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强大而脆弱的帝国

+A -A

  燕国大军呼啸而来,宛如疾风。

  帝国从东到西,几乎所有领兵的封疆大吏都收到了来自神都的诏令。

  安东节度使辽国公洛星河。

  幽州节度使冀国公耶律宏光。

  河东节度使河东郡王李克用。

  中都留守雍王李言明。

  陇右节度使岐国公李茂贞。

  河西节度使金城郡公朱温。

  这六人中,以安东、河东、陇右三镇最强,都能征召十万以上的精锐,平时麾下也就精兵数千人。

  现在朝廷困难,维持庞大的常备军明显不可能,但只要有战事,拉起强大的军队,也就是一个月的事情。

  况且有数千可用之人,很多时候就已经足够。

  燕国军队一队直扑辽东,一队则不出所料的进攻关中,负责防守这一块的自然是中都长安留守,以及陇右节度使。

  面对来势汹汹的燕军,雍王李言明和陇右节度使李茂贞可谓是苦不堪言,中原的军队怎么可能比得上那些久经战阵的军队精锐。

  况且,燕军是抱着决死的意志来进攻的,士气根本就不用鼓舞,嗷嗷叫着就往上冲,中原这边就缺少了这种不惜一切的锐气。

  雍王李言明很快就生出了弃城而逃的想法,但被李茂贞拦住了,李茂贞当然不是要为大唐朝廷尽忠。

  “雍王,现在就这样逃回洛阳,陛下一定会杀掉你我二人,我们应该快点给洛阳写信求援,然后弃城率领军队,转进陇右,再做打算。

  仗还是要打的,但只不过不在长安打而已。”

  雍王李言明立刻就明白了李茂贞说的是什么意思,长安的目标太大,燕军是一定会攻打下来的,现在根本就守不住,与其如此,不如直接抛弃长安。

  燕军远道而来,肯定是为了粮食,这长安城中的粮食,分散在许多地方,足够燕军抢好久了。

  趁着这个时候,可以直接往西边跑,至于为什么不往东跑,那不是废话,东边是神都,而且有潼关,肯定不会让他们过去的。

  至于渡过黄河那就更是开玩笑了,黄河东边可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李茂贞和李克用的关系一向不好,而且李克用那家伙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没脑子,但是个出名的忠臣。

  李茂贞丢掉长安,足够李克用弄死他了,必不可能让他过河。

  至于丢掉长安,可以说是保存有生力量,我军胜利转进陇右,从后方牵扯燕军,这都是战术啊,所谓丢芝麻捡西瓜。

  雍王李言明防御燕军的胆子没有,但用老百姓用人肉垫子的胆子还是有的,当即就和李茂贞一拍即合,“岐国公真可谓是我大唐名将啊,就按照岐国公所言,本王立刻就给洛阳写信,告知陛下我等所商议之事,岐国公,事不宜迟,现在就开始整军离开吧。

  可恨的燕军,迟早本王要回到长安,把这些叛军都杀死,然后将头颅吊在城门楼上。”

  李茂贞心里对李言明一阵鄙视,但面上却虚伪笑道:“雍王,以后我等一定会再光复中都的,现在就别浪费时间了,快些走吧。”

  长安四十多万的百姓,大概做梦都想不到,关中的守护神竟然会这么干净利落就将他们卖了。

  神都的天子李慎也绝不会想到,自己在关中挑选的两个人,会软蛋到这种地步。

  长安距离洛阳的距离并不算是特别远,快马加鞭,日行八百里的话,只要一日就能到达洛阳,很快李慎就收到了来自李克用和雍王李言明的信。

  洛星云正望着堪舆图,在计算关中的军队能抵挡多少日,他要亲自出征,从洛阳征发军队,然后再联络河东郡王李克用,一起进逼关中。

  “洛王,河东郡王李克用在信中请战,他说马邑方向没有敌军,而且有他麾下的义子坐镇,不需要担忧,他可以趁着现在黄河结冰,直接从并州跨过黄河,进入关中,不斩杀贼首,他绝不回来。

  真是忠臣啊。”

  洛星云闻言点点头,也感慨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李克用虽然桀骜,喜欢权势,但对大唐的忠心是有的。

