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阳的天色要比京师和北海郡晚上一个时辰,虽已是过了卯时,但天色却仍是蒙蒙亮,东方只泛起巴掌宽的一条鱼肚白。
人们也似乎习惯于晚起,街路之上全不见人影,只有时不时的窜出一两只野猫野狗,或是偶尔响起婴孩的啼哭声,才能让沈幽荷、夜承枫和郡主三人感觉得到这里不是一座死城。
待清晨的露水润湿了马蹄时,三人已然出璧县二十余里,路两侧的田间地头,才陆续有采摘蔬菜的农夫出现。
这些人将沾满露珠的新鲜蔬菜整齐地码放在竹筐之内,像摆弄着易碎的珍宝,当竹筐内装满绿色后,农夫拿起扁担,半蹲下身子,奋力挑起后,便都不急不慌的、结伴哼着小调朝璧县走去。
都说岭阳百姓生活安逸,由此可见一斑。
三人快马加鞭,一路向东南,目的地正是龙涧山玄妙观。
自昨日从都督府议事后,绝尘在众人心中形成的阴云就一直挥散不去,且愈加清晰沉重。
回到洪府后,洪渊蒙混过关的兴奋和庞氏兄弟走马上任的自信,让沈幽荷更加感到平乱的最大阻梗只有绝尘,擎天岭恍若前世的残存记忆,让沈幽荷清晰的看到绝尘在自己心中留下的影子,沈幽荷此时迫不及待的想找回这些记忆,或许其中就有打败绝尘的方法。
龙涧山很好找,从璧县出来,顺着官道一个弯不用拐就能直达,可能是因为香火兴盛,走的人多,这条道也比一般官道宽敞平顺。
三人不到晌午就到了山下,龙涧山既不雄伟,也不险峻,不过是平地突兀而起的七座连体山丘,但却贵在草木葱茏,满山滴翠。
山北的斜岩断壁之上,一条山溪蜿蜒而下,水势充沛,似一条白龙盘山而起,一侧山体镌刻两个斗大篆字“龙涧”,想来定是此山名头的由来。
三人拴好马儿,马儿也很乐意被拴在这山脚下,只因这里满是鲜嫩多汁的青草。
三人沿着山脚下的青石阶,拾阶而上,迂回走进群山深处,便见一处颇具古风的道观坐落在山腰之上。但不知何故,山门却是紧闭。
三人来到门前,夜承枫上前叩门,扣过三下后,便有一总角之年的挽髻道童开门探出头来,虎头虎脑的看着三人,脆生生道:“今日闭观,请愿占卜请明日再来。”
郡主见这道童可爱,上前蹲下道:“好童儿,我们远道而来,又要事拜见玄一老祖,请乖童儿回禀一声,放我们进去。哥哥给你山楂丸吃。”
那道童看了看郡主,稚气未脱道:“你骗人,你明明是姐姐。老祖也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
郡主见竟被道童识破,便板起脸来,拿出一山楂丸,剥去蜡壳,给那道童,道:“不见就不见,但你不能跟别人说我是姐姐,要叫哥哥。听懂没?”
那道童一口将山楂丸嚼在嘴里,连连点头,道:“懂了。那我就叫你山楂丸哥哥。”
郡主噗嗤一声笑了,摸摸童儿小脸,道:“那我就叫你山楂童儿。”
那童儿却摇头,道:“我有法号,要叫我道九。”
郡主一听又乐了,笑道:“你确定是倒酒,不是倒茶啊?”
这一说,沈幽荷和夜承枫也都乐了。
夜承枫透过门缝向里看去,偌大的院里空无一人,各大殿中也不见人影,确实只有这小道童在,年长的道士全都不见,便也蹲下问那童儿:“道九,你的道兄和师父们都在哪儿啊?”
道九看看夜承枫,嘴里一边嚼着,一边道:“嗯,这是哥哥。他们都在听老祖讲道。我太小,听不懂,师父便让我来看门儿。”
说到这,道九好像想起了什么事,一口将嘴里的山楂丸咽了,道:“呀,差点忘了,师父告诉我,如果有人拿鱼···鱼饼来,便让他进来,你们有鱼饼吗?”说着,便用小手比划出一个圆饼形状。
三人都不太明白什么是“鱼饼”,夜承枫想了想,从怀中拿出那块双鱼玉佩,给道九看,问道:“这是鱼饼吗?”
