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真的不怕死?

+A -A

  天音阁的画舫,来得正好!

   反正又不赶时间,王立索性选择了水路南下。

   一天几天,船舱里燕语莺歌,酒色生香,好不惬意!

   由于京师方向的“西厂提督府”已经撤销,王立并不知道:在他的身后百余里,一支商队正在南下!

   船头上,朱由检一身便装,踌躇满志!

   “万岁爷……”

   “嗯?”

   朱由检闷哼一声,王承恩赶紧改了口:“王爷,你的身边没有骁骑营护卫,不宜仓促南下啊!”

   “有两千忠勇营做为护卫,谁敢动我?”朱由检一脸的不屑,脸上泛起阵阵杀意:“我倒想看看,流贼是否真的有三头六臂!”

   “可是……”

   “不必说了!”朱由检打断王承恩的话,脸上多有凄凉之色:“朕的诏书中,已经安排好一切!

   此次南下,如果真有什么不测,正好求个解脱!”

   说罢,朱由检打开手里的《坤舆万国全图》,喃喃低语:“你在奏书中,让朕睁开眼睛看看世界,朕就听你一次!”

   “唉!”

   王承低声自叹息,无奈地守在朱由检身旁,不再相劝。

   在王承恩看来,王立有勇有谋,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

   然而,这人表面上放荡不羁,实则深不可测!

   他请辞奏书中的“睁开眼睛看看世界”,就让朱由检定下了此次的南下之行!

   据说有流贼窜入湖广,也没能改变朱由检的决定!

   那王立,究竟有什么本事?

   仅凭一句话,就让朱由检不顾自身的安危,毅然离开皇城?

   还让朱由检留下诏书,安排了身后事宜!

   王立那家伙,简直就是妖孽!

   若有不轨之心,那该如何是好?

   王承恩满心忧虑,朱由检却泰然自若!

   打心眼里相信,王立不会谋害自己——他真有不臣之心,不会等到现在!

   或许,曹化淳说得对:那王立是太过在乎自己,太过在乎大明,这才失望离开!

   确实,正是自己胡乱调动军队,这才让流贼逃出升天!

   让他一整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了!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三分天下有其一!

   如今,自己就三请王立,只为强盛大明!

   如果他还不肯复任,那就四请,五请,六请!

   不在乎多少次,直到他复任为止!

   “报……万……王爷:三边总督洪承畴送来急信,据言,甘肃、宁夏、延绥、陕西、河南等地突发蝗灾!

   漫山遍野,遮天蔽日,一夜间就能席卷万亩粮田!

   西北五省,今秋之稻米,恐颗粒无收!

   若不能强力赈灾,饥民又将四起!”

   闻言,朱由检一把抢过奏书,嘴角抽动不止!

   旱久必涝,久旱必蝗!

   想不到,西北五省旱情缓解,侥幸躲过了大涝,却没躲过蝗虫!

   捧着奏书的手,不规律地颤抖着!

   朱由检的心,在滴血!

   饥民一起,再有流贼稍加鼓动,西北五省必然大乱!

   赈灾!

   必须得赈灾,刻不容缓!

   立刻,马上!

   “西北五省,各拨十万两赈灾款!

   此事,由内阁首辅温体仁全权负责,不得有误!”

   “王爷……府库只剩九十万两银子,这一下子就去了五十万?

   要是其他省份再有灾情,那该如何是好?

   还有,关宁军的欠饷已有三月,皇太极的大军还围困着大凌河!

   若是辽东再有兵变,后果不堪设想啊!”

   王承恩苦言劝说,朱由检却态度坚决:“银子没有了,朕还吃得上饭!

   要是朝廷不赈灾,五省百姓又咋办?

   辽东还有山海关,可以暂挡皇太极,西北五省又有什么?

   厂公说得对,攘外必先安内!

   流贼一日不除,大明一日难安!

   各路总兵全力剿贼,朕拨出银子全力赈灾,双管其下,必能彻底平息民变!

   此时绝不能缓!就按我说的办!”

   “呃……喏!”

   ……

   王立交还印玺的同时,各地的“锦衣卫指挥所”全都收到飞鸽传书,不再以“西厂”自居。

   但是,除了京师之外,各地的“锦衣卫指挥所”并未撤销,而是转入地下继续收集情报!

   在高额俸禄的激励下,各级统领和一线的锦衣卫并未离职,反而更加卖力了!

   王立身在天音阁的画舫之上,日日逍遥,夜夜笙歌,却不忘关注着西北的蝗灾,关注着各路流贼的动向!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大明彻底失去了第六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短短的两个月,流贼不仅逃出升天,还略有壮大!

   要想再次将其包围清剿,只能等下次机会了!

   只是,不知还有没有机会!

   “唉!那个洪承畴,怎么老是不听我的话!”

   “大当家的,你是“五省剿贼总督”的时候,洪承畴自然听命于你!

   但是现在,你的书信,他只会丢在一旁,不可能正眼去瞧!

   再说了,高迎祥是各路贼首的老大,洪承畴死命地盯着他打,并没有什么不妥吧?”

   “弄死一个高迎祥,有个屁用?

   我说过,张献忠和李自成不死,早晚会出大事!”

   “呃……大当家的,在八年以前,张献忠和李自成籍籍无名的时候,你就在找寻他们……”

   “我早就说过,我会占卜算卦!”王立知道,这样的解释很难让人信服,赶紧转移了话题:“躲在神农架的高迎祥,到底有多少兵马?”

