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震动!本王就喜欢你刚正不阿!

+A -A

  午门。

   百官齐聚于此。

   因为昨夜锦衣卫与五城兵马司的举动,惊动了不少人。

   所以此刻文武百官都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各自小声地窃窃私语,希望互相交换情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毕竟,五城兵马司连帝都都给封了,那定然是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兵部尚书金忠被一众朝臣围着,满脸懵逼之色。

   夏元吉匆匆赶来,劈头盖脸地问道:“金忠,你封锁帝都干什么?”

   金忠:“???”

   啥?

   我封的?

   我封你大爷!

   老子昨晚上就睡了!

   金忠气得满脸涨红,怒喝道:“此事与老夫无关,老夫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你放屁!”蹇义怒喝道:“除了你这位兵部尚书,还有谁能够调动兵马司?”

   蹇义身为吏部尚书,天官大人,对大明朝的政治体制熟稔无比。

   大明朝的军事领导系统,是以文制武,以内制外的原则,严厉禁止各级武官私自调兵。

   凡征调、守卫、朝贡、保塞之令,都归兵部职方司执掌!

   武官倘若私自调兵,那就是谋逆造反!

   其实正常情况下,调兵流程应该是兵部尚书向皇帝请旨。

   得到皇帝批准同意后,兵科给事中凭旨意到御马监领取火牌、兵符,发到兵部,再由兵部具体执行。

   这个体系的原理,是“合之则呼吸相通,分之则犬牙相制”,避免出现武将、权臣和太监任意一方独自掌握军队的情况。

   说白了就是皇帝独掌兵权,文武宦官三方间互相制衡,以此稳固自己的统治!

   但常言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在皇帝离京,太子监国的情况下,兵部尚书与太子可以商议调兵。

   金忠满脸无奈地看着众人,冷声吐出了一句话。

   “尔等忘了,五城兵马司还有一位提督吗?”

   众人:“!!!”

   提督!

   汉王爷!

   汉王回京了!

   皇帝陛下出征之前,授予了汉王朱高煦提督兵马司的特权,至今未变!

   如果昨夜的动静,兵部尚书金忠一无所知,那就只能证明,是汉王所为!

   汉王,回京了!

   一想到此事,群臣当即变了脸色。

   朱勇徐钦等人欣喜若狂,先前心中的惶恐不安尽数被狂喜取代!

   汉王殿下回京,他们也就有了主心骨!

   而且,有些人可是要倒霉了啊!

   金忠蹇义夏元吉三巨头神情颇为凝重,脸色都不太好看。

   那位汉王爷一回京,就立马命镇远侯顾兴祖封了金陵帝都,显然是来者不善啊!

   联想到,近些日子金陵帝都内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三巨头更是忧虑到了极点。

   不用怀疑,汉王爷定是知晓了解缙陈公甫之事,所以当即快马加鞭地含怒回京!

   何人能够承受汉王朱高煦的怒火?

   他本身就是个无法无天的主儿!

   皇帝陛下不在,连太子殿下都拦不住发飙的汉王爷!

   一想到这儿,三巨头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多事之秋啊!

   程朱,要大难临头了!

   一时间,文臣惊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武官狂喜,肆意畅快。

   正当此时,午门鼓响,群臣当即止住出言,老老实实地排班列好,准备入朝。

   很快宫门打开,文武百官依次从东侧门进入,怀揣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这广场便是太和殿广场,正门为太和门。

   按照紫禁城的功能设计,太和殿为皇帝处理国事的“前朝”区域核心建筑,以往大明天子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称为“御门听政”。

   顾名思义,这“御门听政”就是皇帝在太和门前听大臣们汇报工作,而不是在殿内。

   太和门与乾清门都是殿宇式的宫门,其外观形制和宫殿建筑一样,但前后贯通,前后两面无墙无窗,台基之上只有梁柱、两山和殿顶。

   而在殿内后墙的位置设三组对开的大门,御门听政时,会将殿后大门关闭,就成了前面对着广场敞开的殿宇。

   皇帝坐在殿内摆放的宝座上,大臣们在殿前的广场上分列两厢,山呼万岁之后,御门听政就开始了。

   早朝所在的地点,也即是这太和门。

   此刻百官已经按照各自官位品秩列队站好,站在前面之人自然是六部九卿等朝堂重臣。

   然而锦衣卫统领张輗的到来,却是令广场再起了波澜。

   “张輗,太子殿下何在?”

