始订阅的同志。嗯……值得深思啊,兄弟们!

   七夕我看了一天都熊猫视频,很治愈。既然你们七夕也和我一样,那也推荐你们看熊猫片治愈一下,我看了一天都忘了日子,不知道是七夕。熊猫可真可爱啊!)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第三百零六章 绝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