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难成大器!(求订阅)

+A -A

  吃完午饭。

   嬴政没有继续晒太阳,只是说了声自己乏了,被监督着喝完汤药,就径直回屋休息去了。

   秦落衡并没太在意。

   感染风寒的人,都比较嗜睡。

   这很正常。

   他则是待在院里,继续看着竹简,不时还拿出算筹, 计算起了令史俭留下的作业。

   很快。

   就到了下市时分。

   嬴政从房门中出来,沉声道:“时间差不多了,我也该回去了,你既然搬了家,以后就在那边住下,你的田地, 就几天就会下来,到时给你安排几个隶臣,交给他们打理即可。”

   “你为史子,当以学业为重!”

   秦落衡面色一喜,答谢道:“多谢长吏。”

   随即。

   他迟疑了一下,开口道:“长吏真要阻止始皇颁发‘使黔首自实田’这项政策吗?”

   嬴政目光微阖。

   冷声道:

   “这些朝臣暗藏祸心,这项政策也祸国祸民,我身为始皇重臣,岂敢置之不理?又岂能视而不见?”

   “我定冒死以谏!!!”

   秦落衡道:“那要是始皇不听呢?”

   “不可能!”嬴政当即道。

   “为什么?”秦落衡满眼惊奇。

   嬴政看着秦落衡。

   不悦道:

   “没有为什么!”

   “始皇在你眼中就那么不堪?”

   “前面只是没有意识到这政策的危害性,意识到了,又岂会继续去做这自毁根基的事?”

   “始皇也没那么固执己见。”

   “始皇要是真那么固执,就茅焦、尉缭子这些口出不逊的人,早就不知死多少次了,李斯、郑国这些人也早就被驱逐出境了,岂还会容许他们继续相秦?”

   “以后少听外面胡说八道!”

   秦落衡面色一滞。

   解释道:

   “长吏我不是这意思。”

   “始皇雄才大略,这世人皆知。”

   “我又岂会去质疑?”

   “我担心的是长吏一旦反对,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那时长吏可谓是举目皆敌,长吏未必能招架的住,若是始皇也被说动,长吏就真的要进退维谷了。”

   “长吏一身正气,为国为民,慷慨直言,这属实令人敬佩。”

   “但滋事重大,我还是想长吏三思而行。”

   “若是事不可为,长吏该退就退,不要冲动死磕,得罪满朝大臣,就算有始皇袒护,今后也注定举步维艰,长吏还是要为自己多做考虑。”

   嬴政闻言却是大怒。

   呵斥道:

   “住口。”

   “你一黄口小儿,也配教我做事?”

   “大秦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这是臣子本分,若是满朝大臣竟皆如你所说,一心只想着明哲保身, 想着不得罪他人, 满眼都是权力私欲,大秦跟被灭的诸国又有何区别?”

   “你少不更事,我可以理解。”

   “但你这种观念,若是不更正,注定难成大器!”

   “大秦岂能由庸碌之人主政?”

   “荒谬至极!!!”

   秦落衡被骂的面红耳赤。

   望着秦长吏那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秦落衡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起初并不觉得自己说的有什么问题,人都是自私的,多为自己考虑有什么不对?

   秦长吏这番话,却是让他惊醒。

   他若是只顾着明哲保身,爱惜羽毛,那自己跟历史上的其他人有什么区别?都是在随大势随波逐流罢了,但民众需要的,其实是那些亢直之士、敢谏之臣。

   他进入社会就是想一展所能。

   但若遇事瞻前顾后,只想着八面玲珑、面面俱到,到最后,就算真身怀惊世之能,也只会舆榇自缚,长此以往,也就真成了一个庸碌之辈,让人不齿。

   这又岂是他之所愿?

   在这能人辈出的时代,他的这些自私想法,无疑显得幼稚可笑。

   秦落衡长拜及地,恭声道:

   “长吏,我错了!”

   “那错了?”嬴政面色阴沉的可怕。

   秦落衡一脸苦涩道:

   “那都错了。”

   “身为一名史子,今后的大秦官吏,就不该有明哲保身的心态,我从一开始就错了。”

   嬴政目光阴翳的看着秦落衡,最后长长的叹了口气。

   沉声道:

   “知错就认真去改!”

   “大秦自先祖立业以来,历经数百年,由小及大,从一个边陲之地,发展到如今的一统海内,靠的不仅仅是历代先王的励精图治,也是靠着众多臣子的铮铮直谏。”

   “若非有百里奚、商鞅、张仪等臣子相助,大秦岂能由弱变强?岂能在大势之下,成功一扫六合、一统天下?”

   “若是大秦臣子都追名逐利,为了私利,欺上瞒下、阴奉阳违,大秦内部恐怕早就祸乱横生,民不聊生了。”

   “天下缺能人能吏吗?”