  陛下,不出一個月,臣就能率领洛阳援军,再加上河东郡王李克用的河东精兵,进剿关中,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关中虚弱,但只要关中雍王和岐国公死战,还不至于陷落。

  到时候就可以复制当初我大唐建国时的盛况,在关中一战定胜负,臣相信……”

  洛星云还没有说完就直接被李慎打断了,“来不及了。”

  李慎的声音有些失魂落魄,“洛王,来不及了。”

  洛星云疑惑的转过身来,望向天子李慎,只见天子李慎整个人都在颤抖,脸色变得煞白煞白,甚至身体都有些晃,有些站不稳。

  “陛下。”

  “洛王,这是雍王李言明送来的信,这狗贼,狗贼!”

  一听天子李慎骂李言明狗贼,洛星云就知道不妙,难道李言明直接投敌了?

  他连忙接过信一看,匆匆扫过之后,顿时气血上涌,眼前一黑,差点就晕乎乎的没站稳,关中竟然没有抵抗就放弃了。

  转进陇右?

  不就是逃到陇右!

  将偌大的关中拱手送给燕军,最重要的是,让燕军得到了大量的补给,而且从关中可以四面出击。

  况且,就以现在的陇右军,在朝廷和燕军作战的时候,真的能完成从后包夹的任务吗?

  不对!

  洛星云突然想到了一点,他是从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想别人的,“李茂贞这狗贼是不是想要趁机造反,割据陇右,形成当年薛秦的局面。

  但他疯了吗?

  仅仅凭借陇右一镇,怎么可能割据,除非河西也出现问题。”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君臣二人都直接懵了,不抵挡直接丢掉关中,这局面是谁都没想到的,这到底是图什么呢?

  若说大唐失去民心也就罢了,但大唐在关中的民心很重,虽然后面大唐将帝都迁到了洛阳,但作为唐家故地,中都的政治规格还是很高的。

  那里的百姓都心向李唐。

  在如今的天下,任何想要割据的人,都和找死差不多,就算是雍王李言明也不可能。

  对于李茂贞和李言明的所作所为,李慎和洛星云是百思不得其解,完全想不出来为什么。

  想了许久只能将之归结于,天生的奸贼,白眼狼,毕竟这世上这样无耻的人,实在是不少。

  现在的关键是解决这个问题。

  关中陷落从军事角度来说,让大唐很被动,但还不是特别被动,有潼关在,洛阳暂时没有危险,而且河东军已经整装待发,随时准备踏过黄河进入关中。

  但军事从来就不是最主要的,大唐统治中原两百七十年,有太过于辉煌的历史,深深刻在无数人心中,天下有无数愿意为大唐赴汤蹈火的仁人义士。

  那浑厚的民心,是大唐可以复兴的底蕴所在,想要将这底蕴损耗干净,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关中陷落最大的问题在于政治上,大唐内郡县外藩国的统治模式,内部自然是稳如泰山,但外面主要是依靠经济手段控制,军事手段威慑,文化手段笼络,三者缺一不可。

  现在关中陷落,就不得不将震慑藩国的兵收回来,至于经济手段,现在的大唐还需要藩国输血,才能度过难关。

  洛星云最怕的就是不能短时间内击退燕国,那将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

  天子李慎也想到了这些,他脸色苍白的说道:“洛王,看来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了,立刻给李克用下令,让他率领河东军进入关中。

  陇右军不能指望了,立刻调安西、北庭、河西三镇兵马,入关中平叛。

  洛王,朕再给你一道诏令,命你为征西元帅,节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河东五镇兵马,与燕国叛军会战于关中,务必不能让他们踏进山东一步。

  你还有什么要求,朕都答应,一并都颁布下去。”

  洛星云叹息,“陛下,臣没有别的要求了,只希望另外几地不要再出事,陛下要做好准备。”

