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关中投降

+A -A

  “这……”

   副将愣了愣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犹豫片刻,副将硬着头皮说道:“殿下,这样下去,恐怕等不了一天时间了。”

   “关中城,真的挡不住信王大军吗?”

   秦王瞪大眼睛,再次问道。

   这一次,副将没有说话,只是缓缓地点了点头。

   “唉!”

   看到这一幕,秦王无奈地叹了口气。

   关中城局势如此,恐怕真的已经回天乏术了!

   就算是这样鏖战下去,即便是死伤再多,关中城也守不住了。

   看来……

   秦王长长叹了一口气,心中有些无奈。

   许久,秦王开口说道:“吩咐下去,不要打了,我们……我们投降吧!”

   “啊?”

   副将一愣,随即眼睛之中闪出一抹亮光,“殿……殿下,真的要投降吗?”

   “是的,投降吧!”

   秦王重复了一句。

   这一下,副将心中一喜,连忙说道:“殿下仁慈!”

   没过多久,关中城上空就举起了白旗。

   硕大的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城墙上的秦军士卒,看到这一幕,顿时也愣住了,随即发出喜悦的欢呼声。

   “投降了?太好了!”

   “真的太好了!”

   一些秦军士卒喜极而泣,仿佛是将死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而关中城上空,飘扬着的白旗,也被城外的神勇军统领王忠看到了。

   “统领,你看!”

   一名参谋伸手指着关中城上空的白旗,惊呼道:“关中城这是要投降啊?”

   “是吗?”

   看到白旗之后,王忠不禁笑了起来,说道:“看来,这个秦王还是很明智的啊!”

   “如此也好!”

   王忠点点头,说道:“都是我大乾国人,打来打去,都是自己人,打得什么啊!自相残杀太不好了!”

   说着,王忠吩咐神勇军停止轰炸。

   而与此同时,关中城的城门也打开了,城墙上的秦军士卒拿着武器,来到了外面。

   在城外旷野中,秦军士卒纷纷扔掉了手中的武器。

   看到这一幕,王忠也才明白,关中城之战真的结束了。

   秦王,投降了!

   “第一师,进城!维持治安!”

   王忠沉声吩咐道:“注意警戒,另外务必保证百姓安全!”

   “是!”

   第一师师长应了一声,指挥着第一师所部进入了关中城,开始接管各处城防以及城内重要建筑。

   诸如秦王府、关中总督府署、校场等地,纷纷被占据了。

   与此同时,秦王也率领着关中的文武官员,带着关中的户籍田册,出城投降。

   王忠骑在马背上,缓缓来到关中城外。

   一名站岗的士兵介绍说道:“这位是我神勇军统领王忠王统领!”

   秦王一愣,连忙跪伏在地,朗声道:“罪臣叩迎天军到来!”

   “罪臣献出关中户籍田册,归顺朝廷!”

   与此同时,身后的一众文武官员也纷纷跪伏在地。

   看着这些人,王忠挥了挥手,吩咐参谋接收了关中省的户籍田册。

   随即,神勇军所部给京城陛下那边,告知这个消息。

   在神勇军接管关中城之后,王忠作为神勇军统领,也代表京城,下达了安民告示。

   关中城,一应事务,暂且照旧!

   等待京城派遣总督、官员到来,然后执行东宁政策!

   除此之外,王忠吩咐秦军降卒连带着关中城原本的防御力量,全部回到蓝田大营居住。

   而神勇军第二师所部,则在蓝田大营附近,负责看守。

   对于这些降卒,王忠也写了一道条陈,参照东宁、岭南旧例,对秦军降卒进行甄别筛选、考核。

   合格人员,编入到神勇军之中。

   而不合格的人员,则继续居住在蓝田大营,等待下一步通知。

   在这些事情稳步进行的同时,秦王也对关中省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

   命令关中省北部、榆林一带的秦军残部,放下武器投降。

   命令原秦王辖地官员,献城投降!

   在这两道命令之下,关中省关中府一带的县城,纷纷投降。

   就连北方的一些府县官员,也开城投降。

   在北部山区一带,秦军残部听到秦王投降,神勇军大部进入山区之后,也知道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当即,这些秦军残部也只好放下武器投降了。

   至此,整个秦王辖地彻底不复存在。

   而李信所部,也光复了关中省!

   在这个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李信有些诧异。

   不过片刻,李信就恢复平静。

   他知道,现如今的东宁大军,已经不是当初的东宁大军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个道理,一些人还是懂得的!

   尤其是,整个大乾国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是负隅顽抗,也只不过再多增加一些伤亡而已。

   对于局势,没有一点作用。

   “这个秦王,倒是挺识时务的啊!”

   李信笑着赞叹一句。

   “陛下,”

   赵秉璋点点头,说道:“秦王的确识时务,秦王投降,关中也不战而降。对于我们来说,就能够腾出手来,对付其余势力了!”

   “不过,”

   赵秉璋看着面前的李信,开口说道:“陛下,这秦王该如何安置啊?毕竟,秦王乃是投诚的王爷,若是安置妥当,其余实权藩王或许也会有效仿者,譬如庆王、肃王。若是安置不当,恐怕会适得其反啊!”

   “这个我明白。”

   李信点点头,说道:“赵先生,咱们的政策不变,各省藩地一律取消,各地藩王土地全部纳入朝廷管辖。各地藩王府,也全部裁汰。各地官员、军队,必须接受朝廷管理!这一点,不能变!”

   “至于秦王,”

   李信想了想,说道:“作为投诚来的藩王,自然不能苛待。参照辽王之例,在东宁城附近,建设府邸,将各地投诚藩王迁徙到那边生活。每位藩王,按照王府人口,每人分配十亩地,让他们自给自足吧!”

   十亩地,相对于普通百姓的四亩地来说,已经足够多了!

   而且,还有朝廷建设的府邸,这样也能够保证基本的生存了。

   这样的条件,也是当初辽王的例子。

   赵秉璋点点头,说道:“那就按照陛下之意吧!”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