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盛世(二)

+A -A

  一场盛世的庆典。

   让所有参加的使节团,都认识到了大明的文化,大明的底蕴。

   一场论功行赏的朝会。

   却被后来者认为是全世界战争,杀戮的开始。

   可也有很多人认为,是文明的传播开始,高等的文明,正在不断的替代,最野蛮,最底层的文明。

   从而让所有人共同进步。

   别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大明的人是很相信这个说法的,因为只要被大明占领的地方,所有的人生活,都要比其他没有被占领的地方,百姓们过得更好。

   事实胜于雄辩。

   转眼,就在整个大明传遍。

   即便是工程队中,那些需要一辈子都要干苦力的人,也都听说了此事。

   沉默是他们最好的应对方法。

   谩骂只能带来更多的活,累的要死不说,还要承受着内心的煎熬,

   若是能够想到大明有今日的盛世。

   他们会不会当年就绝对不会贪赃枉法了?

   然而,在静下心来之后,回想往事。

   若是能够再活一次的话,他们绝对不会让崇祯登上皇位,至于大明的盛世,和他们差的太远。

   完全不需要。

   毕竟,《坤舆万国全图》可是在大明的库房之中,高阁很久了,也没有谁想到要打出去,然后开疆扩土。

   一亩三分地都搞不明白。

   要那么大的地方干什么?

   劳心劳力,完全不懂的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转眼,崇祯十八年过去。

   大明的格局也有了更加清晰的筹划。

   周围的小国家,很难挡住大明的进攻,一个个的陷落在了大明的军队之下。

   为皇子们和皇女们的封地,也都已经就位。

   好在,崇祯的子女并不是很多。

   外面有着而更加广阔的天地,让诸位有身份的大臣们,开始了给自己去奋斗的计划。

   也正是这一年。

   大明官道和铁路,已经贯穿了全国各处。

   不断有着最新的机械动力,流入军队做成了战车,流入民间做成了货车,流入了大海,做成了铁甲战舰。

   使得大明的国力,再次有了巨大的提升。

   也因此,大明的基础建设情况,也跟着加快了速度。

   曾经需要好几年才能够做成的活。

   在有了机械之后,只需要半年时间,就已经能够完成了。

   施工时间周期的缩短。

   也意味着让更多出卖劳力干活的人,开始慢慢的退出了整个干苦力的市场。

   好在,大明的变革在即。

   根本就不愁这些人,找不到出路。

   干最少的活,那做到的工钱,忽然之间,就让大明像徐霞客一样的习惯到处疯跑的人,开始了第一批次旅游。

   人闲下来了。

   总会想要更多的时间,去管理自己的闲暇。

   而正是因为这一次旅游的兴起,才让出许多人,更加的认同,大明江山的秀丽和叠彩峰峦。

   “大明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西安府这个地方我以前来过,可那个时候,哪有现在的繁华。”

   “也是在今年,才开始悄然变化的,据说是朝廷打算迁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真的假的?繁华盛世,也需要迁都?”

   “说是追逐风水龙脉,不是有句话叫做,风水轮路转吗?原来都是都城定在一个地方,需要巩固龙柏所花费的代价就很大,可现在不需要去巩固了,只要追着赶着就成。”

   “兄弟,道院可是都说了,一切要讲究科学,风水虽然很高大上,可也不能胡说八道。”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不然大明为何要这么大费周章?”

   “这位仁兄说的是,不过其中的门道也是很有意思的,据说,往后的内阁首辅,可都是要从大明十九个州的知州上面选的。”

   “又是据说,有没有一点靠谱的消息?”

   “靠谱的消息?这个还真有,卢象升上将军,要卸任了,将要去往西边一个叫做不丹和孟加拉国的地方打下自己的封地。”

   “那以后接任这个地方的人会是谁?”

   “好像是一个叫做刘希尧的人。”

   “哦,对了,你们说的这个不丹和孟加拉是不是卢将军带着人打通沙漠之后,遇到的那个国家?”

   “没错,别看这个国家虽然小,战斗力可是一点都不小,不过其中的佛学问话很浓郁,想要治理起来应该会很头痛。”

   “治理?需要吗?移民过去几十万的大明子民,还能翻起天不成?”

