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顺水推舟

+A -A

  郝齐清楚的记得,身前这张桌子之前大概能到自己胸口,现在却只到肚脐!

   他隐约想起自己是修炼出了岔子,然后不知怎的,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之后的记忆都是空白,直到今天早上。

   他……好像一夜之间长高了不少。

   手压头顶往柱子上随意一量,估摸着有一米六几的样子,摸摸脸,甚至觉得长开了不少。

   而且因为浑身太疼了,他现在才注意到,里衣已经被崩开了口子,就连裤子也缩短到小腿,紧绷绷的。

   难道这是引源入体的好处?那群人给自己的资料里根本没提过这一点啊。

   郝齐百思不得其解,看着自己白皙莹润的皮肤,还有粗了一圈的手臂和大腿,简直哭笑不得。

   身体变强壮又长高他当然高兴,只是这下计划就必须得提前了。

   他要是以现在这幅样子出现在知县府里,绝对会被当成贼人抓起来的好吗。

   确定了现状之后,郝齐匆忙套上外衣。

   隔着窗户往外一望,院子的地面干干净净,西边的天空上也升起了炊烟,基本确定今天的课程已经迟到了。

   也不管那个教导规矩的老太婆会不会告状,趁着没人过来,他直接从窗子里翻出去。

   弯着腰绕过围墙,郝齐脚步不停地朝事先看好的路线跑去。

   按理说这正是大白天的,有人衣衫不整在府里瞎溜达,怎么可能不被发现。

   但自从早上醒来,虽然浑身不得劲儿,郝齐明显感觉自己的身体机能和之前判若两人。

   不仅五感大幅度提升,就连反应也变得十分敏捷。

   转角有没有人,是在走路还是干活,他竟然一下就能听出来。

   利用这种超乎常人的感官,郝齐成功避过所有障碍,来到了后墙东侧。

   一眼就找到自己之前做了标记的墙砖,左右观察两秒后,用脚狠狠将砖头踢开。

   估计了一下身量,确定以他现在的身材还是勉强能塞进墙洞后,郝齐麻利的将砖头从洞里递出去,再把自己塞进去,扒着外墙艰难的爬出。

   将墙壁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又挖出之前藏在墙外的盒子。

   确定里面的东西完好无损之后,郝齐用一块麻布将东西裹起来背在背上,换上合身的衣服,大摇大摆的出了西城门。

   事情来得太突然,几乎把郝齐之前的计划全部打乱。

   好在祸福相依,那城门守卫根本没有怀疑他,随便问了几句话,便放他出了城。

   今天是初四,郝齐本来计划的出逃时间是初五,同时也是恭宁侯离开播仁县的日子。

   府里这几日忙着招待侯爷,根本没空搭理自己,一旦恭宁侯离开,他就得签下知县府的奴契。

   他的身份牌瞒得了别人,绝瞒不了府衙的人。

   恭宁候走的时候排场绝对不小,浑水摸鱼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那天府里乱的很,只要闹出点乱子,让县衙顾头不顾尾,就能趁着官府封锁城门的前一刻,混在百姓堆里出城。

   府里的人顾不上他,守门的士兵为了不耽误封城门,也绝不会太仔细。

   自己不是真哑巴,到时候有很大可能顺利逃脱。

   如今一切都变了,冯庐就算发布通缉令,也根本找不到他。

   只要出了城,他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自由人。

   郝齐神清气爽地绕到南边,沿着之前布置的路线,走了大约半个时辰,便到了一处农庄门口。

   装作歇脚靠在草垛堆里,等到农庄的人都扛着锄头回去吃午饭的时候,郝齐从一个草垛堆的地下挖出之前藏好的钱财。

   郝齐不认识路,但他知道只要随便找一个车队跟上,就绝对能到达下一个县城。

   而云州境内,最不缺的就是商队。

   临近秋季,南下的商队不多,北上的却是不少,郝齐不拘方向,找了个北上的车队跟着。

   跟在商队身后的百姓不少,大家都不傻,知道跟着商队方向不会错,而且还更安全,这就导致了好多商队身后都会跟着些零零散散的尾巴。

   大路朝天,商队也不好赶人,于是便顺势发展出了一种名叫搭伙人的生意。

   搭伙人只要付给商队相应的报酬,不仅能搭上商队的顺风车,还能得到商队的保护。

   郝齐是半路加入的,自然不可能成为搭伙人,只能付了些钱给一个架着驴车的老爷子,蹭上了别人的顺风车。

   “小伙子,是要去云州城吗?”老爷子带着个草帽,有一搭没一搭的和郝齐聊着天。

   “嗯。”

