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妥协二

+A -A

  萧仿:“陛下~老夫大中午等在宫外,到现在还没吃饭呢。”

   李佾:“……”

   卧槽,我都准备好你说什么我的反驳言辞了,结果你给我来这个!

   以前你是来皇宫蹭钱,现在开始蹭吃蹭喝了!

   郁闷的嘴角直抽搐,却不得不说:“朕让人做了一些新式的枣糕,老人家来尝尝。”

   “肩舆呢?”

   萧仿一屁股坐在凉亭里:“老夫走不动了。”

   李佾:“……”

   “您老是心眼太多,两腿撑不住。”

   此时此刻萧仿提出修缮孔庙,他的意图就是缓和自己和士族之间的矛盾。

   士族到底有多大能量?

   隋炀帝之所以完蛋了就是士族的功劳。

   太宗皇帝和士族世家的矛盾激化,却无可奈何。

   直到武周皇帝才将世家毒瘤清除的差不多。

   但世家只是士族拔尖的一批,士族是土壤,安史之乱后世家再次抬头。

   也不能不抬头。

   世家源自于士族,绝大部分读书人都是士族,而治理天下需要读书人。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不是说说的。

   就比如青史留名的荣耀只要还在,这个世家哪怕只剩一个男人,也终将能再次崛起,除非真的灭了族。

   世家可以说代表了天下绝大多数读书人,代表着中间阶层,皇帝和老百姓之间有多少阶层他们就代表多少。

   除了太监之外。

   掌兵权的太监。

   所以萧仿这是给瞎子点灯了,没什么用处。

   李佾根本不怕这些世家,也不必担心中间阶层。

   你们再闹腾我就关门放刘行深丁大全,这两位只要自己发话恨不得把天下世家士族全部清理一遍,左右这帮孙子整天茶余饭后的没事拿他们残缺的身体说是,灭他们全家毫无心理负担。

   再者,李佾有直接掌握直达最底层的通道。

   就像是锦衣卫第一次出动查抄魏王府一样,我根本不搭理你们,我只对老百姓。

   来到温室房里,萧仿坐在摇椅上吃了一块枣糕,摇摇晃晃的嗯了一声:“陛下是个会享受会玩乐的。”

   “我说~您老人家有没有当臣子的觉悟?”

   这老家伙倒好,进来直接坐摇椅上了,还招手让宫女去拿糕点。

   萧仿呵呵一笑:“陛下有一个最大的缺点~”

   看了一眼李佾,李佾没搭茬儿。

   真是不知道配合啊。

   萧仿也不在意,自顾自的说:“陛下尊老爱幼,所以老了老了只要不要脸,陛下就没辙。”

   “行了行了,我给你一万贯修孔庙。”

   “老夫觉得王徽可领尚书令。不过修缮孔庙至少也要五万贯,况且此时正是多事之秋,忠武军节度使曹汾不如杜审权啊。”

   不过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如果是一般人这么说,李佾恐怕会这么想,但是萧仿这么说,他就得仔细琢磨琢磨了。

   思考了半天才琢磨出味儿来。

   首先杜审权在去年未经召见进长安宫门外求见这算是投诚了,李佾的当时面对杜审权治下百姓减少的困境也没说什么,但肯定要给他个交代的。

   李佾原本的意思是在他死前给个追封,士族嘛,都喜欢这个,这叫封妻荫子。虽然爵位已经是襄阳郡公不能再封,但可以加什么太子太师、太傅或者太保。虽然李佾才十三岁,太子治病的哪年才出现呢,但是只要有这个名分在,以后杜家就能借这个名分亲近。名分这东西有时候大如天的。

   首先确认一点,萧仿同意卸任尚书令。

   本来是自己好心好意让老人家养老,结果还被拿捏了一下。

   其次确认萧仿知道杜审权作为第一个来求见,而且是主动给自己递了一把能砍他脑袋的罪名的屠刀。而古代的文人最注重自己的名声,其次是家族的世代传承。

   想到这里看向小叶子:“杜节度使子嗣。”

   “长子杜让能,三十四岁,去年中的进士。次子杜彦林三十岁,三子杜弘徽二十八岁,据说都是文采斐然。”

   “调任杜审权为忠武军节度使,调任原忠武军节度使曹汾入京,杜让能为中书舍人。”

   “是。”

   转头看向萧仿:“老人家省点心,别整天算计这个算计那个。”

   杜审权,京兆杜氏,太宗年间宰相杜如晦六世孙,杜让能就是七世孙。

   又是给钱修孔庙,又是提拔士族,自己的初衷呢?

   自己可是要和士族对着干的,要激化矛盾的。让老家伙这一说,好像是在给士族妥协了。

   但是杜审权第一个投诚不得不给个交代。

   尚书令不是说随便拽个人往那把椅子上一按就能办事的。

   卧槽,想办点事真的难啊,不知不觉就妥协了?

   这老家伙真厉害!

   “老朽行将就木,这不是图个省心嘛,怎么到陛下金口玉言就成了好算计了?”萧仿一脸委屈,“这不是还有河中节度使嘛。陛下可以斟酌人选。”

   杜审权调任,其子升官,有这些能缓和士族矛盾。

   皇帝得了河中节度使掌握了军权,而且还对率先投诚的杜氏父子有了交代,你好我好大家好,多好的事儿啊,怎么能说我算计呢!

   节度使的事情还真得仔细考量。

   李佾本意是要取消节度使的,但黄巢起事后如果没有人配合恐怕会玩完。

   历史上黄巢南征北战折腾了好多年,最后还是死翘翘,结果还让各地节度使做大,彻底葬送了大唐朝。

   李佾控制了黄巢,也暗中支持他造反,目的是清洗大唐顽疾。所以不能打好多年,更不可能让朝廷威严荡然无存,所以这就需要有人配合,而配合的人选是各地节度使。

   节度使掌握军政大权,而且真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安排黄巢打南边,让南边的节度使别堵截,这要是遇到不听话的节度使,没准就把黄巢坑死了。

   黄巢死了无所谓,自己找谁造反去啊,找谁背这么大黑锅啊!

   “节度使的人选朕再考虑考虑。嗯,现在开始朕就不出宫了,有什么事让他们来拜见即可。”

   这个节度使的人选不好定,必须要一个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但手头没人,只能放开宫禁看看谁来求见,挑选一个吧。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回到唐朝当暴君 第131章 妥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