   煦煦嚷嚷中,大明的朝堂几乎就换了一遍。

   崇祯十九年,内无隐忧,外面的各个诸侯们,都在想着各自的办法,攻略自己的封地。

   目前为止,只有王冲下手早,占了一个大便宜,成了大明和其他海外国家的一个重要中转点。

   生意做得好。

   有钱了,自然也就会有相应的建设。

   “皇上,皇后娘娘来信,说是已经在贵州落脚了,一切安好,不要记挂。”

   崇祯翻身起床,床边的德川兴子,也睁开了眼睛,默默的起身帮着崇祯穿衣服。

   德川兴子已经陪着崇祯一年时间了。

   对于这个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感觉很是复杂。

   而这一次周皇后带着自己的儿子出去游山玩水,也不过是气愤皇上居然让高桂英的孩子,去一个澳洲的地方作为封地。

   德川兴子也了解过,这个澳洲,可是要比他们的扶桑都要大的多。

   而起地理位置优越。

   只要发展的好,绝对是一个很富饶的诸侯地。

   “出去看一看也好,若是一直窝在皇宫之中,朕还真怕皇后和妃子们,都闷出了毛病。”

   随着忽然兴起的旅游潮流。

   崇祯都有一种冲动,要不然建设一个旅游局算了。

   可最后想了又想。

   只要不是人工修建的地方,都打算放任不管,都是大明的江山,自己的子民看一看大明的山河给怎么了?

   收费?

   简直是想的有点多。

   几千年下来,都没有人收费,没道理到了崇祯的时期,百姓们的生活好了一点,就又要开始胡乱的折腾?

   赚钱的门路有很多。

   崇祯完全可以放弃这个看起来一本万利,实际上是要被人们骂死的决定。

   毕竟,盛世就要有个盛世的样子。

   他现在搞出来的这个自来水收费,都被许多百姓们给抵制着。

   若不是之前就有,给人送水的职业。

   (本章未完,请翻页)

   想要收取水费。

   那可真的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对了,高桂英现在在干什么?”

   崇祯可是有许久都没有见到过这个女人了。

   为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这些女人们,可是要比他这个皇帝,更加的能够出苦耐劳。

   算起来,高桂英的儿子,现在姓高。

   跟着母亲姓,崇祯心里就是一阵吃味。

   他已经很努力了,却没想到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样,他有多少子女,都是上天安排好的。

   想要多要一位,似乎都是一个奢望。

   “高部长现在正在跟着邢氏,在讨论如何建设一条海上的航运通道,只来回澳洲和大明。”

   高宇顺不敢抬眼。

   因为此时的德川兴子,可没有穿着任何的一点衣物。

   皇上和皇上的女人,可以不在意他这个太监的眼光,他高宇顺却不能不在乎。

   崇祯想了想,还是不要打扰这些女人们了。

   有了孩子的女人们,为了自己的孩子,可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要是对自己烦了,也是会给出难堪的脸色的。

   “去准备一下今日去建州的车票,朕要去看看,现如今的建州,已经建设的如何了。”

   崇祯还知道,李过娶了洪承畴洪家的一位女儿。

   他不知道原本的历史上,李过的妻子会是谁,可这一次什么都变了。

   “是皇上。”

   高宇顺很快退出房间。

   崇祯思量了一下接着道:“你一会也准备一下,跟着朕去辽东看看,顺便游玩一次朝-鲜,然后乘船回来。”

   崇祯这一次的目的,还有一个意图,那就是想要看看,在外面建设的一个鲸海舰队到底成没成功。

   毕竟这次的舰队建设,可是时间很短的。

   而且是已经归来的渤海将军,亲自开着自己的铁甲战船,亲自去了双城卫(海参崴)专门来办理这件事。

   大明很广阔。

   崇祯就是放下一切的游玩一遍整个大明,都会花去好几年的时间。

   时间一晃就是一年。

   大人老了一岁,小孩子也长大了一岁。

   崇祯去看了建州,去看了朝-鲜,最后到底是没有敢轻易的踏进扶桑的土地,毕竟还有的地方,并没有被大明养熟,可不敢轻易的以身犯险。

   最后回到了京师。

   为了崇祯二十年之时,准备着迁都西安府做准备。

   同时恢复西安府的旧名,改为“长安”。

   在崇祯弄出这个流动性的大明首都之后,朝堂之上很快就被通过了,因为比这个事情更大的诸侯国,才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大事。

   至于迁都,那不就是在给当地的百姓们送钱吗?

   只要皇上高兴。

   什么都好说。

   而且现在,一份公文的传递所需要的时间,也更加的短了,有着机械列车的投入使用,铁轨铺设的四通八达。

   各种商业繁荣的时候。

   大明上下所有人的民心,也居然神奇的因为这种可以跨越地域的机械列车,从而农具的更加紧密。

   有人走出去过,自认就会更加的认同,大明子民的身份。

   口耳相传,可要比大明的各种报刊,更加的让人信服。

   (本章完)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崇祯大明 第六百三十章盛世(二)