  洛星云离开宫中后,就匆匆带着征召的一干人前往河东和李克用会合。

  在洛星云离开后,李慎越想越觉得不安,李茂贞既然能这么干,那其他人会不会也这么干,他思前想后,现在能用的人,实在是不多。

  他的儿子都还太小,不堪大用,只有他的亲兄弟和洛氏诸子是现在能用的人。

  一道道诏令被颁下,洛氏诸子被派往各地镇守。

  洛星云一路渡过黄河前往河东,现在根本就不需要渡口,因为黄河都是结冰的,就连大军行进都没有问题,这气候虽然大旱,但却不是热,只是单纯的不下雨,到了冬天倒冷的冻死人,甚至会出现初夏还下雪的奇景,让人胆寒。

  “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让洛星云恐惧的从来都不是燕国的造反,如果堂堂大唐就连一个藩属国的背叛都处理不了的话,那可真是有些太过于侮辱这个立国两百七十年的王朝了。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很快就得到了长安陷落的消息,甚至比朝廷还要快。

  因为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通常是你的仇人。

  李克用和雍王李言明还有李茂贞的关系都一般,所以他对这两人都比较关注,本来是准备着随时参一本,把这两个人搞死,却没想到见到了二人弃城而逃的一幕。

  李克用在得知了这件事后,直接火冒三丈,立刻就要起兵进长安,但最后还是被妻子拉住了,身为节度使,没有朝廷诏令,擅自对外动兵,这可不是臣子所为。

  等到朝廷的诏令下来,李克用大喜过望。

  洛星云和李克用在黄河岸边相遇,李克用亲自牵着马过来,朗声道:“陛下英明,洛王节制诸军,此番定能功成,本王一定要亲自把李茂贞的头颅砍下来,祭奠关中死去的百姓。”

  一群饿的嗷嗷叫的军卒为了活命,进入长安和关中后会做些什么,就算是没有屠城的命令,但也只不过是没有系统军令罢了,如果遇到反抗,会做什么,可想而知。

  “陛下在宫中盛赞郡王,说板荡识忠臣,河东郡王才是我大唐的忠臣,若是都如同郡王这样,现在又怎么会有这样的祸事呢?”

  李克用闻言哈哈大笑起来,而后指着身后的两三千人,“洛王请看,这便是本王麾下战无不胜的黑鸦军,每一个都如同死士,有这三千人在,本王就信心摧敌破阵,待见到燕军,本王请为先锋。”

  “河东郡王高义,本王必让郡王一展雄风。”

  ……

  在李茂贞和李言明转进如风的逃跑之后,长安以及周围的郡县很快就被收刮一空,如此顺利让燕军有些难以想象,汹涌的数十万人一波波涌入关中。

  在战场上这些人的确是多,但在关中的千万级别人口面前,这些人并不多。

  这些本抱着必死想法的军卒,很快就发现南国果然是天堂,在这里遍地都是粮食,让他们这数十万人活下去轻而易举。

  当然起兵时候的贵人们没有骗他们,果然只有南下才有活路,果然中原藏在粮食,不给他们,就是不想让他们燕国人活着。

  燕国人愤怒起来。

  燕国如今的高层却没有被这些冲昏头脑,他们虽然生活在草原,但是从小读的都是经典,从思维上是中原人,对于现如今的处境很明白。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第一就是抢够东西之后回草原,另外一条就是占据关中和中原决一生死,如果能够联络其他藩属国一起反抗朝廷就更好了。”

  “第一条路不可能,如果现在说回中原的话,外面的士卒会把我们撕碎的,最多只有一些人带着一部分粮食回草原。

  只能走第二条路,但是他们会参与我们的行动吗?”

  “怎么不会呢?

  大唐建立这么多年,不可能只有我们燕国中有我们这样的人,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这种想法可不是现在才出现的。

  而且现在大唐完全依赖天竺和中南那里维持消耗,加在天竺和中南那里的税比以前至少高了五倍。

  朝廷高五倍,落到百姓身上,恐怕就是十倍。

  至于粮食更是只留了一部分口粮,剩下的全部都运回了中原。

  去年天竺雨季的时候,一个州遭了洪灾,都没有粮食赈灾。

  藩属国中不满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藩属国中的贵族更是对大唐朝廷不满到了极点。

  这和我们是一样的。

  二等贵族的罪,还没有受够吗?”

  这最后一句话直接戳到了众人肺管子,同样的爵位,藩属国中就比中原地位低,有时候进了中原,还要被歧视。

  臭藩属国的来我中原要饭来了?

