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左右为难

+A -A

  朝鲜的地理位置,对大明的国土防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年的万历皇帝不问政事,一旦听说倭国入侵朝鲜,马上就出兵救援!

   这场耗时六年的“万历朝鲜战争”,最终是大明获得胜利!

   但是,众多的官员却褒贬不一!

   有的朝臣认为,明、朝联军击退丰臣秀吉,维护了大明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维护了大明的国土完整。

   也有朝臣认为,这场战争耗资巨大,是一笔亏本生意;

   并且,因为这场战争无暇顾及东北,让努尔哈赤趁机统了一女真各部;

   萨尔浒之战时,如果女真各部仍在彼此攻伐,明军就不会惨败!

   持有这种观点的朝臣,不在少数!

   确实,朝鲜只是个小弟,弱鸡!

   大明若有危难,不论来自哪个方向,这个小弟只知道隔岸观火!

   所以,这样的小弟,不值得大明去救!

   其实,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遗余力地攻打蒙古和朝鲜,并非为了开疆拓土,而是有自己的战略考量!

   从地缘上看,萨尔浒之战后的大明,如果能够北联蒙古,东联朝鲜,将对后金形成三路合围之势!

   这,是努尔哈赤不能允许的!

   不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全都多虑了!

   大明,天朝上国,可以跟蒙古人做贸易,却不可能与之结盟!

   而朝鲜那个弱鸡,完全指望不上它!

   大明的朝野,几乎全是这种观点!

   特别是萨尔浒之战后,主张放弃朝鲜的呼声,此起彼伏!

   因此,在年初的时候,得知皇太极意欲攻朝,许多的大臣不建议出兵,就连王立也不建议出兵!

   朝臣们的做法,让朱由检很不高兴!

   因为,自朱元璋开国以来,朝鲜一直是大明的藩属国!

   若是朝鲜转认后金为宗主国,他朱由检的面子,应该往哪搁?

   在这即将过年的时候,皇太极准备充足,真正地向朝鲜进军了!

   奇怪的是,这一次,满朝官员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全都建议出兵朝鲜!

   并且,一致推荐,由王立担任“破虏总督”之职!

   王立假意推托了一番,勉为其难,接过了重任!

   如此一来,大臣们高兴,王立高兴,朱由检也高兴!

   君臣一心,其乐融融!

   本来就是嘛,和谐社会,犯不着彼此算计!

   嘿嘿!

   辽东那地方,冰天雪地的,冷就冷点吧!

   大不了,再抓几个福晋暖床!

   当然,身上不能有马奶味儿,这是必须的!

   ……

   上次,全歼阿济格之后,曹文诏俘获了两万余匹战马!

   关宁铁骑的数量仍是三千,“铁甲锦衣卫”却由原来的一万,扩充到了一万五千人!

   按曹文诏的建议,为了保证“一人三马”的配置,只能扩充到一万五!

   “铁甲锦衣卫”开赴大凌河,曹文诏却引着关宁铁骑,越过居庸关,直奔大同!

   十日后,八旗兵已经杀至平壤一线!

   而明军,仍在大凌河按兵不动!

   其实,王立担任了“破虏总督”之职,却从未建议援助朝鲜!

   他和陈奇瑜,更没有救援朝鲜的计划!

   至于朱由检的态度,不需要担心!

   就算皇太极把朝鲜打趴下了,就算李倧转投了后金,也没什么要紧的!

   因为,一支两万余人的水师,正从福建沿着海岸线北上,三个月后就能抵达登州港!

   皇太极那孙子,不可能永远地驻兵朝鲜吧!

   他前脚撤走,水师后脚就在朝鲜登陆,只需两三天就能杀到汉城!

   届时,李倧那家伙,敢不叛金归明?

   敢不向大明纳贡称臣?

   如果有必要,水师还可以在朝鲜的周边游荡,让皇太极不敢轻易地撤走!

   毕竟,王立和陈奇的计划,是把八旗兵的主力拖在朝鲜或者大凌河,给曹文诏创造更多的机会!