   “这个……按照二十天以前的数量来看,应该不下四万!

   你知道的,各路贼首逃出延绥之后,生怕再被包围,逃跑的速度实在太快!

   兄弟们要想摸清具体的数量,实在有些困难!”

   “罢了,传令各部,速速撤至长江南岸!”

   “大当家的,你的意思是……想引诱驴高迎祥离开神农架?”

   “呵!你这次挺聪明嘛!”王立端起盖碗茶,满脸笑呵呵:“高迎祥躲在神农架,那里全是高山密林,绝不是延绥那边的小山包可比!

   就算我手上有千军万马,也难以弄死他!

   还有啊,如果他饿极了,把大熊猫全都杀了充饥,我可就亏大了!”

   提起大熊猫,宋哲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服气!

   他做梦都想不到,顾横波的一幅“熊猫抱竹”图,竟能拍出八十万的天价!

   另一幅“熊猫酣睡”图,只能看到权叉上的熊猫背影,也拍出了三十万的高价!

   无数的江南士子,听说有“食铁兽”现身蜀地,竟然不顾四川被流贼所踞,冒着生命危险,不远千里赶赴成都,只为一睹熊猫的真容!

   想起,王立八年前就在寻找顾横波、柳如是和李香君等人,宋哲又是满腹的疑惑!

   不必说,不用问,问了也白问,不如不问!

   反正,知道自己的大当家是个奇人,这就够了!

   跟在他的身边,不论做西厂指挥使还是做流贼,都能赚得荣华富贵!

   一封密信送到,宋哲眉头紧锁:“大当家的,你剿灭高迎祥的计划,恐怕有变哦!”

   “哦?”

   王立一脸狐疑,接过书信。

   这个张凤翼,怎么有点耳熟?

   “厂公,这个张凤翼,南直隶苏州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在天启年间,历任户部主事、广宁兵备副使、右参政、右佥都御使等职;

   崇祯二年,以右都御使、兵部右侍郎的身份,跟随孙阁老参加过收复关内四城之战斗;

   崇祯七年,随登莱巡抚朱大典平叛有功,进封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随后,与朱大典一同围攻湖广地界之流贼,屡有战功;

   只不过,去年年初的中都惊变之后,他担心遭到牵连,早早地辞官还乡了;

   两月前,建奴兴兵犯境,咱们屯兵遵化之时,张凤翼被复用为南都兵部尚书,奉命起南都、湖广之兵马北上勤王……”

   “我去,这家伙真够聪明的!”

   王立打断宋哲的话,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那么……张凤翼此时渡江北上,是前往京师勤王,还是去往湖广剿贼?”

   “那还用问?”宋哲不可置信地瞪着王立。

   “呵!”

   王立冷哼一声,实在忍不住笑:“八旗兵已被咱们全歼,他此时渡江北上,真会挑时间!

   不过,他已经七老八十了,真的不怕死?

   他才一万兵马,真敢去追剿高迎祥?

   不过嘛……他要是真敢去,我正好求之不得,何来的计划有变?”

   “可是……高迎祥不是躲在神农架么?咱们的计划不是放空兵马,诱他出山么?

   张凤翼一去,高迎祥还敢出山?”

   “切!”

   王立再次表现出不屑,笑道:“他真去了神农架,不过是给高迎祥送人头!

   他的兵马被歼之后,高迎祥必会屁颠屁颠地跳出来!

   只可惜了,朱由检的兵马粮草!

   他本就穷得要死,这下子,又要给一万士卒发抚恤!

   唉!朱由检的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哦!”

   王立直呼朱由检的大名,宋哲并不惊讶;

   稍加思索,继续劝道:“大当家的,咱们……真的不去南都?那边可是花花世界哦!

   好不容易来一趟,过门而不入,岂不浪费光阴?”

   “不去!说不去就不去!”

   王立放下茶碗,指着自己的帽子,苦笑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太监上青楼!”

   “青……青楼……”

   宋哲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但马上就明白了,王立诗中的“青楼”就是“勾栏”!

   确实,王立没了“西厂提督”的身份,但仍是一个太监啊!

   太监上青楼,确实不太合适!

   不过,他不是经常去勾栏听曲么?

   而且,太监比普通的男人更加好色!

   就如眼前的王立,又如七老八十的魏忠贤!

   只要见到漂亮的妹子,全都眼睛发直,口水直流!

   此时此刻,无事一身轻,有的是时间,他为何不去南都?

   宋哲百思不解,王立慢吞吞地解释道:“曹化淳那家伙,不是抢在咱们之前去了南都?

   福王世子朱由崧,桂端王世子朱由榔的死,必会全国震动!

   我过南都而不入,一路去往四川剿贼,正好避嫌嘛!”

   “避嫌?”宋哲面带苦笑,不可置信地盯着王立:“大当家的,“避嫌”二字从你的口中说出,这不像你的办事风格啊!

   “爱信不信!”

   王立懒得解释太多,起身去了赵倩的舱室。

   其实,王立不想去南都,是担心见了柳如是之后,自己把持不住!

   赵倩带来的画像上,十八岁的柳如是,越发地标致了!

   要是她的头发梳了髻,追捧她的脑残粉必会消失,天音阁的收入必会大减!

   所以,来日方长!

   多赚些银子,绝不会有错!

   另外,确实是为了避嫌!

   隐隐觉得,即将有大事发生!

   还是小心为妙!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穿越明朝假太监 第212章:真的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