   郝齐屈腿躺在木板车上,嘴里叼了根草,随意回了一声。

   “云州城是个大地方啊,老头子我一年也就去这么两三回,还能给家里挣点儿零碎钱。”

   老爷子唠唠叨叨的不停嘴,一会儿讲到自己那个一年到头不着家的不孝子,一会儿又谈到自家乖巧伶俐的大胖孙子。

   郝齐也就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偶尔给个反应,倒也打发了不少时间。

   云州县城数十,播仁县是除云州城外最富饶的城,也是最近的一个。

   未至傍晚,村户人家刚刚燃起炊烟的时候,商队抵达了云州城。

   和老爷子道别,郝齐在城内随便找了家客栈歇脚,顺便填饱了肚子。

   第二天一早,郝齐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收拾好之后,他决定先去买匹小马。

   跟客栈掌柜打听了一番,郝齐首先朝最为鱼龙混杂的西市走去。

   西市是整个云州城最热闹的市场,在这里,你能找到混迹各行各业的手艺人,他们也许在高声的吆喝,也许就藏在屋檐下的一个某小角落。

   同时,这里也是云州城消息传播得最快最杂的地方。

   只是靠近西市范围,那种热火朝天的气息就已经朝郝齐迎面扑来。

   “糖人儿嘞~捏糖人儿嘞~”

   “木匠~大件小件都能做~”

   “菜刀,镰刀,杀猪刀!什么刀都有得卖,精铁打造,不买吃亏啊!”

   贼眉鼠眼蹲在角落扫视众人的,裸身赤膊干活干得热火朝天的,街边坐着自顾自画画写字的。

   郝齐把荷包塞到衣襟里,进去转了一圈,众生百态尽现眼前。

   “大哥,咱们西市有什么卖马的地方吗?”

   郝齐寻了个身着长衫的青年摊主问话,那摊主扬起笑容说:

   “这你就问对人了,大哥我从小长在云州城里,要说这西市有什么地方卖马又好又便宜,我闭着眼都能数出好几家来,就是——”

   “你怎么也得表示表示,不能让我白出消息吧。”摊主朝郝齐眨了眨眼。

   “这好说。”郝齐袖子里一摸,掏出几个铜板递过去。

   但摊主却没有接,摆了摆手说:“诶,我可不是这个意思,白拿钱我还怕你记恨我呢,我的意思是让你照顾照顾我生意。”

   “字画诗词都可以代写,不管是参加文会还是用来骗小娘子,质量都绝对上乘。”

   “哦?”郝齐收回铜板,饶有兴趣地看向摊子上的几幅诗词字画。

   两首诗词他倒是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但字画看起来倒还是赏心悦目、颇有功底的。

   他买诗词字画也没什么用,倒是灵光一动,说:

   “诗词字画我不要,不过你这儿要是能代写书信,我倒是正好要写一封。”

   “没问题!字体有没有要求,需要润色吗?”

   摊主熟练的从摊子下面拿出一沓信纸,一看这架势就是老江湖了。

   “不用,我念你写就行了。”

   “好嘞!”

   ……

   “大哥,展信安。

   我初四从老家出发了,现已到了云州城。

   云州城很热闹,但还是不比播仁县。前两日恭宁侯到了县里,知县大人把整整一条街给围起来专门招待侯爷,我和大嫂当时都在外面看热闹,排场可真是大呀!

   你走得早,没瞧见那阵仗,真是可惜了。

   听说,知县大人还献了好多奇珍给恭宁侯,没准儿等我回家的时候,冯大人已经升官了。

   不用担心我和小小,我带了些够用的盘缠,大嫂也有隔壁张婶儿帮衬,你只管照顾好你自己。

   小弟敬上。”

   “小兄弟,写好了,你数数字数对不对,没给你偷工减料啊,二十铜钱正好。”

   “没错,多谢了。”郝齐笑着道谢,接着又道,“这下你该告诉我去哪儿看马了吧。”

   “哎呀,不急不急嘛,你先给我讲讲你们播仁县那事儿,你真见着恭宁侯啦,真有那么热闹?”