   “铁甲锦衣卫”开赴大凌河,不可能逃过八旗兵的哨探!

   而王立,并没打算保守秘密!

   于是,已经抵达平壤一线的八旗兵,全都按兵不动了!

   对于皇太极来说,此时的明军骑兵,已经不可小视!

   祖大寿的麾下,有一万的关宁铁骑!

   再加上一万五千的“铁甲锦衣卫”,以及关宁军的四万精锐步卒,足以让皇太极倒吸一口凉气,却又毫无办法!

   确实没办法!

   不论攻打大凌河、锦州还是宁远,明军全都死守不出!

   围了大凌河将近一年,明军仍然死守不出!

   刚要攻打朝鲜,明军马上就增兵!

   不仅增了骑兵,还从锦州和宁远调来两万多步卒!

   明军的目的很明显,想趁自己攻打朝鲜的时候,去想偷袭盛京(沈阳)!

   肯定是这样!

   可是,如果撤出朝鲜,明军又会死守城中!

   让朝鲜臣服大清的计划,不知要拖到何时!

   当然,可以兵分两路,一路攻打朝鲜,一路在大凌河的附近警戒!

   可是,这并不稳妥!

   能否让朝鲜臣服,不是最重要的!

   明军的骑兵,特别是那支铁甲锦衣卫,竟然全歼了阿济格的三万大军!

   如此战斗力,绝不能等闲视之!

   所以,兵分两路,只能是迫不得已!

   此时的皇太极左右为难,王立却悠然自得!

   整天坐在温暖的炕上,剥着花生米,喝着小酒,要多惬意有多惬意!

   反正,只要八旗兵没有北上蒙古,他们爱去哪就去哪,想打哪就打哪!

   随时随地,奉陪到底!

   “厂公!”

   宋哲递来一封信,王立懒洋洋地接过。

   我去!

   朱由检那家伙,手脚挺快的嘛!

   短短半月时间,就处理了七十多个言官!

   这下子,他的耳根倒是清净了,我和魏忠贤就惨了!

   朝野的官员不敢直接上书弹劾,竟然暗地里发动百姓!

   一个个的,竟然,把东、西二厂描述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无所谓,咱清者自清!

   只是,咱的百货商场,商品比市价低了两成,竟然无人光顾!

   没想到,这个年代就有了“抵制”的说法!

   呵呵了!

   我就不信了,天下的百姓,难道个个都有钱?

   难道,他们不在乎自己的钱袋?

   无人光顾,是因为优惠的力度还不够!

   那就,再降一成!

   慢着,不能这样降!

   咱的纸币,不是早就印好了么?

   趁着即将过年,咱搞个全国性的“年货采购节,让利大酬宾”!

   用纸币在百货商场购物,可享七折优惠!

   加上原来的折扣,几乎相当于市价的一半!

   优惠的力度很大,却亏不了多少!

   就算亏,咱也亏得起!

   嗯,就这么办!

   什么?百姓的手上没有纸币?

   我去!

   说你是死脑筋,你还不相信!

   百姓手上确实没有纸币,但可以在西厂的银行,免费兑换嘛!

   一两银子换“一元”纸币,十个铜板换“一分”纸币,这还用我教?

   赶紧的,飞鸽传书!

   赶在年底之前,通令全国!

   纸币的兑换方法,使用纸币的优惠幅度,必须宣传到各州各县!

   年货采购节,必须办得漂漂亮亮!

   纸币能否迅速推广,就看这一次了!

   啊……啊切!

   辽东这鬼天气,真不是人呆的地方!

   皇太极那孙子,怎就没有冻死他?

   王立很想到户外,体验一把“泼水成冰”,可惜实在没有勇气!

   还是炕上呆着舒服!

   如果再有个美女暖床,那就更舒服了!

   ……

   拖了几日,明军毫无运作,皇太极率先沉不住气了!

   一支三万余人的骑兵,浩浩荡荡杀到大凌河城外!

   叽哩哇啦的,从早喊到晚!

   搞不懂他们在叫什么!