   有朝臣一见到张輗,立马开口询问了一句。

   毕竟汉王回京消息已经证实,他们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太子殿下,能够出手护住他们了。

   张輗看着这些满脸希冀的官员缙绅,忍不住戏谑笑道:“哦,太子殿下在东宫呢!”

   “汉王殿下受命监国理政,命本座封了东宫太子府,太子殿下今日是来不了了!”

   群臣:“???”

   啥?

   你说啥?

   汉王封了东宫?

   我尼玛啊,你这是要疯啊!

   你一个王爷,让禁军统领封了太子爷的东宫?

   汉王朱高煦,你想做什么?

   一时间,所有人都开始慌了,连三巨头此刻都满脸懵逼。

   狗贼汉王爷,把东宫给封了?

   他这是想做什么?

   他不会是想……夺嫡?

   正当这个时候,一身蟒服的汉王,施施然地走进了殿宇。

   “呵,诸位都在呢?这么长时间不见了,诸位可有想念本王啊?”

   众人:“???”

   想?

   想你?

   想你大爷!

   你个狗贼,怎么不死在北疆?

   现在好了,一回来就封锁了帝都,还封了东宫太子府!

   原本恢复正常的大明朝堂,因为这个狗贼突然回来,只怕又要掀起无数风浪了!

   金忠蹇义夏元吉三巨头面面相觑,有些哭笑不得,也有些无可奈何。

   毕竟,汉王朱高煦才是皇帝陛下命令的监国之人,如今他回到金陵帝都,即便是太子爷也要交换监国大权!

   监国汉王爷,现在真的回来了!

   朱高煦冷眼看着这些神态不一的文武朝臣,将其表现尽收眼底。

   他也懒得废话,直接了当地开始了自语。

   “本王受命监国理政,推行了各项利国利民的新政,临行之前也做好了一切安排。”

   “可是本王万万没有想到,当本王在岭北浴血奋战的时候,竟然有人在背后捅刀子,一个个新政都被贯以各项名头,不是被叫停就是被废除!”

   “呵,怎么着?真当本王这刀,杀不了人吗?”

   此话一出,全场皆寂。

   所有人心中都清楚,汉王是含怒回京,直接封了金陵帝都与太子府,显然是准备大开杀戒!

   在这个节骨眼上,哪里还有朝臣敢冒出头来。

   眼前他们不吭声,朱高煦只好开始点人头了。

   “汤宗,陈公甫一案是你审的吧?”

   突然被汉王点名,大理寺卿汤宗心头剧震,有些恐慌。

   但他转念一想,自己是按照大明律令判决此案的,所以也不怕汉王朱高煦挑出什么把柄,暂时冷静了下来。

   “汉王殿下,此案乃是三法司会同六部九卿圆审所判,均是按照大明律令判决!”

   “好,说得好,本王就喜欢你这种‘刚正不阿’的忠良直臣!”

   “既然如此,那接下来这个案子,也交给你审吧!”

   “就在这太和门广场,今日给本王审完!”

   群臣:“???”

   啥?

   啥意思?

   什么案子?

   发生了什么?

   汤宗满脸懵逼,心里生出了强烈的不安。

   朱高煦见他这副模样,顿时露出了一个和善的笑容。

   “把案犯带上来,让刚正不阿的汤大人好好审!”

   群臣满脸茫然地扭头看去,下一刻却是吓得面无血色。

   上百名官员缙绅,穿着囚服被锦衣卫押了上来!

   这里面,六部百司的郎官占了大部分,但还有不少朝臣,甚至还有正四品高官!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399章 震动!本王就喜欢你刚正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