  普通人尚且算了,这些心高气傲的贵族怎么可能顶得住。

  “我们就在长安,向四方的藩属国发布告天下文书。

  大唐连年天灾,横征暴敛,这是大唐将要灭亡的前兆,天下的有识之士,都应当团结起来,推翻唐朝的统治。”

  这些燕国的贵族,都是年轻人,对于这些事想了很久,所以从开始造反,各方面就非常的有步骤,有条理。

  ……

  最先收到消息的是宋国,按理来说应该是天竺方向先收到消息,但因为宋国这边是从海上得到的消息,反而比楚国更快。

  不过楚国和宋国现在基本上相邻,一个国家知道,另外一个国家很快就会知道,毕竟现在在南亚和东南亚这一块,海运相当发达,消息的传递比陆地上快乐不知道多少倍。

  在宋国得到中原的消息时,很多宋国贵族心中都有暗自叫了一声好,也有一些亲近中原的贵族,很是焦急。

  但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还没有什么动作,毕竟大唐的强大是任何人都知道的,即便是现在的大唐,如果不是担心天下大乱的话,大唐不会像现在这么辛苦。

  别看大唐现在撑得这么辛苦,但打趴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轻而易举。

  直到。

  长安陷落。

  无敌的大唐军队,不战而逃,民间的反抗被轻而易举镇压,事情好像发生了变化。

  一个帝国需要无敌的形象,这个无敌的形象让人不敢挑战,它必须让所有人相信,只要敢挑战帝国,下场将会是无比的可怕。

  拥有这个形象,就能行事无往而不利,甚至达成许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果实。

  比如楚国和宋国孜孜不倦的给大唐提供粮食,就是因为大唐强大无敌,甚至在这里都有驻军,美其名曰保护,实际上就是监视以及震慑。

  但当这个无敌的滤镜破碎之后,尤其是以一种滑稽的方式破碎掉之后,那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可怕的。

  在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势力心里都会不可抑制的出现一个想法,那就是要不然去试试,看看它是不是真的这么脆弱。

  要不然去试试,它是不是真的依旧不可战胜。

  当这种想法开始广泛出现的时候,等待帝国的就是轰然倒塌,因为帝国的基座就是这些无数不能战胜帝国的人所组成的。

  当他们深信不疑的时候,帝国就是无敌的,当他们开始怀疑的时候,帝国就出现裂缝,当他们联合起来的时候,帝国就如同泥沙。

  风声在宋国和楚国中呼啸而过。

  这声音中传来无数嘈杂的声音,听到这些声音的人,心头都有些别样的想法。

  他们互相对视着,交流着眼神,想要知道别人的想法。

  在私下里,已经有不少人分别开始聚会,他们互相交流着自己的想法,发表如今局势的看法。

  新一年要运抵大唐的粮食已经开始从民间征收,王国的胥吏已经深入每一个村庄,带着大把大把来自洛氏钱行的特制纸币,这是几乎所有国家的硬通货,现在也只有这些东西能将百姓手中的粮食收走。

  洛氏钱行允诺在未来用十年后用两倍的纸币将这些东西兑换回去,这相当于是年化百分之五的国债,这些东西实际上是发给王国贵族的,为了让他们尽心做事。

  但金钱在权力的面前,不算是什么,亦或者等拥有了权力,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的。

  “只要我们控制住马六甲海峡,让今年的任何一粒粮食都进不了中原,中原自己就会溃败,无数活不下去的百姓就会揭竿而起。”

  有人担忧道:“燕国能撑得住那么长时间吗?中原的江南还是能产一部分粮的,要不要出兵袭扰他们的海岸线,把一部分军队拖在南方。”

  “从蓬莱事变后,我们的海军控制权就在朝廷的那几个节度使手里。”

  “什么节度使,这些年吃了我们那么多好处,现在想要独善其身,可能吗?

  今天本王就教给你们一个道理,一个官员听从于谁不是看他从哪里来,而是看他从哪里得到利益,大唐能给的,有我们给的多吗?

  况且这毕竟是我们的地盘,有什么可怕的,如果真的不听话,就直接杀了。

  节度使衙门里面就那几千兵,一人给他们两个婆娘,再发几百两白银票,这还能不投降?