   这大冷的天,呆在炕上不好么?

   就算你们没有火炕,在军帐里生个火炉,也比在城外挨冻强吧?

   “王总督,八旗兵在城外叫阵,骂得实在难听!要不,咱们趁着天黑,冲他一冲?”

   这,是吴三桂的第几次请战,王立也不记得了!

   魏忠贤打了招呼之后,祖大寿和吴三桂,对自己这个总督,还算毕恭毕敬!

   每个耳朵二百两的高价,全军上下,无不磨拳擦掌!

   此时的吴三桂,二十五岁年纪,高大威猛,英姿勃发!

   确实是一表人才!

   如果往勾栏一站,可能,会有无数的美女为之尖叫!

   说不定,还会给他打个折,甚至免费!

   只不过,因为陈圆圆的原因,王立对他一百个不顺眼!

   总感觉,这家伙的城府,应该深得可怕!

   几年前的京师之围,自己陷害吴襄通敌卖国,给他判了个诛灭九族!

   若不是魏忠贤从中作梗,吴三桂这家伙的坟头草,早就三尺高了!

   那件事的前因后果,他不可能不知道!

   若说他不想弄死自己,只有鬼才相信!

   但是,自始至终,他从未表现出怨恨,似乎完全不知道!

   不必说,肯定是装出来的!

   总而言之,于公于私,还是要找个合适的机会,把这家伙除掉!

   最好,让他死在战场上,死在八旗兵的刀下,再追赠他一个官职!

   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对魏忠贤也有个交代!

   此时的城外,八旗兵整日叫阵,应该只是表象!

   应该,是皇太极在打探明军的态度!

   如果明军杀出城外,八旗兵必会撤走,皇太极必会全军回援!

   反正,陈奇瑜是这么说的!

   唉,想借刀杀人做掉吴三桂,得另寻时机了!

   眼下,就按陈奇瑜所说,继续按兵不动,让皇太极继续左右为难!

   只不过,祖大寿和吴三桂整日请战,实在吵得心烦!

   “不必管他!”王立放下小酒杯,呵呵笑道:“这不,马上就过年了嘛!

   若是将士们有什么伤亡,实在不划算啊!”

   “那……王总督的意思是……”

   “哎呀,我已经说得很清楚啦!

   大家伙当兵,不就是为了银子嘛!

   如今,多发了两个月的军饷,将士们正好安安心心、平平安安地过年!

   大家想拿人头,想立功,再怎么也要等到正月十六以后嘛!”

   “这样啊……”

   吴三桂很是失望,与祖大寿对视一眼,怏怏地离开了。

   其实,王立口中的“正月十六以后”,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

   在他和陈奇瑜的计划中,只要八旗兵的主力没有北上蒙古,明军就不会出城!

   如果八旗兵返回盛京或大凌河,明军又会回到城中!

   毕竟,明军现在的实力,远远不及八旗兵!

   真要跟他们火拼,实在不划算!

   只有皇太极疲于奔命,露出破绽之后,明军才有机可趁!

   所以,不论八旗兵如何叫阵,明军就是闭城不出!

   当然,这只是原则上的计划!

   如果条件允许,如果时机得当,还是可以主动出击!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嘛!

   两军就这么远远地对峙着,一直对峙了五天!

   最终,还是皇太极挨不住了!

   有消息传来,原驻于平壤一线的八旗兵,竟然大举南下,直奔平汉城而去!

   在陈奇瑜的怂恿之下,王立也按捺不住了,赶紧召来几位总兵!

   “什么?出击?现在就出击?”

   吴三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可置信地瞪着王立:“王总督,不是说好了正月十六以后?”

   “怎么?你不想要银子了?”

   王立嘿嘿一笑,上下打量着吴三桂:“你小子,是不是夜夜笙歌,拿不动大刀了?”

   “不……不是……末将只是觉得,事发突然……”

   吴三桂的目光闪烁不定,说话吞吞吐吐,王立敏锐地察觉到了!

   若说这家伙没有问题,只有鬼才相信!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穿越明朝假太监 第225章:左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