   “你这店家真是,怎么反而跟我打听起来了。”郝齐佯怒道,接着又像是没憋住自己的倾诉欲。

   “那可不,好多官兵把南街围得水泄不通,宝贝一箱一箱的,那气势,那排场,我长这么大还是头回见呢。”

   “你们冯大人可真是大手笔。”摊主砸吧砸吧嘴感叹道。

   “谁说不是呢。”

   最后摊主满足了八卦欲望,郝齐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两人都心满意足。

   西市很大,告别摊主后,郝齐接连又逛了好几个地方,还去东边河岸口和一群洗衣服的大妈聊了会儿天,直到傍晚,这才打道回了客栈。

   三天后,云州城府衙。

   “你说的可是实情?”云州知州昌温书捏着胡子朝属下确认。

   “下官岂敢蒙骗大人,坊间确实有此传言,说那播仁县的冯知县为了迎接恭宁侯,大摆宴席,用官兵将街道围得水泄不通,奇珍异宝更是一箱一箱的往驿站里搬,据说其中有一件更是从别国得来,请数百工匠花费了十天十夜才得以现世。”

   “那冯庐真献了此等奇珍给恭宁侯?”昌温书有些不信,京城查贪案才过了多久,这冯庐有什么理由冒圣上之大不韪去做这事。

   “下官也害怕市井流言不可信,所以昨日派人去播仁县打探了一番,据下面的人回禀,说是过去两个月,播仁县各家玉石珍宝店铺的确收不到什么好货,说是好东西都被珍宝阁搜罗去了,而这珍宝阁掌柜刘余和冯知县更是交情匪浅,据说常常上冯府拜访,连冯府的下人都认得他。”

   “若真是如此,本官这次非要让冯庐这厮脱下一层皮不可。”

   昌温书得意的眯了眯眼睛,细细思虑片刻,又道,“这还不够,你快暗中派人去寻几位珍宝阁的工匠再问问清楚,记得莫要走漏了风声。”

   “下官遵命。”下首的中年矮个男子谄媚应下,退了出去。

   直到房中无人,昌温书这才没忍住笑出了声。

   这冯庐仗着自己是柞宁一派,出身名门,又师从孟尝,平日里行事多有嚣张。

   小小县官,却不把自己这个上司放在眼里,偏生他滑不溜手,自己还挑不出错处。

   恭宁侯奉命巡使全州,路经云州时本该由他这个云州知州出面迎接,没想到最后竟让冯庐那厮越俎代庖了。

   昌温书本就因为此事窝了一肚子火,没想到冯庐却自己撞到了枪口上,简直是天意。

   这边昌温书正是心情舒畅,郝齐却跟着商队走在南下的路上了。

   此次离开播仁县,郝齐的目的地选定了全州。

   他的修炼已经踏入正轨,寻找源卡的事情自然也要提上日程,全州又是虫灾又是征兵的,整个一是非之地,听起来就是个好地方。

   清晨,一个普通的村庄。

   “大家准备好了啊,我们启程了!”商队首领吆喝一声,看着人差不多齐了,便领着大家继续出发。

   这边,郝齐坐在马车沿上啃着干巴巴的白馒头,一个精瘦的小个子跑过来坐到另一边,笑道:

   “郝齐哥,今天又轮到我来帮你驾车,坐稳了啊。”

   说着,一抖缰绳,便架起马车跟上大部队。

   郝齐不会骑马,但和商队的搭伙人们挤在一个窝棚里,修炼太不方便。

   他自己制备了马车和一些日常用品,和商队的首领商量好,由商队派一个人来帮他驾车。

   商队里的马匹有数,大部分还要用来拉货。

   除了首领以外,其他人都是轮流上马上车,剩下的就只能徒步跟在车马旁。

   所以给郝齐驾马车这个活计看起来是个苦差事,但商队的好多小子都愿意来干,竞争激烈。

   最后还是首领一声令下,指定了几个年轻的小子轮流上岗。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从乞丐开始成为源师 第十二章 顺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