   “从来不缺。”

   “何况现在天下一统,天下人才尽归大秦。”

   “大秦根本就不缺人才,大秦缺的是亢直之士、敢谏之臣,他们的一言一行,才是能真正影响到大秦走向的人,你以为始皇为何会纵容对自己百般取笑的儒家?”

   “因何?”

   “因为儒家的人敢说!”

   “虽然儒家说的很多都是迂腐之见,但儒家跟朝臣辩论的时候,却是能说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而这就是儒家存在的价值。”

   “你涉世不深。”

   “对很多事还看不真切。”

   “你其实说的并没错,明哲保身是一种智慧,但朝堂上不需要这种智慧,尤其是这次的事情,若非你点醒,我恐怕就真犯了大错,现在朝堂上敢直言规谏的大臣太少了。”

   “朝廷不缺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人。”

   “但缺敢谏之臣啊!”

   嬴政摇头叹息,转身朝院外走去。

   他之所以这么挽留王绾。

   正是因为此。

   王绾跟其他大臣不同,他向来直言不讳。

   虽然王绾的不少建议有些偏激,甚至有些就是错的,但跟李斯这种揣测上意的臣子相比,他喜欢王绾无疑更多一点。

   “长吏等一下。”

   这时。

   秦落衡在后面喊了一声。

   嬴政回头。

   只见秦落衡拿着两剂药过来了。

   嬴政脸色当即一黑。

   不满道:

   “我的病已经好了。”

   秦落衡道:

   “还没好完全。”

   “风寒可千万不能大意。”

   “万一落了病根,岂不是功亏一篑?”

   “而且也就两剂药,我都用兽皮包好了,你拿回去,差人煎一下就行了。”

   “对了。”

   “这药你自己吃,别给其他人煎服。”

   “每个人体质不同,所受的风寒种类也不同,要对症下药,我给你开的药,药剂相对偏猛,身子骨弱的人不一定适合。”

   “回去记得吃清淡一点。”

   “......”

   秦落衡叮嘱了一大堆。

   说完。

   就把兽皮包着的两剂药,塞到了嬴政手中,同时还递过去了几片竹片。

   看着多出来的竹片,嬴政好奇道:“这又是什么?”

   “药方?”

   秦落衡点头又摇头。

   他说道:

   “的确是药方。”

   “但不是治风寒的。”

   “这是‘人参养荣丸’的药方。”

   “这药方很珍贵,是用来益气养血、养心安神的,还有一定延年益寿的作用,长吏的身体较虚,需要多加注意,所以我就把这幅药方给找了出来。”

   “不过......”

   “上面有几味药材不是很好找,我自己曾私下配过,但一直没有配齐,所以长吏只能自己想办法了,不过长吏你身居高位,应该有办法弄到这些药材。”

   “里面的主药尽量使用年份高的。”

   “年份越高,效果越好。”

   闻言。

   嬴政下意识抓紧了手中的竹片。

   他面色严肃道:“这人参养荣丸真能延年益寿?”

   秦落衡点了点头。

   说道:

   “确实有这个功效。”

   “但效果其实就那样,主要是用来调养身体的,身体好了,自然延年益寿了,不过想靠这个续命,还是不现实。”

   “不过对你身体的确大有裨益。”

   “另外。”

   “长吏风寒没好完全。”

   “这药就算真配好了,也没急着用,以免两种药剂起反应,反倒把治病调养的好药,弄成了害人的毒药。”

   嬴政微微额首。

   说道:

   “我知道了。”

   “你不用送,我外面有车队。”

   秦落衡颔首道:

   “那小子就恭送长吏了。”

   嬴政点头。

   大步朝外面走去。

   只是目光不时会看向手中竹片,好似看见了什么稀世珍宝。

   或许说者无意,但听者有心。

   延年益寿。

   对他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另一边。

   目送秦长吏走远后,秦落衡也回到了居所。

   他对秦长吏有车队接送并不意外。

   大秦高官职高爵位的官员出行,本来就配有专车,只是一般都要提前向官府申请,秦长吏有专车再正常不过。

   把案几搬回屋里。

   他也是收拾起了东西。

   从今以后。

   他就真正搬家了。

   以后估计一个月都难回来一趟。

   不过。

   他倒是没什么感伤。

   把东西放好、封好,也是背着书箧,提着大包小包,离开了居所,以后他就生活在咸阳了。

   嬴政也坐上了回咸阳的车辇。

   他把这两剂治风寒的药随手放到一旁,目光却是一直盯着‘人参养荣丸’的丹方,良久才回过神来。

   他把丹方小心的放好。

   朝车外道:

   “来人,去传令宗正。”

   “让他去咸阳宫外候着,朕有事找他。”

   “另外。”

   “把太医令也给朕叫去!”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大秦:布衣皇帝 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难成大器!(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