哪料到道九看后竟连连点头,道:“对的对的,师父给我看过的。哥哥先进来,我去找师父。”说完便一溜烟的转身跑进大殿里。
夜承枫推开山门,三人仍站在原地,看着道九蹦蹦跳跳远去的身影,三人都莞尔一笑,童真和童趣也许正是这世上最纯美和宝贵的东西吧。
过了小一会儿,一道姑从大殿内快步走出,身着道袍,手持拂尘,步伐轻盈,飘然而至眼前,虽相貌五官已近不惑之年,然容光肤发却胜似少女,发黑肤白、神采奕奕,正是驻颜有术。
道姑施礼道:“贫道净玉,特来恭迎三位面见老祖,三位善人请随贫道移步后山。”
三人也连忙还礼,沈幽荷道:“有劳仙姑领路。”
郡主还念念不忘那道九,便问道:“仙姑可是那道九的师父?为何不见他人来?我与道九可是一见如故呐。”
净玉笑道:“善人定是误会了,道九可是贫道的师叔祖,老祖才是道九的师父。”
郡主讶异道:“道九不过**岁,如何能是老祖的徒儿?徒孙还差不多。”
净玉道:“善人有所不知,道九师叔祖慧根深厚,老祖收其为关门弟子,故而辈分颇高,本院住持见了,也得称他一声师叔。”
郡主再问道:“那老祖一共几名徒儿?”
净玉道:“亲传弟子一共就三人,大弟子道济真人,也正是本院住持的师父,也是贫道的师祖;二弟子无人知晓,据说是名居士;三弟子嘛,即是道九师叔祖。”
郡主想了想,惊道:“这么说,老祖是仙姑的太师祖,那老祖贵庚几何?”
净玉道:“此为天机,无从知晓。只知先有老祖,后才有龙涧之名。”
郡主咂舌道:“尝闻古有彭祖,寿过八百,莫非老祖是当世之彭祖?”
净玉笑而不答,只道:“稍后面见老祖,善主大可亲自问询。”
郡主摇头道:“不可不可,让我问道九几岁,我还问得,但问老祖,那可不妥,有不尊长者之嫌。”
净玉笑道:“老祖万事皆明,不必善主开口,老祖必能为善主解此疑惑。”
郡主疑道:“仙姑的意思是,老祖能算出我想知道他高寿几何?”
净玉点头道:“老祖洞悉大道,已成真仙,今日出关,就为候见三位善人,了却一桩尘缘。你我在此所说所做,老祖均心中了然,洞若观火。”
此言一出,郡主、夜承枫,均是惊讶不已,但谁也不敢再开口多言,只在心中起疑:“世间真有神仙不成?”只有沈幽荷不惊不疑,心中也猜到了为何义父断言老祖能治“神空无印手”的缘由。
三人随净玉一路穿过了灵官殿、玉皇殿、四御殿和三清殿,终于来到了玄妙观的后山。
翻过这道三丈来高的小山岗后,眼前便豁然开朗,一汪碧水映入眼帘,四周山头环绕,山中积水常年汇聚于此,成一百亩方圆的天池湖泊,只有北面的山头,从当中自上而下裂开一道两丈余宽的山涧,似是刀砍斧劈一般,这也正是那道形若白龙的山溪源头之所在。
湖水湛蓝平静,宛如嵌入群山的蓝宝石,只有在微风拂起时,方才能吹皱这水天一色。湖心处还有一小岛,一座百丈余长的铁索木桥飞架于岛、岸之间,岛上树荫婆娑。一座独栋道观掩映其中,形似立起的葫芦,正对桥头的葫芦肚上有一道醒目的八卦门,葫芦头上则有两字“混沌”。
整座小岛,既像近在眼前,又像远在天边,真乃好一处洞天福地!
净玉稽首道:“那便是葫芦观,是老祖闭关修道的地方。老祖正在观中静候三位,贫道还有俗务在身,恕不能奉陪。请三位善人自去便是。”言毕便告退了。
三人还礼后,下了山岗,上了木桥,铁索随着步伐而轻微晃动,发出有节奏的律响,时而似编钟,时而又似风铃,悦耳无比,微微斜风吹拂而来,映着一片湖光山色,三人顿感神轻气爽、身心清澈,而前方的葫芦观就像是一座通往无忧世界、远离俗尘的桃源驿站,令三人充满了无限遐想和希望。
三人踏上湖心岛,到了葫芦观近前,八卦门自动打开,泛出七色斑斓之光,如梦如幻,正待三人踟蹰不前,宝光之中,走出一小人儿,正是憨态可掬的小道九,道九笑看着三人,招手道:“快进来快进来,里面好玩着呢。”
三人既已知道九的真实身份,便也不多言,随着道九,一起走入七彩宝光之中。
三人宛如进入另一玄妙天地,眼前彩光一闪,便有千百般事物闪现于眼前,彩光再一闪,又有另千百般事物再闪于眼前,七色彩光不停交织,眼前便有千万般事物不停闪过,包罗万象,世间的一切人和物,应有尽有,千姿百态,让三人大开眼界,应接不暇。
逐渐的,沈幽荷看见了擎天岭和义父,夜承枫看见了天机谷和北海郡,郡主则看见了京师和落日马场,这些画面中,都有各自的身影,有些是在过去,而有些却像是在将来,三人不禁都痴迷其中,但一切却都似虚似实,待三人努力细看时,七色光骤然消失,只剩下一片苍茫、一片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