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还钱

+A -A

  大家正吃着饭,就听的隔壁传来范秀才的喊声。

   “婉婉,在家吗?”

   闻言,温婉放下碗筷出门,慕如风已然先他一步,跑到围墙处,“婉婉在我家,你有何事?”

   看到他,范秀才心头涌上一丝不快,“我找婉婉关你什么事?”

   好不容易能在范秀才跟前扬眉吐气,慕如风怎愿意轻易放过?

   不过,正当他要开口时,温婉开口了,“等我一下,马上过来。”

   温婉倒是想直接翻墙过去,可感觉总归是不大好,便从前面饶了一圈。

   她直接将范秀才领进了屋。

   慕如风瞪大眼,温家现在家里可没人,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可还行?

   他也顾不得其他,这围墙高度只到他胸口,很轻易就爬上去了。

   只是往下跳时崴了脚,他顾不得疼痛,直往温家堂屋去,嘴里还念叨着:冬天的骨头就是脆。

   范秀才不是第一次来,他觉得,这次,房里看起来似乎有些不一样。

   看了一圈才发现,是侧面的墙有变化。

   石头墙上,钉了一些钉子,上头用麻绳拉成了弯弯曲曲的线,麻绳上又有麻绳,绑着一些奇奇怪的东西,垂在墙面上,参差不齐。

   有树枝、干草、野花、鹅卵石、贝壳等等。

   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可挂在墙上,却别有一番风味。

   不愧是婉婉的家,就是不一样。

   慕如风一进屋,就看见范秀才盯着那面墙看。

   他也愣住了,说起来,除了之前吃饭那次,他还没来过温婉家呢。

   “看什么看?”慕如风没好气道。

   “憨厚老实”的范秀才扬声道:“好看,就忍不住想看。”

   慕如风瞪着他。

   温婉从房间出来,就感觉到一股火药味。

   对于慕如风会出现在这里,她有些意外。

   范秀才将手中的账本递给她,“婉婉,这是账本,你过目一下。”

   温婉简单地看了一眼,颔首道:“没问题。这是六两银子,多的给你买酒喝。”

   范秀才自是不愿多要的,当即表示该是多少就是多少,可温婉一句“没有零钱”就给他打发了。

   范秀才一出院子,嘴角的笑容就拉了下来。

   那个慕如风,多次坏他的好事,今日又来,他面上不说,心里头可是记着的!

   他一回去,就直接往范中举家去,“中举,那事办得怎么样了?”

   范中举笑道:“我办事,你放心,要不了几天,他们就会找上门来。”

   范秀才扬起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边。

   范秀才一走,慕如风就有些不悦。

   “温小婉,你叫他挖那么多坑干什么?”

   “想知道?”温婉狡黠一笑,“不告诉你。”

   慕如风:……这话听着怎么那么耳熟?

   温婉才转身,他忽然一把抓住她的手腕,塞了六两碎银子给她。

   温婉疑惑地看着他,“这是什么意思?”

   “还给你,先前替我家买的衣服和家什。”

   “……”

   温婉从来没想过,要要回这笔钱,反正她那钱也是捡来的,说起来,还是慕如风开口找唐栗要来的。

   所以,给他家买东西,自己心里根本没有任何想法。慕如风的做法,让她很是意外。

   慕如风怕她多想,解释道:“我好手好脚的,能养得起家,不能白白要姑娘家的钱。”

   “行,收下了。”温婉将钱装进衣袖里。

   没想到,这个男人还挺有原则,没夜没日抄书,就为了还她钱?

   半个多月能挣到这么多,还不错,读书人挣钱就是比普通老百姓容易。

   实际上,慕如风没赚够,还是添了一些的。

   ……

   翌日,温婉约了李有才家的牛车,去镇上买年货。

   除了添补一些家用的,还买了很多菜种子、糕点、贴对联的红纸,顺便还打听了平镇的砖窑。

   菜种等过了年再种、糕点哄小孩的、砖嘛,装修房子用。

   路过一家书肆时,进去看了看。

   许是要多挣点钱过年,书肆掌柜热情地给温婉介绍着姑娘家爱看的那些故事书,可温婉都瞧不上。

   这姑娘一言不发,看起来冷冰冰的样子,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掌柜的抹了一把冷汗,“姑娘可是给相公挑选书籍?”

   温婉也没太大反应,这个年代,她这个年纪的姑娘多半都是已婚,人家这么问,也没毛病。

   最后,她的目光停在中间架子上的一排毛笔上。

   那掌柜的连忙介绍,从几百文的,到一二两的,再到五六两的,最贵的也不到二十两。

   这里毕竟是镇上,大多数学子都是普通家庭,所以,都以便宜的为主。

   太贵的有些舍不得,温婉点了其中一支看起来比较有特色的——只因其余都是黑色,只有这支是褐色,不大一样。

   掌柜的急忙取下来,“姑娘果然好眼光,这支是小店最好的一种。”

   似怕误会,掌柜的解释道:“不是说最贵,而是它好写。这笔叫紫毫,用的兔毛。

   虽比不得京城贵族们用的紫毫,不过其工艺也是十分讲究的。

   这兔毛所制成的毛笔,能达到尖、齐、圆、锐的要求,且耐磨耐用,这一支笔,怕是能用个十来年……”

   叭叭说了一大堆,温婉算是听明白了,说来说去就两个字——“好用”。

   虽算不得后世动不动四五位数的高品质紫毫,但对于现在的普通读书人来说,已是可望不可即的品质。

   进店到现在,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多少钱?”

   “六两银子。”说到价格,掌柜的总是有点虚。

   贵的不易卖,所以他才巴拉巴拉说一大堆好处。

   温婉点了点头,又要了两本三字经,准备给温雅和慕白做启蒙书。慕白还好,跟着慕如风耳濡目染知道一些,温雅是从未接触过学习。

   坐上回家的牛车,温婉陷入了沉思。

   先前听人说,普通人家,二三两银子省省也够生活一年了,可她看来,完全不够啊。

   过完年,她要改造花园、屋里要铺砖、她的地,可能还得花钱请人干活。

   天气变暖后,又得换薄衣,这一大家子的,又是一笔消费。

   等粮食种出来得四五月了,这个时间段,就是坐吃山空。

   过了年,还得想办法挣钱。

   这生活,似乎没有想象中的潇洒。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