  我直接把头摘下来。”

  这话一说完,众人顿时放声大笑起来,当兵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现在什么都给他,有什么必要非给朝廷卖命嘛。

  “那洛氏钱行,还有没吃我们好处的洛氏怎么办?

  他们是不可能和我们一起办大事的,这些人都是死脑筋,忠诚于朝廷,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洛氏的天下呢,这么卖命。”

  其他的都好说,只剩下这最后一个最难搞的,这下众人沉默了。

  良久才有人缓缓说道:“终究是肉体凡胎,诸位可还记得东归的周郡王一脉吗?”

  众人神情一震。

  若说这最先造反的藩属国,还真不是燕国,而是秦国,但不是李承乾一脉,当初秦国也发生了和燕国差不多的事,李承乾一脉连着出了三个昏君,虽然在位时间都不长,但连起来也有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

  比如著名的广神隋炀帝,仅仅用了十三年,就将一个王朝搞崩,二十年的时间,已经足够秦国陷入极致的混乱。

  在这种混乱中,不仅秦王室杀的血流成河,整个上层都血流成河,周郡王一脉也不例外,造反的人完全没有什么顾虑,因为知道不可能劝降,上来就是杀,周郡王一脉只能派人东归借兵,这么恶性的事件,当然不能坐视。

  那个时候的朝廷还相当强势,跨越万里之遥,两万大军西征,在秦国中再次展开了厮杀,最终经历了整整十五年的时间,秦国的局势终于平定,不过周郡王一脉几乎损失殆尽,李承乾的后代断绝。

  最终周郡王一脉就在秦国和燕国之间的山脉隘口建立了一座堡垒,直到现在那一脉主支加旁支,才不过四十三人。

  现在提起这个,其中的意思已经相当清晰了。

  当然能做的事情,现在也能做,洛氏就算是再神,也是肉体凡胎,被杀就会死,没什么可怕的。

  “这怪不得我们,谁让他们这么不识时务,如果他们愿意加入我们,自然会被奉为座上宾,但既然成为我们的敌人,那就怪不得我们了。

  毕竟洛氏对敌人下手从来都不留情,那想必对自己的下场,也是有所预料的。”

  众人都认可的点点头,就是这个道理,既然是敌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个时候有一道声音响起,“就算他们说愿意加入,我也不会信。”

  众人愕然。

  而后同时深深呼出一口气,是这个道理,洛氏就连诈降都没人会相信,更不用说跟着他们造反。

  洛氏如果造反,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天子已经天怒人怨,在这种情况下,洛氏也会先上书指出天子的种种错误,然后试图改变他。

  如果他不听的话,才会悍然起兵,号召天下诛除独夫。

  而且就算是诛除独夫,也不是一定就会灭掉这个王朝。

  比如汉朝的奉天靖难,最后依旧是刘氏天子。

  现在呢?

  不说天子并不是什么搞得天怒人怨的独夫。

  就算真的是,洛氏最多换一个天子上去,灭掉大唐那是想都不用想。

  太宗皇帝的恩德,就足以让洛氏帮助大唐再复兴一次。

  更不用说,从世宗皇帝开始,洛氏和李氏就已经亲如一家,想要让大唐灭亡,就从洛氏的尸体上踏过去。

  “既然下定了决心,那就速速清除掉朝廷派来的官员,除掉宋王和亲近李氏的势力,而后打起反抗暴唐的旗帜。

  然后速速派人将消息通知到楚国去,让楚国中乱起来,那里李氏的势力还是颇强,不过国中贵族早就对软弱的李氏诸王不满,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助楚国中的贵族一臂之力。”

  “天竺那地方靠不住,速速派遣舰船出海,到波斯等地去宣传此刻大唐之事,那些地方距离大唐本土甚远,早就有独立之心。”

  “事不宜迟,就这样去办!

  诸位,事成与否,即见分晓!”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长生仙游文娱盛世:只想当咸鱼百年危途我是反派,不是恶魔殊途仙路华娱:顶流从给小花发系统开始三尺神明精灵:宝可梦模拟人生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人在黄泉,怨气滔天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二十三章:强大而脆弱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